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与国小差异大 华小纪律严教育素质高

家长们普遍认为华小的学术氛围更为严格,因此教育水平更高。图为学生在上多媒体课。
(八打灵再也20日讯)学者认为,国民型华文小学因其严谨的纪律和高标准的教育质量,吸引了更多非华裔学生报读。
然而,国家教授理事会高级研究员拿督张国祥指出,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公众对国民小学质量和发展方向的担忧。
他说,家长们普遍认为华小的学术氛围更为严格,因此教育水平更高。
“华校的校长管理严谨,教师也被认为勤奋守时,这树立了高标准。”
他指出,与此相比,国小的工作文化则存在较大差异。
张国祥是针对玻璃市亚娄一所华校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出现“全非华裔”学生的情况,受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询问时,这么说。
国小渐被视为回教学校
他曾参与《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的草拟工作。
他提到,政府的目标是将国小建设成为各类背景学生的首选教育机构。
然而,他表示,国小正逐渐被视为回教学校,导致非回教徒家长不得不寻找其他教育选择。
“政府不能忽视这些担忧。家长的选择反映了国小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标准。”
前国会议员道菲克依斯迈指出,大马的教育体系曾备受赞誉,诸如皇家军事学院 (RMC)、维多利亚书院 (VI) 和圣约翰国民中学等学校都曾提供世界级的教育。
他提到,像维多利亚书院这类学校吸引了来自汶莱和印尼的精英,而皇家军事学院也因优质师资而著名。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采取措施改善国小的教育质量。”
道菲克指出,国小的衰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政府将教学语文从英文改为马来文,导致马来文教材的缺乏,从而削弱了人们对国小系统的信心。此外,这些学校逐渐倾向过于强调民族主义。
华光功德会援助45名清寒生 每人获100令吉教育金

拿督许汉新(左四),从关丹培民华校家协主席康德皇(左五)手中接领纪念锦旗,左起:张莲妮、张秀珍、郑春子。右至左:刘艳芬、林秀琼、文胤来、拿汀蒋坤莉。
(关丹11日讯)大马华光功德会东海岸分会会长拿督许汉新,今日率领理事到访士满慕华小与培民华小,移交教育援助金予45名清寒学生,每人获100令吉,以减轻家庭负担并鼓励学业发展。
许汉新表示,此举体现了该会“人人一份爱,处处有温情”的理念,长期以来致力于回馈社会、扶助弱势。他感谢两校校方及善心人士的支持,让善款顺利送达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
“有些学生正面对经济挑战,但他们并不孤单。我们希望这笔援助金虽不多,却能给予他们力量,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求学。”他说。
许汉新勉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勇敢追梦,并期望他们未来将今日受助的温情延续,去帮助他人。
捐赠仪式出席者包括关丹祥安养老院院长文胤来、该会顾问郑春子、财政拿汀蒋坤莉及义工团成员。
士满慕华小校长罗素君致词时指出,这笔援助金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援,更是鼓励与希望,盼学生未来回馈社会,延续善意。
双溪索培民华小校长林来贞也感谢该会善举,激励学生珍惜机会、奋发图强,并承诺善款将用在最需要的学生身上,发挥最大效益。

士满慕华校受惠的学生与华光功德会理事们,以及校长罗素君(后排右四)拍摄团体照

关丹培民华校董家教领导人与华光功德会理事们,以及受惠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