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英语教半年迫改国语 4所国小淡小家长震怒

(吉隆坡19日讯)英语教数理双语教学计划(DLP)的政策,除了不影响华小,在国小、淡小也有部分已经用英语教学半年的小一学生,被迫改为国语教学,引发学生家长震怒。

他们质疑教育部现在是否需要推动“更严格”的双语课程条件,包括要求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只以马来文教学,作为学校落实双语课程的“先决条件”。

此项要求是在落实双语课程计划7年后才提出的,也导致一些学生需要加时上课,用国语而非英语来学习该课程。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在加入双语课程之前,家长必须签署一份同意书,确认学校的双语课程地位,并同意孩子接受英语教学。

家长教育行动小组(Page)主席拿汀诺阿兹玛对学校没有被赋予决定科目教学媒介的自主权感到失望。

她强调,父母应该对此事有发言权,应该基于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和偏好来选择教学媒介语。

“即使学校所有家长都签署同意书,学校也无视家长允许孩子用英语学习相关科目的要求。

“教育部坚称,有些家长不想要双语课程,学校也必须满足他们的需求。

“学生应被允许选择他们最惯用的语文,以便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她补充,相关学校的家长教师协会已于五月就学生的困境致函给教育部。

据悉,参与此项调整的学校有Bukit Nanas修道院国民一校、武吉白沙罗国小、维韦卡南达淡小及泗岩沫淡小。这些面对此变化影响的学校是最初提供完整数学和科学英语教学的学校。

根据《新海峡时报》探悉,负责监督双语课程的教育部英语语言教学中心目前正在审查所有受影响学校的指南,并重检该计划。

语言测试非指南要求

阿兹玛指出,某些学校会在一年级入学期间进行国语水平测试,该成绩会用于确定学生在两个科的学习。

她说,那些国语水平较差者将被迫学习该语言的科目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程度。

据知,语言能力测试并非教育部双语课程指南中列出的要求。

阿兹玛所代表的组织是在2015 年,该委员会旨在审查从英语教科学和数学过渡到双语课程系统的进展。

家长教育行动小组认为,双语课程系统应废除国语熟练程度标准,以尽可能让多学校申请。

“该协议基于3个标准:学校应有足够的资源;学校校长有实施双语课程的计划以及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

“额外的标准会适得其反,因为一半的学校没有达到国语的全国平均水平,这甚至成为他们尝试申请双语课程的问题。”

部分学校未遵指南

与此同时,教育部则指部分学校对于双语教学计划的不满,是因为校方未能遵守相关指南。

教育部向《新海峡时报》解释说,因为缺乏沟通的活动,导致家长和校方欠缺互动,因此对于双语计划的方向和目的并不了解。

“开办双语教学班的指南中提出的规范,并没有清晰地传达给家长。”

教育部声称,国语是国家教育系统下,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语,而双语教学计划不应偏离这项国家教育蓝图,然而该部也澄清,并没有规定需测试学生的国语水平。

“但是这属于校长的权限,且有自主权来落实双语教育计划,并确保计划的延续性。”

 
 

 

反应

 

言论

有教无类才是理想教育/吴和豪

笔者不反对教育部对双语教数理的决定,那就是每所中学级别,至少有一班以国语教数理。

这样的决定不只让学生有多一个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学生可以自由以马来文或英文考数理。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马来文教数理,照理看可以小班制来进行,以便老师可更专注教导有特别需要的学生。

教学媒介无关爱国

理想的教育应当是有教无类,让英文程度不好的学生,可通过其它语言如马来文,甚至华文或方言来学习数理。

当然,反过来,我也不认为以英文学数理就等于不爱国,因为爱国是通过行动来表现,而不是以单一形式来衡量。

以英文教数理也不等于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或民族失去认同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尽忠报国才是真正爱国的体现。

让学生用双语学习数理,绝对不会使到马来文失去作为国语及官方语文的地位,因为我们的其它重要科目,例如历史及创新工艺,还是以马来文教导。

我们应理性讨论双语教数理的课题。要使到它成功、有效实行,须确保学校要有足够且具备条件的师资。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把最好的教育给予下一代,因为他们是才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