全马首家结合DNA洞察与个性化教育 Nutrigene打造国家栋梁

朱文曦:每一份职业天赋基因检测报告都会清楚地将分析结果打印出来。
孩子未来的成就,除了是重视先天的天赋外,还要考后天的栽培,唯有双管齐下,才能让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与前程!
因此,唯有了解到孩子的天赋所在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最佳的环境与资源,让孩子基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中,因势利导,获得更好的成长。
致力应用科学方法推动儿童发展的佼佼者Nutrigene Modern Sciences私人有限公司(简称:Nutrigene),就通过科技结合创新,开创不一样的教育模式,为孩童塑造核心能力发展,成为全面的国家栋梁!随着个性化发展计划(PDP)的推出,Nutrigene 成为马来西亚首家将DNA洞察与个性化教育结合的生物教育科技公司。
父母总是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成为龙中人凤,而不断地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课程及技能,但有时因为不对的方式可能会弄巧反拙!
为此,亚洲最全面的儿童基因检测Nutrigene,开创先例,在数年前便推出通过基因检测及早了解儿童的天赋,发掘孩子潜能,并适时地提供学习资源与环境,让孩子获得最佳的发展。

陈茄歆(左六起)、谭俊彦、朱文曦、袁伟豪、郑捷翔及曾若珽还有Nutrigene团队成员合影。
检测基因发掘天赋
一份Nutrigene基因检测科学性报告,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先天条件,并通过针对性的后天努力,即给予适合的资源及优质的环境,让一切发展在事半功倍的优势下进行,让孩子能够更快地找对自己的方向及未来。
Nutrigene坚信,每一位孩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的是不同的引导及教育方式,而非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为此,通过个性化教育发展板块下,推出Nutrigene职业天赋基因检测,运用创新科技助父母掌握孩子的天赋,并扬长补短,培育孩子成为国家栋梁。
Nutrigene是一群专注于在实验室进行各种检测的科学家,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发现原来透过个人的基因检测即能挖掘出许多隐藏性的性格、天赋、甚至是遗传性疾病风险等,从而发现并推出职业天赋基因检测(Career Talent DNA Report),助父母找出自身孩子的天赋。

朱文曦:每一份职业天赋基因检测报告都会清楚地将分析结果打印出来。
Nutrigene创办人兼总执行长朱文曦博士受访时说:“我们从基因检测中了解孩子的先天基因里中特有的天赋优势,而后通过后天栽培,让孩子得以成才。”
Nutrigene强调的是“Nature VS Nurture”,说的是先天的天赋加上后天的栽培,双管齐下培育优秀的国家栋梁。
通过Nutrigene基因检测结果,让家长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而非不断地让孩子尝试各种兴趣班,不仅“烧钱”,甚至分分钟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
因此,当全面了解先天的天赋优势后,家长就能针对孩子的强项加以栽培,同时在Nutrigene专业人士的指导与陪伴下,与孩子一起成长。
这也是Nutrigene推出职业天赋基因检测的重要因素。

朱文曦(左二起)、袁伟豪及谭俊彦分享各自对孩童教育的看法。
精密分析6大专属代码
真的只需从口腔提取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就那么容易吗?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背后还需要一群科学家运用高科技进行精密的检测和分析,耗时4至5个星期才能有完整的报告。
而这份报告不仅是科学家用心的成果,还是挖掘出孩子天赋的关键所在!这里,会清楚地分析孩子的性格、特质、学术、计算、艺术天分、语言掌握、运动技能、等各种方面的优劣点。
此外,Nutrigene还会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设计且是世上最为原始及准确度最高的职业测试,再对照孩子的基因检测,来找出孩子的“专属代码”。
而这“专属代码”会是约翰·霍兰德制定出的RIASEC 6大代码,即
务实(R)
探究(I)
艺术(A)
社会(S)
进取(E)
常规(C)
当父母掌握孩子的“专属代码”后,就能给予最适当的教育方式来栽培孩子。

朱文曦(右)在活动开始前与主持人及嘉宾相谈甚欢。
3年无限次咨询服务
另外,20天大的婴儿至18岁青少年就可进行Nutrigene职业天赋基因检测。从小找出自己的天赋及兴趣倾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避免走“冤枉路”。
值得一提的是, Nutrigene具备专业的基因营养师、儿童行为心理治疗师及职业心理学家等专家,并且提供家长3年无限次的咨询服务,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最专业的指导和辅助。
推出上门个性化教学
有了最全面的测试,Nutrigene便介绍创新的教育科技模式“上门个性化教学”(Personalised Development Program;简称PDP),在双管齐下的配合下,为家长及孩子打造最适合的教育模式,瑞东孩子身心灵走向全面的健康发展。
Nutrigene坚信并一直在灌输社会“每名孩子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的是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因此推出这项革命性“上门个性化教学”服务。
“上门个性化教学”服务不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就,还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致力协助父母全面了解孩子的独特潜能,并通过每日高质量的10分钟陪伴来支持孩子活出自己,在未来达到成就自我最高的价值。
上门个性化教学是一项前沿服务,超越常规的教育模式,将定制且全面的教学方案直接带到家中,让孩子与家长同时受益。现阶段针对3个月至6岁的孩童设计,旨在为孩子的早期关键发展阶段提供有力的学习与成长支持。
去年10月份在吉隆坡、槟城、柔佛及新加坡试跑,不仅是优质的教育方式,还有卓越的师资,而获得家长的好评及热烈反应。
教师专业经验丰富
为了确保能够“上门个性化教学”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益,Nutrigene非常注重教育工作者的质量,除了确保每名老师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及高学历两大主要条件外,还必须拥有爱心与耐心。
因此,每名精选出的老师不仅拥有教学经验,还在心理学上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能够提供更专业及耐心的教学。此外,在老师正式投入教学前,都会先进行半年至1年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Nutrigene日前举办个性化发展计划(PDP)推介礼吸引众多合作伙伴及家长出席。
为孩童塑造核心能力发展
矢志明年帮助1万家庭
回望3年前Nutrigene甫推出市场时,朱文曦感叹道,基于当时的社会对这方面的意识及认知不高,因而对Nutrigene有误解,但庆幸最终走过这项挑战,亦获得许多家长的信赖及市场接受度蛮高。
展望未来,她也定下了明确的目标,要在2025年时,帮助1万个家庭在Nutrigene的基因检测和创新教学模式下,为孩童塑造核心能力发展,拥有光明的前程。
将拓展至香港
“接下来,我们也计划将Nutrigene拓展至香港市场,以落从马来西亚出发,走向海外舞台的愿景。”
她也披露,Nutrigene目前也获得泰国及新加坡的意向合作,因此希望能够让更多孩子从“上门个性化教学”中受益。

陈茄歆(左起)、温斯钦、蔡宝强、袁伟豪、朱文曦、谭俊彦、吕培顺、郑捷翔及曾若珽为“上门个性化教学”主持推介礼。
邀香港巨星谭俊彦袁伟豪推介
Nutrigene日前正式向全马推介创新的教育科技模式“上门个性化教学”服务,让更多家长能够受益于通过基因检测及早了解孩子的遗传天赋,并通过相关教学服务,让孩子得到全面成长。
推介礼在双威伟乐城(Sunway Velocity)举办,并特别邀请香港巨星谭俊彦及袁伟豪出席,与众人相约探索育儿新趋势,分享各自为人父后的想法及教育理念。
谭俊彦及袁伟豪亦各自进行了职业天赋基因检测,两人还分享报告后的成果,皆赞同在拥有依据性的科学分析下,能够更早了解孩子的天赋并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因每一名孩子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们说:“进行这项检测而需要提取口腔粘液,是非常容易、简单和快速。”
出席嘉宾包括Nutrigene董事经理曾若珽及教育项目总监陳茄歆、新加坡Nutrigene董事郑捷翔、拿督斯里吕培顺博士、督斯里蔡宝强及拿督温斯钦博士。
这项合作不仅象征着该公司拓展事业版图,也履行其致力将创新教育方法“平民化”的承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打造更加光明和充实的成长之路。

工作人员为嘉宾进行签到确认。
欲了解更多科学性育儿详情,请联系:
地址:40-2A,Jalan Puteri 1/2,Bandar Puteri 47000,Puchong,Selangor
热线:011 1119 4131
网站:https://www.nutrigenedna.com/
脸书及Instagram专页:NutrigeneDNA
(资讯)
【独家】文教界赞政府推网络行为准则 戒断孩童手游成瘾

(图取自freepik)
独家报道:吴思慧
(吉隆坡1日讯)政府推出互联网信息服务供应商和社交媒体服务供应商行为准则,文教界赞好之余,也敦促有关单位在落实措施时精准到位,务求实效,以切实地还孩童一片专注学习的蓝天。
手游成瘾,日夜寄情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已成为现代孩童与少年普遍面对的顽疾。父母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哄也不听,苦劝无果,搞到人人束手无策、精疲力竭,经常挠破头都无法将孩子拉回单纯的学习环境与真实生活!
保障安全在线环境
有鉴于此,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供应商和社交媒体服务供应商行为准则(最佳实践),规定供应商须每半年提交在线安全报告,并发布年度公开报告,以保障更安全的在线环境。
准则阐明,服务供应商需实施适当、有效的年龄验证或年龄确认措施,确保儿童用户不会访问有害内容或不适合其年龄的内容。
另外,服务供应商也须为父母提供工具来监控和管理孩子的在线活动。这些工具包括限制屏幕时间和阻止有害或不适合年龄的内容的选项。

林艾萱
对于上述措施,专栏作者林艾萱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表示,监管工具可协助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在线行为。
她说,在当下的社会,可以看到孩子对手机和网络的重度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假期期间,许多孩子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屏幕前。
免荼毒孩童思想
“作为一名家长,我支持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推出上述行为准则,因为这项举措可为打造更安全的在线环境提供必要的基础。”
她指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不仅影响孩童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还可能危及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甚至身体状况。
“缺乏监管的在线环境还容易让孩子接触到不适宜其年龄的内容,如暴力、色情或极端思想,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林艾萱:可借鉴中国措施
严控孩子网游使用时间
林艾萱也是资深的自由文字工作者,她认为,年龄验证机制的实施以及提供家长管理工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我家也会使用控制孩子使用手机时间的工具,比如说在晚上9时前一定会强制关机直到隔天清晨6时,这样就可以确保孩子不会在半夜起来刷手机,影响隔天的学习。”
减低对网游兴趣
她建议,针对一些网站,特别是游戏类型的网站,政府应该强制要求供应商设定年龄或时间限制,比如,中国在网络游戏上施行的每日限时政策便是值得借鉴的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增加访问难度,让孩子感到一些使用上的阻力,可以逐渐降低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投向更有意义的活动。
“此外,很多孩子常常通过切换平台绕开限制,因此,供应商可考虑引入基于身分证号或类似机制的统一账号管理系统,确保无论在哪个平台上,孩子的在线活动都受到全面的监管。”
需更多健康活动
林艾萱也认为,社会应尽力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现实活动,作为替代手机的健康选择。
“孩子常会说生活太‘平淡’与‘无聊’,所以才使用手机,基于此,单纯限制孩子的屏幕时间并不能解决问题,社区和学校应大力推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户外运动、艺术创作或手动工作坊等,为孩子提供更多正面的娱乐和成长养分,同时营造社会共同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
惟无论如何,她提醒,家长不能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网络,而是必须留意他们因此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资源,让他们在遭遇沮丧或焦虑时,能够迅速获得专业的支持与指导。”

戴美玲
戴美玲:免亲子关系紧张
应正向沟通非强硬监管
幼教工作者戴美玲受访时表示,单单制定条例是不足够的,相关的供应商必须确保监控和管理工具能真实地被贯彻到底,并且运用到位,才能真正有效地约束到孩子的在线活动。
她说,供应商提供监控与管理工具后,父母必须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并具备高度的意识和警觉,充分认识到3C产品与网络媒体过度使用对孩子的危害,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下定决心进行管控。
3C产品削弱专注力
“毕业现代人都相当忙碌,要去做到管控孩子对电子屏幕的依赖,也是一大挑战。家庭亲子关系是一种情感连结的关系,父母须考量如何适切的与孩子沟通,先了解孩子,建立适当规范,才算是正向沟通,如果只是硬梆梆的管控,恐怕将引发亲子间的紧张关系。”
在幼教工作领域埋头苦干已经20年的戴美玲坦言,幼教工作者也面对孩子的学习状态问题,一些孩子基于专注力相当薄弱,令前线老师面对相当大的挑战。
“在班级经营上面,幼教老师需要花费比过去更大的力气和精神来努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相信这和孩子长期使用3C产品有很大的关连,当然,也会有其他家庭教育的因素,例如孩子缺乏有品质的陪伴,因此无法塑造孩子的良好学习状态。”
须精准传达行为准则
戴美玲认为,儿童与青少年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的问题,仍需从教育角度进行应对。政府应加强公众对这份行为准则的理解,尤其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需全面认识该准则,提升自觉意识,并就此问题展开思考,探讨实实在在的可行方案。
“例如父母与学校教师除了管控外,也可陪伴孩子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增加孩子生活上的体验,减少接触虚拟世界,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在实体的生活中。”
她也建议,政府单位在推出行为准则后,须将这个资讯带到教育部,由官员到学校宣导,再由学校师长传递予父母,以便确保政策内容能够精准传达至每个家庭。
“在宣导方面,或许也需要专业人士的辅助,例如派出辅导单位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宣导工作,提升教师与父母对网络信息管控认知和觉醒,让他们能够采取有力的行动来陪伴孩子应对这个多媒体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