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强:不单靠政治争取承认 需强化统考学术水平

(加影22日讯)政治学者潘永强认为,争取统考受承认不能单靠政治压力,反之也需强化学术专业、统考学术水平及提升统考专业能力,以确保符合被承认的要求。
他说,要不要承认统考必定是政治决定,而在政治决定后会有专业技术的审核,对统考做出要求,就如大学升格可能是行政或政治的决定,再来就是专业和技术性方面的标准要求,以决定是否批准升格。
他补充,可能还会有专业团体的认证,如律师公会、会计师、工程师协会等认证。
“假设承认统考,必须符合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A水平考试课程水平、师资、学校管理等资格。不能单是政治的呼吁。”
潘永强今日在董总举办的华教论坛“回顾林老总对华教、民权运动与倡议两线制的贡献,探讨当前华文教育与公民社会的发展路向”上主讲。
论坛讲题是“前瞻华教未来:林晃昇的历史遗产及当代意义”,董总今早也在士毛月富贵山庄举行林晃昇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公祭。
论坛主讲人包括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雪隆董联会主席蔡庆文律师、学院讲师黄康伟,主持人是董总文宣事务委员陈劲晖。
2013年大选前最佳时机
潘永强说,统考自1975年创办至已迈入第50年,因为已错过统考被承认的历史时刻,统考被承认变成了长期的目标,而这也是董总必须坚持的主张,这项长远的目标,需要有策略和安排。
他认为,2013年的大选前是统考被承认的最佳时机。
“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当时他和董教总及时任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已在承认统考上有了一些想法和安排,但因为卡在如马来文和历史课的问题上。我们错过了(承认统考)的历史时刻。”
“纳吉在教育和华教问题上相对的比较弹性,很多东西在他手上完成,如修改1960年教育法令及关中,差不多要拿到的统考承认。”
潘永强指出,董总在专注于承认统考工作之际,也要推动其他工作和其他方向,就如林连玉基金会,并没有只是为这名华教斗士平反,也忙于其他的工作。
他对承认统考的长远目标提出了两项建议,即制定承认统考的行动策略或大蓝图,以及成立第三方或独立评估委员会。
他强调,独立评估委员会必须由真正的独立人士来参与,成员不只来自国内,还有海外的,甚至是来自英联邦国家的专家。
说服马来政党是挑战
潘永强说,在承认统考工作上不外是发文告和求见部长,做一些零零星星的工作。其实马华、民主行动党和民政党不是最大的障碍,这些政党基本上不会反对承认统考。
“反之,应该游说伊斯兰党和土著团结党、一部分的巫统小组和公正党,而不只是熟悉的马华和行动党。如果宗教团体和马来社会了解和认识统考,这对推动统考被承认有很大的助力。”
针对潘永强的两个建议,陈友信说,这些建议值得思考,即承认统考是否需要制定策略。
“董总需要时间来研究如何制定策略。在统考受到外国大学承认方面,是一对一承认、还是课程的承认、有没有检讨和更新盒子协议,还是继续使用30、40年前努力拿到的批文?
“至于独立的评估系统,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可以说,可以由独中以外的学者来评估。如果评估委员会由各种的机构,譬如我们的教育部、香港和新加坡,以及爱尔兰教育部,甚至是一些大学,或者哈佛派代表到考试委员会。
【独家】分析:无法打破恐怖平衡 希盟国阵国盟难解难分

谢诗坚
独家报道:许世平
(吉隆坡28日讯)政治局势瞬息万变,2024年还是涌现不同的政治交锋,分析认为当前局势相比去年的格局没有太大改变,然而可见希盟国阵的社会观感有所改善,然体制改革成绩和打贪力度却让支持者有所失望,而国盟政治能量开始有减弱的趋势。
分析称,希盟、国阵、国盟三个阵营至今仍未解决缠绕多年的关键原因,因而至今未见明显能够打破政治平衡的突破之举,更遑论要去分个胜负,看看谁才是今年真正的赢家。
希盟与伊党之争
分析员认为,若近期内举行全国大选,主战场仍将是在于希盟和伊斯兰党之间;而国阵与希盟之间议席分配的难题,则将持续成为一个计时诈弹,有待两个联盟的主要领导人来解除潜在的难处。
政治时评人谢诗坚博士强调,希盟、国阵及国盟3个政党联盟目前仍在互相牵扯和角力博弈,还未进入决战阶段,因此孰强孰弱,谁将是大赢家,还未能下结论。
他还说,虽说要是现在举行选举,可能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有利,却不见得会有绝对优势,因为还没法预判国盟的伊斯兰党到底有多大的实力,而伊党却是希盟的最强大的对手。
他是针对希盟、国阵、国盟3个阵营两年来的政绩表现、优劣对比,谁才是大赢家的议题,这么分析。
谢诗坚说,不论是希盟、国阵或国盟,其实都面对不能解决的头痛问题,希盟面对团结政府内的马华与行动党争夺议席分配的问题,到底行动党会否割舍议席呢?要是不给,马华又会怎么办?会怎样交恶呢?这是一颗计时炸弹。
慕尤丁难挥洒自如
“慕尢丁在国盟的地位则受到限制和约束,没法发挥自如,只能依靠前首相敦马哈迪来帮忙调解。”
他说,敦马有过来协助斡旋,可是却喝两杯茶,说话也较谨慎了些;要如何解困,看来这是国盟很难解决的一大问题,只有通过政治角力场上的比斗,一争胜负。
他说,国阵现在只剩下巫统与马华,尽管看似简单,然而实际上问题却很复杂。
“马华要是甘心只继续保持两个国会议席的话,就算成为执政党,也没什么意义的,在此情况下,国阵不可能对行动党有什么妥协的。
“其实,巫统的要求并不太过份,毕竟行动党与巫统的议席没有重叠,两党还可谈得来。”
他还说,虽然各个政党都各有归属,但却都是不能合作的,考虑到行动党绝对不会放弃已经掌握的议席,最让马华失望的,就是没有办法争取突破。
国盟总秘书之争
谢诗坚:土伊互相掣肘
谈到国盟的情势,谢诗坚则认为最近爆发的国盟总秘书之争,明显显示土团主席慕尤丁主导相关合作的缺失,及两党相互掣肘的情势。
“土团党想在国盟内突出表现,却受到伊党的压制,在委任土团党领袖担任国盟总秘书的职位安排上,还引起伊党的不满,这是土团党缺失之处。”
谢诗坚说,希盟也想寻求壮大,目前安华汲纳了土团党的6个议员,要是再接纳多10个土团党议员的支持,那个情势就迥然不同了。
“现在安华还在守株待兔,等着拾榴梿,这样希盟就能站立起来。”
他认为,3个政党联盟都还未到决战的时刻,目前还是处于都在散播各种信息的情况。

胡逸山
胡逸山:表现如去年
“3阵营平平无奇”
政治评论员胡逸山博士则强调,希盟、国盟及国阵3个政党联盟2024年在政绩表现上并没突出的地方。
他说,3个政党联盟都表现平平无奇,没什么惊喜,跟去年其实也没两样。
“去年举行6州选举,国盟虽未赢得执政权,却赢得较多的国州议席,似乎后市看起,可是到了今年却平淡无奇。”
安华招资 民间无感
他说,当然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频频出国访问,看起来似乎有做些东西,但民众似乎没确实地感受到社会经济有什么改善之处。
“国阵方面,我感觉他们并未做些什么,因此也未有任何的改变,也不能说得出谁是大赢家。”

潘永强
潘永强:慕尤丁面对信心危机
国盟力量恐持续減弱
政治评论员潘永强博士则认为,2024年是国盟政治能量下跌的一年, 2025不会有重大选举,国盟的政治能量会持续減弱、难以扩展,需要不断利用宗教种族议题来巩固原有支持者。
他说,6州选举因国盟未能有重大突破,意味着重夺中央政权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导致国盟主席丹斯里慕尤丁的政治声势受挫,一些观望势力也对慕尤丁表现出信心危机。
“因此,国盟内部矛盾表面化,伊斯兰党也不愿继续接受土团党主导。”
他说,希盟在2024年进一步维持团结政府的稳定,让政局转趋明朗,公务员也开始认识到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会持续执政,而減少了观望。
“希盟努力在族群与社会议题上维持温和与捍卫多元的立场,不过在体制改革的力度却未能让人感到满意,也未能在非土著所关注的多元平等问题上,赢得更多信赖, 反而被认为经常向种族主义的右翼势力让步。”
民众不满打贪不力
他说,对涉贪的旧权贵不够强硬,也让民众甚感失望。
对于国阵的表现,他说,过去一年,国阵因维持与希盟的合作,确保团结政府的稳定,巫统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
“巫统渐从低潮中回升,也得到一部分华人选民的认同和支持。”
他说,巫统个别极端人物仍然炒作种族议题,但巫统高层相对克制,使到局势未趋于失控。
“但国阵內的马华因被行动党全面取代,沦为政府內部的旁观者,变成团结政府内部的杂音,不过安华看来还不太准备让马华分享更多体制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