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化压力为动力 青少年不走入死胡同

(吉隆坡19日讯)问题可以解决,生命不能重来!
很多青少年当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第一时间都是憋在心里,不会主动与亲近的父母、朋友讲“心里话”,更遑论和老师沟通,因觉得身边人无法帮助,而选择默默消化。然而当无法消化时,若得不到合适的开导,就会选择逃避,甚至在压力爆表时走上绝路。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深注册辅导员奚诗韵说,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主要有三种压力来源:课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他认为,适当的压力能推动人不断尝试新事物、克服困难,觉得自身有能力把事情办好。
“当压力过度、负担越来越多、感觉肩膀越来越沉重,时间久了就会影响效率,也会让人陷入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果青少年的压力大到足以影响生活,而没有妥当处理,有很大几率会患上精神疾病,如忧郁症、躁郁症等。”
8青少年1萌轻生念头
由《南洋商报》主办、富贵集团荣誉赞助的“大咖去校园”早前在巴生滨华中学举行一场主题为“青春导航仪:你不孤单,我们一起前行”的分享会,奚诗韵与在场的中一生一同探讨青少年所面对的情绪与压力问题。
她指出,国民健康与疾病调查显示,大马每8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萌生轻生念头,每10名中有1人企图轻生,问题日益严重,亟需社会各界关注。
根据最近一次于2022年举行的调查,轻生念头和企图轻生的升幅都超过30%,情况令人担心,相信还有许多个案没有曝光,真实数据可能比调查所得更高。
2017年,每5名青少年就有1人患忧郁症,2022年其数据严重至每4人就1人患忧郁症,女生患者占36.1%,比男生17.7%高出一倍。青少年忧郁症患者越来越多,不禁让人们感叹:青少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承受着什么压力?
纾缓压力
不伤人伤己
虽然肉眼看不出某人有心病,却可以透过他的行为察觉端倪。
奚诗韵鼓励青少年观察朋友是否有压力症状,而患上心理疾病就好像身体生病,是需要看医生吃药。
“情绪是一股能量,会不断变化,如果没有释放和适当处理,就会被压抑,久了便会爆发。情绪爆发就像火山喷发的熔岩,伤到亲友也伤到自己,因此要了解青少年轻生的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
资料显示,青少年有9种压力症状:
一.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清楚思考、想象力降低、迟钝;
二. 容易疲劳,感到头痛或其他身体部位疼痛、胃部不适;
三. 睡眠、饮食变化;
四. 学习成绩退步;
五. 频密缺课;
六. 不太想与人接触;
七. 情绪变化:焦虑、忧郁、烦躁、易怒;
八. 精神疾病;
九. 自伤、轻生。
自伤为结束痛苦
自伤者想结束痛苦,而非生命。
奚诗韵说,许多辅导个案坦诚相告有自伤行为,他们非常清楚自伤是不正确,却因为承受巨大的痛苦,要用自伤来减少痛苦。
若想自伤找人辅导
“自伤是危险的,会慢慢上瘾,当一个人割伤自己,会不自觉越割越深,导致流血太多而丢命。自伤是很明显的压力症状,如果青少年有自伤行为,别再犹豫,赶快去找人谈谈。”
她说,自伤和轻生的分别在于自伤者没想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轻生者则想结束生命,愿意寻求辅导的个案,都不想结束生命,只想结束痛苦。
另外,青少年喜欢模仿,在社媒发达的时代,很多青少年申请加入一些社群时,会被社群要求他们先伤害自己,若符合条件才会批准入群。
奚诗韵希望青少年掌握到分辨和分析是非对错的能力,谨慎入群。
掌握三力
承受力、自我调节力、自我复原力
心理健康的人拥有三种能力:一是承受力;二是自我调节能力;三是自我复原力。
奚诗韵说,这三种能力是可以学习,透过学习、掌握和提升为个人能力,避免一遇挫折就放弃。
青少年可以通过认清以下6点,帮助自己面对困难:
一. 生活中一定会经历逆境和挫折,无人能免;
二. 坚持并不一定立刻看到效果,但最终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三. 失败不能定义你的全部价值;失败只是暂时的,下一次努力会有不同结果;
四. 过程比结果重要,结果不如预期的不代表你不好;
五. 我们可以放弃事情,但不能放弃自己和生命;
六. 在面对困难时,求助和接受帮助不是弱者,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展现。
奚诗韵表示,从自救到求救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通过7点来帮助自己:第一是健康的作息;第二是写日记;第三是培养兴趣,做喜欢的事,激发出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的荷尔蒙;第四是坚持锻炼、做运动;第五是拥有信仰,信仰能帮助人提升复原力;第六是建立支持网,最少5人,且是越多人越好;第七是随时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
救人口诀
一问、二应、三转介
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自我对话,如用第三人称或把自己当作朋友般,提供积极的建议。
学习自我对话
奚诗韵说,自我对话是最强的本事,一个人情绪低落或出现轻生念头,可以学习自我对话,若最后还是行不通,必须找可信任的人。
在辅导室,辅导员也会引导个案,跳出现有框架,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跟自己说积极的话。
“大多数人遇到朋友向他倾诉,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希望大家给予适当的回应,相信他、安慰他,让他去寻求辅导。每个人都可以做生命守门员,因此必须谨记这个救人口诀:一问、二应、三转介。”
万事可解决
一问,当发现朋友跟往常不一样了,就主动关怀和聆听,如“我发现你最近很不一样,特别安静,想知道你最近怎么了?”
二应,适当的回应,如“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告诉我你的心事。”
三转介,转介资源,如“我们一起去见辅导老师,又或者我先帮你预约,然后陪你一起去接受辅导,好吗?”。
“每个人都能做更好的自己,可以温暖他人,能感同身受、关怀接纳、倾听、陪伴和帮助。生命的价值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再生,不可复制。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而寻求帮助是智慧和勇敢的表现。”
视频推荐:
多国疯抢人才 会计业成金饭碗


叶欣向走入校园与学生分享创业成功的秘辛。
(加影20日讯)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业是“铁饭碗”,进入这行饭碗永远不会空,但YYC超越集团总执行长拿汀叶欣向却说:“并不是,实际上,它是需求旺盛的‘金饭碗’!”
她在第六场“大咖去校园”分享会上,向在场逾200名会计系学生分享道,正因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业是“铁饭碗”,所以很多父母常鼓励孩子读会计系;而她的父亲叶祥发,身为YYC超越集团的创办人亦不例外。
她说:“以前父亲告诉我会计业是‘铁饭碗’时,我不相信,现在我信了,也恭喜你们,因为你们选对了科系。”
由《南洋商报》主办、富贵集团荣誉赞助的“大咖去校园”分享会,此次是由拉曼大学协办,并以“即将毕业的会计系学生如何实现创业成功”为主题,吸引了会计与管理学院逾200名师生出席。
那为何叶欣向认为,会计系毕业生会很抢手?对此她提出了3大关键点:
第一、人们常说会计、审计和税务等很无聊,但这些都是企业需要的,是企业健康运转的基石,“企业需要我们”;
第二、会计系的学生已愈来愈少,尤其新加坡是严缺的程度,所以一直在向大马挖掘人才,新加坡政府也开始在探讨该如何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包括香港也是一样的情况;
第三、会计师这门职业,并不会被人工智能(AI)取代。

在拉曼大学双溪龙院校举办的“大咖去校园”分享会,共吸引逾200名会计系学生出席。

叶沥忆与学生分享明年预算案有关的资讯。
不会被AI取代
虽然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在各行各业掀起了波澜,但叶欣向却坚信,会计师不会轻易被取代。
她说:“人工智能目前仅适合处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譬如复式记账、数据输入和数据分析等等,最终的决策仍需由企业主来做,而这就要靠会计师的有效沟通和专业判断。”
因此人工智能只会让会计师的工作变得更有趣,而不是取代,她继续说道:“这也是我从青年才俊身上学到的,他们会善用人工智能辅助自己的课业,以更聪明的方式努力做出更好的作品。所以我们也应该努力探索并善用它。”

罗依薇(右)向卜慧芳颁发纪念品。

学生正在了解《南洋商报》电子报的订阅详情。
叶欣向:出路宽广
会计系创业基础
在叶欣向看来,会计是一门出路广的学科,更是创业所需的良好基础。
因会计系毕业生不仅能成为会计师,还能从事审计员、财务主管、税务顾问、商业顾问和客户经理等工作。
甚至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会计师出身,包括亚航航空联合创办人丹斯里东尼费南德斯、美国著名资本家约翰洛克菲勒和Nike创办人菲尔奈特。
而她认为审计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有机会查看很多不同的账户,以及接触很多不同的公司和行业,所以她会建议会计系毕业生先建立好审计的背景,之后才决定要往银行、商业、咨询或创业的方向发展。
叶沥忆分享明年预算案资讯
此外,YYC超越集团的税务专家叶沥忆,亦分享了与2025预算案有关的资讯,好让学生们能更了解其中的要点。
其他出席者包括《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教育刊物经理兼教育主编范忠星、拉曼大学会计与管理学院院长卜慧芳博士、创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谢必楷博士和金融系系主任林文强博士等。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