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莫顺宗:疫期付出更应表扬 “教师永远不嫌多”

(吉隆坡25日讯)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说,教师是永远不嫌多的职业,尤其过去两年冠病疫情期间,教师的付出,更应获得表扬。

他说,冠病的这些年,大家更辛苦,也正因辛苦,更需要表扬这些表现杰出、撑起华教一片天的华社之宝。

他是在第7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颁奖礼上,如是表示。

“这些得奖人都是大家的表率和典范,尤其是新晋教师。”

他表示,在大马,因有教师们的付出,华裔才能以母语表达心声和观念。

“要在大马找一个完全不能说一句中文的华裔是很难的,这让我们感到自豪。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表现,就是因为我们有华校和华教。”

提到奖项,他强调,这奖项不仅是已故华团领袖丹斯里吴德芳及大会顾问拿督李子松作为成功商人回馈社会、表扬最爱的华教,而华社三大支柱,即华校、华团和华文报章也都撑起了这个奖项。

他赞扬,吴德芳的儿子拿督吴逸平及其家人将子承父业和孝亲,与尊师结合一起的表现,也感谢留台人如李子松,以及赞助颁奖礼场地的吉隆坡冼都华小董事长拿督王鸿财对华教的热爱。

马汉顺:吴德芳兼善天下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说,文教界前辈吴德芳兼善天下的家国情怀,将代代传承下去。

他通过预录视频致词时说:“吴德芳的上述情怀,驱使他数十年来风雨无阻地为文教事业无私付出,一代儒商之誉于他当属实至名归。”

“斯人己逝,其志不只由子孙继承,不少慈善家、教育工作者及文化人也受教于他,包括参与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的同道们。”

陈金鼎:应改善教师薪金

陈金鼎说,教师薪金已跟不上时代,希望华教团体为教师设立基金,改善教师的薪金,让他们的退休生活能获得保障,并关注教师的福利。

他说,要在偏僻的小地方办好独中并不易,经费方面,若单靠地方性的支持也很艰辛,希望各界能帮助独中,以便各校能取得平衡发展。

出席者包括第7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筹委会荣誉顾问拿督尤芳达、大会副主席兼大马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会长郭清江及筹委会主席颜振辉等人。

第7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

小学组:
吉隆坡增江中区(一)校:陈国恩副校长
霹雳太平华联二校:徐美娣老师

政府中学组:
八打灵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蔡训玮老师
独立中学:私立中学组
槟城钟灵独立中学:林振耀老师

第6届李子松杰出行政人员奖:

小学组:
柔佛巴西古当启东国民型华文小学:陈咏铭校长

政府中学组:
巴生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林汶珊校长

独立中学、私立中学组:
槟城韩江中学:江美利校长

第2届吴德芳热心华教奖:

拿笃中学永久名誉董事长陈金鼎



反应

 

雪隆

莫顺宗:为升格大学做准备 新纪元建南大楼势在必行

(吉隆坡9日讯)尽管面对董总华教综合大厦施工风波困扰,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教授表明,南大楼建设计划势在必行,不仅为容纳更多学生,也让这所民办大专的格局翻倍,为正式升格大学做好准备。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近几年学校积极招收新生包括国际学生及扩大师资阵容,而现有校舍空间在应付逐年增长的学生人数更显得捉襟见肘,必须扩建校舍。

“从校园外观看,很多人以为新纪元校舍大教室多,不明白为何忽然要扩建。事实上扣除董教总办公楼,2栋校舍合计20层,其中学生宿舍占9层、图书馆和活动中心占2层;大礼堂、食堂、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电脑中心、广播室也占据不少空间,教室则不到3层,非常拥挤。

“有人建议打掉宿舍建教室,这肯定会引起学生抗议,加上宿舍楼层很多厕所,重建费用非常昂贵,还不如建新大楼。”

从最初建议华教综合大厦多盖几层楼转租给新纪元当教室被拒,到去年初决定在篮球场建12层新纪元南大楼引起争议,最后改为购买校外附近现成大厦作为南大楼,莫顺宗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这些重大决定都是以学校及学生利益作为最大考量。

“与其花4000多万令吉在不到10万平方英尺地盖新楼,让学生失去篮球场,也让争议继续燃烧,还不如用5000多万令吉买下附近21万平方英尺永久地契的Apex大厦,学校空间及机能都能翻倍。最理想是完整校园,校舍都在校园里,可是在没有更好选择下,这是最合适的决定。”

“新纪元校长最难当”

莫顺宗的友人曾笑言,“国内最难当的校长是新纪元校长”,他对此表示认同,因为学校重大决定如扩建及委任副校长及以上高职,必须获得理事会和董教总教育中心(非盈利)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同时也受董总、教总及独大三机构,甚至华社集体监督,最无奈是任何华教风波最终都会波及新纪元。

新纪元曾饱受柯嘉逊院长不续约风波、董总主席叶新田被殴事件、董总派系恶斗等冲击下,学校形象及士气一度掉入谷底。多次被推上舆论风口的莫顺宗坦言,这些风波对学校的伤害很深,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学校面临关闭风险。

他说,尽管他个人多次遭外界误会、中伤或抹黑,但他仍会坚持“校园自主,学术自由及学生自治”办学理念,保护及降低学校暴露在各种风暴中,就如近期华教综合大厦施工纠纷可能影响新纪元及南大楼计划筹款进度,学校就必须有后备方案,让学生及学校安然走过风雨。

此外,面对繁忙校务工作,莫顺宗坚持亲自教授学生《高级中文》及《儒家》。他说,掌校至今最令他感动及欣慰是,近年许多学生会主动亲近他,甚至跟他倾诉生活上问题,这份信任源自于对学校的信任,知道学校重视学生及不断改进变得更好。

他说,去年新纪被高教部列为90所具竞争力大专,目前学校已符合升格大学所需的条件,因此今年会提交升格申请,希望顺利通过升格程序,完成华社的夙愿。

2大因素加深两国友好关系 推进马中学术界交流

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教授指出,中国外部环境及马来西亚内部需要中国庞大市场,这两大因素加深马中友好关系,推动两国经贸往来,也推进两国学术界有效交流及相互学习。

他说,美中贸易战让中国重心转移到东南亚,加上2022年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到中国与东盟包括马来西亚的交往更为密切。

他说,疫情前马中两国举办多场有关一带一路倡议论坛,近两三年东盟越来越受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举办论坛通常会邀请东盟代表出席,而他也应邀出席过数场当地论坛。

“马中两国学术人员交流是密切,疫情后中国全面开放,两国政府及民办的论坛和会议也变多,尤其是线上会议。去年我们举办吉隆坡世界华文教育论坛,也有不少中国专家学者专程到来参与。”

他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这么说。

莫顺宗提到,新纪元在2019年决定设立国际教育学院的目的是面向中国,以一站式及灵活方式处理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在申请及升学期间面对的种种问题,使到招生过程更为流畅。

他也分享新纪元招收中国硕博生的心路历程。他说,虽然新纪元与中方一直维持往来,但初期未升格时无法招收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往来是很单向的,没产生实际效益,直到2017年升格大学学院及隔年完成高教部对外招生附加条件后,情况才有所逆转。

他坦言,幸好2019年频密造访中国为招生铺垫,当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锁国及国际学生无法出国深造,新纪元在当年5月列入中国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获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加上中国政府允许学生透过网课升学,为新纪元招收中国硕博士打开方便之门。

“去年底高教部也批准新纪元的东盟研究硕博班论文能以中文撰写,不用卡在语言上,这显示我国高教部对马中关系的重视,协助中国培养东南亚专才,让更多人懂得我们(东盟)。”

经过多年与中国各单位交涉、谈判及合作过程,莫顺宗观察到双方在办事作风上的巨大差异。他说,虽然双方语言沟通没隔阂,但中国人做事灵活度很高,遇到重大障碍会避重就轻,先解决可行的部分,至于大马华人较循规蹈矩守规,做事习惯按照流程走。

“他们(中国人)作风是要快看到成果,不要做白工,这里卡关就先搁着,先谈其他可行的部分,最后一切水到渠成。我们有时花很长时间和别人谈,却没有成果。经过慢慢磨合,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这种思维,可以提升我们的效率。”

他说,目前新纪元与中国学府有多项创新合作,包括与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开办鲁班工坊,以及与中资企业合作共建电商学院等,同时也获中国大使馆提供助学金资助百名清寒学生,拉近新纪元与中国的往来及情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