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学学院华文课 维持必修科及3学分

郑惠珍(左起)、郑玉美、陈洺臣、莫泽浩及洪清芳针对华社对南方大学学院华文课疑虑,召开记者会发表声明。
(新山28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今日郑重声明,全校学生都必须修华文课,同时也维持原有的3个学分,因此不存在修华文课没有学分、或以非华语传授,或只有中医和中文系才有学分之说。
该校华文课课程内容依据学生入学前程度,总共授课40个小时,且必须参加2小时的考试,学生须通过考试方能毕业。
南方大学学院董理事会及校方代表今午召开记者会,出席者包括该校副董事长拿汀郑惠珍、副理事长拿汀洪清芳及校长郑玉美博士。
董事长拿督陈洺臣表示,该校于本月10日发文告,郑重说明董理事已议决维持华文为必修科,校方已着手进行调整的工序,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华文课程内容将依照学生入学前的程度,至于没有华文基础的外裔学生则必修基础课,其他则依程度修读中文系由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批准的中文课。”
他强调:“未通过者得重修,否则不能毕业。”
同时,该校董理事会重申,该校来自宽柔中学专科班,由华社鼎力支持创办,南院以中华文化为人文校园基础的传统特色,绝不会有所变更。
“南方大学学院也重视多语多元的大马与国际学术生态发展,我们会务实、切实及扎实地去达成升格完整大学的愿景与使命。”
针对近期华社或马新关心南方大学学院的人士对该校的关注,陈洺臣则表示感谢热心华教人士的关心,若各界仍有疑问,欢迎各组织、华团或社会人士联络该大学学院,董理事会可在适当的时间安排交流会。
此外,询及华社的关注是否会形成南方大学学院升格大学的包袱,该校理事长莫泽浩认为,华社关心该校升格是好事,更如同鞭策动力,让该校管理层尽力在期限内做得更好。
“南方大学学院升格为大学,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虽然已设定目标,但过程中仍须面对种种问题。华社的关心不是坏事,更不是障碍。”
新山小商公会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该会总务许炳正称,获悉南院毕业生修读华文及格但没有学分,而只有中医系和中文系才有学分,为此促该校校长说明此事。
世界品牌基金会狮城颁发 南院膺文化族群研究奖

蔡润煌(右三起)、陈洺臣、莫泽浩及王润华代表领取世界品牌基金会颁发的“最佳文化与族群研究品牌桂冠奖”。
(吉隆坡6日讯)南方大学学院荣获世界品牌基金会颁发“最佳文化与族群研究品牌桂冠奖”。
这场在新加坡一家酒店举行的国际盛会,获奖的12个国家的机构均有派员参加,而这项含金量极高(镀了一层24K黄金)的大奖对今年创校50周年的南方大学学院而言,堪称是绝佳的生日礼物。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理事长莫泽浩、校长蔡润煌教授及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等亲自出席领奖。
郑良树王润华是功臣
该院感谢教授郑良树与王润华,他们是该校文化与族群研究学科教学与研究的背后功臣,在他们无私的奉献与多年的耕耘,立下了南方中文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与传统。
郑教授于2001年成立了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后改为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策划与带领了许多大型研究计划,并成立南方大学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著作。
当年,他也倡议出版《南方大学学报》,学报经历了20年的扎根,累计出版了17期,目前正在申请被纳入Scopus索引核心期刊。
王教授则在文学研究、出版与演出方面贡献良多。他成立了南方诗社,策划与带领了大型的南方文学之旅演出,历经10年,共举办了27场,越办越有声有色。
他也运用本身的得奖与文化计划经费,推动并赞助了多位著名学者与作家到南方大学学院演讲、举办大型研讨会及文学表演,10余年来永不言倦。
此外,由中文系创系第一任系主任已故赖瑞和教授与现任中华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许文荣一同建议与策划的“马华文学馆”,以及承接出版马来西亚寿命最长的文学刊物《蕉风》,也已落实20多年,是多年耕耘有成的文化工程。
另外,已举办125场的“南方沙龙”、“新山历史文化巡礼”等,结合教学、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南方大学学院深厚的文化实力。
该院表示,这项大奖激励了大家的信心,将会再接再励,让南方大学学院在语言、文化、族群的教学与研究的领域开花结果,更加辉煌灿烂。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