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疫期混合教学开销大 谢立意:教育部应特别拨款

谢立意(左二)移交由彩荟爱心工作坊与森华联妇女组赠送学校的防疫物资予芙蓉三民小学校长颜淑霞(右),左为刘美妘及叶小瑂(右二)。
(芙蓉4日讯)教总主席谢立意指出,由于学校在疫情中采用“混合教学”而涉及大笔开销,因此教育部有义务拨款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同时也应设有特别拨款,让学校可添购防疫用品。
他说,实体与网课混合教学模式,需加强网络数据及设备,如摄像镜头等,因此必须花费更多钱,不可单靠学校董事部及家教协会,教育部有义务拨款让学校改善设备。
谢立意于今日为马来西亚彩荟爱心工作坊与森华联妇女组联办“Back to School 开学乐”主持开幕礼致词时,这么表示。在场者有彩荟爱心工作坊主席叶小瑂及森华联妇女组副主席刘美妘。
谢立意说,虽然在冠病疫情未爆发前,部分学校已开始投入科技化设备,不过在面对疫情期间,学校必须加快脚步,然而仍面对设备不齐全的困境。
“学校防疫工作方面,这两年来,教育部只是在第一波疫情开学时,给予一次拨款予学校,其实教育部应当有特别拨款,定期拨出资源让学校添购防疫用品,如消毒液和测温枪等。
此外,他提醒教育部必须关注选择不到学校,长期居家学习的学生。
他说,教育部把学生分成A组及B组轮流到校上课,基于家长可选择不让孩子上实体课,因此这一组学生是没有到校上课,是缺乏监督的“C组”群体。
“长时间居家的学生有在学习吗?如果家长很忙碌,谁在督促他们?校方必须关注,避免这批学生被忽略而进度跟不上。”
他认为,实体课的教学效果比网课好,所以不能终日上网课,因有些学习如劳动、体育、行为培养、领导培训是需在学校进行,因此在校园标准作业程序加强后,在校上课已更安全,学生的学习也获老师督促。
教总:与《星洲日报》同行 勿被恶意渲染动摇办报初心

谢立意
(吉隆坡18日讯)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致函《星洲日报》,公开表达全力支持,并以“教总继续与《星洲日报》同行,与公理同在,勇毅前行”的立场,与《星洲日报》全体同仁共勉。
教总主席谢立意今日致函世华媒体(马来西亚)集团总编辑拿督郭清江时指出,对于《星洲日报》封面刊登国旗插图错误一事,教总认为部分人士借题发挥、恶意放大,甚至添加莫须有的指控,试图激化人民情绪,使问题政治化、种族化,令人遗憾。
他说,《星洲日报》在发现错误后,已第一时间作出修正,并发布华巫英三语道歉启事,并紧密配合相关单位包括警方的调查。同时,该报也基于问责原则,对总编辑陈汉光和副编辑主任蔡淑姗采取停职处分,直到调查结束为止。
“这一切说明《星洲日报》坦然面对失误,没有任何借口和闪躲,更没有逃避责任。这与该报立足诚信的办报精神是一以贯之,教总深表赞扬。”
他说,这证明《星洲日报》绝非蓄意为之,有意冒犯,而是人为疏漏,因此各界不应该过度渲染,无的放矢,制造混乱。无论如何,该报还是须引以为鉴正视问题发生,并加强文字内容的把关机制,确保不再出现类似失误。
他说,其实《星洲日报》作为一家中文媒体,除了向读者传递新闻和资讯,更是在守护华文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在促进族群融合和强化国家团结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例如在华文教育方面,《星洲日报》不但在为华教筹款、协助学生升学、鼓励学生学习华文方面开展许多工作,在关系到华教课题的新闻报道上更特别给力,包括和教总紧密配合,揭露了许多不利华教课题,不但引起各界关注,甚至还促成一些华教问题的解决,或成功阻遏一些不利华教政策的推行。教总也要特别借此机会,特别向《星洲日报》一直以来给予的配合,致以万分谢意。”
“此外,《星洲日报》也致力于推动族群的团结与和谐,例如设立‘暖势力’和‘我们’专版,报道有关各个族群和谐相处,同舟共济的真实事件;同时也报道不同文化和信仰,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彼此的不同,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这些跨族群的报导都非常积极正面,对于破除族群误解,促进彼此了解,加强大家的凝聚,以建立一个团结的马来西亚是非常重要。这也足以说明,长期努力推动国家团结的《星洲日报》,绝对不会做出蓄意冒犯国旗和国家的事件。”
“只要有长期阅读《星洲日报》,我们都知道该报在新闻处理和报道上都是非常专业,不但忠于新闻事实,不偏不倚,带给大家翔实的资讯,而且对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的坚持,以及对各族群和国家的无私关爱,都在彰显‘守护办报初衷、守护社会公益、守护文化传承、守护人间温暖’的信念和坚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并给予高度肯定。”
他说,教总对于此事的发生深表关注,并对事件被恶意渲染感到痛心。无论如何,教总深信这不会动摇《星洲日报》坚持办报的初衷,恪尽职守,继续追求报业理想。
“因此,教总特此专函《星洲日报》,表达我们对《星洲日报》的全力支持,并借用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的话:‘教总继续与《星洲日报》同行,与公理同在,勇毅前行’,和《星洲日报》全体同仁共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