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英殖民风 建筑遗产完美保留

市内卡宋中学的老建筑,建于英国殖民时代, 浓郁的都铎风格建筑,历史悠久依然宏伟很有气势。
《霹雳州皇城笔记·下》
图/文:阿简
远眺霹雳河。由这儿望向右边,大河蜿蜒,远方有层层山峦重叠,一座匕首地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江沙作为皇城,自有它的威严。
卡宋中学(SMK RPK- RAJA PEREMPUAN KALSOM)正中守卫室对面的一座蓝色木制建筑让我双眼发光。我先在守卫处报上名字展示教师证并道明来意,请求守卫让我进去参观。
殖民风格浓厚的建筑——我踱步在校园内,经过很美很复古的校舍,轻轻推开门,走廊红黑两色的地砖花纹精美,拱门形状的窗户,通往2楼的木制楼梯古色古香,维多利亚风格的内部装潢清净明亮风格干净,仿若进入时光隧道,独特的另一种体验。
离开老建筑,往前走到草场,草场共有2层,来到第2个石阶,终于看到传说中的阶梯。1960年代的大洪水,竟然将这已是在山丘上的草场淹没了而且水位高到阶梯的第2级,那大水灾之严重程度很吓人啊!

沿用至今的老建筑气派万千,学生朗朗读书声飘扬于空中,仿若回到从前的私塾。
随意找老建筑
离开后,举凡一路上看见老建筑就随性停下拍照,看见一座教堂外边井然有序的石头堆砌成马蹄形石坛,中间是一座庄严的圣母玛丽亚雕像。
就这样,随心所意的停在路边摊吃早餐。
马来同胞贩售的蒸椰浆饭配上香喷喷的三峇苏东加上一粒煎鸡蛋卖相极佳。我再点了鲜蛤咖喱面,香浓的咖喱再加上许多牛肉碎块,老姐大叹果然高手在民间。下午时分带大伙在街上闲逛走走,与街上经商的人们谈话。

卡松中学守卫内的一间旧式木板建筑,屋神菱形格子中间接头处还各有一朵小花,老建筑俨然一间大型艺术品。

都铎老建筑中学内的地砖,精美纹饰富有历史价值。
江沙火车站
漫步街上,去拍半岛第一棵橡胶树;到附近的江沙马来学院看这孕育许多本国领导人的高等学府。接着往江沙火车站,原来老建筑已经被崭新的回教风格浓厚的火车站替代。
离开了市区,取道苏丹阿都加林大桥,我往下一个目的地去。

富丽堂皇的江沙火车站,新建筑。
黑陶壶很特别
先到访陶瓷之地——甘榜沙容。沙容地处江沙对岸,由于该地盛产的粘性土质极为适合让人们做陶,故衍生许多家陶坊。此处出产的黑色陶壶尤其特别。
村口的小小交通圈也是一个大型的黑色巨型陶壶炉为地标。这儿贩售的陶瓷除了有供人储存水的陶瓷,也有被制成小小纪念品的小壶。
我们离开沙容,再往宁罗去,来到此行重点——宁罗维多利亚桥。

大河在皇城安静流淌,见证皇家贵胄的风华年代。
1897年维多利亚铁桥
宁罗又名加赖,当年英国人引进橡胶树种加赖(加赖园名字由此而来),并在大街建立39间店屋。两排老店屋依旧,唯已不复当年热闹情景。经过小学及两排老木板店屋,循着指示牌,将车子停放在桥边的停车处。
这座建于1897年的铁桥是皇城众多英殖民建筑遗产之一。我细细读完告示板的说明,“有历史的大桥啊!”一对马来同胞和摄影队伍在拍摄婚纱照,新人的金色宋吉(SONGKET)金丝线镶边传统服饰和脸上喜悦之情,为斑驳桥身锈斑处处沧桑感沉重的铁桥带来不一样的喜洋洋气息。
英国海外最大火车铁桥
此铁桥于1897年动工,工程由当年霹雳铁路局主导,英国工程师负责,500名来自印度的工人花费28个月时间(因有经历两次大洪水)建成。
1900年建竣,由时任的霹雳苏丹依德里斯沙一世及英方参政司瑞天咸开幕。是当年主要运输锡矿的要道,取名维多利亚,因建成之时恰逢英女王77岁诞辰。它是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最大火车铁桥。

宁罗火车桥,承载了锡矿光辉历史及英国殖民地“维多利亚铁桥”建筑的光辉岁月。
日军日薪55仙聘民修桥
我们来到桥的中间,望那远处山峦,当年由此桥运输出去的的煤炭锡米等,是否开采自当中的某个山头呢?1890年英国殖民政府在此处发现煤炭并开采,30年后1920年世界煤炭价格滑落,接着是锡矿。
二战时期1941年12月日军由北方入侵,当时英军为切断日寇的进攻势头唯有炸桥撤退,导致桥身受损,顽强的日军还是坐浮筒船渡河……告示牌上的照片说明详尽记录整件事情,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英军告败,日军重新修桥。日军用日薪55仙的工资聘请当地居民修桥,在6个月时间内修好桥梁。
惊见“群牛渡河”
一阵脚车铃声响起,火车桥隔壁的铁板走道,一小童骑单车速度飞快按铃,该是非常熟悉铁路桥的当地人。此时隔壁的现代火车轨道传来阵阵隆隆声,2002年新火车路启用,维多利亚桥也走入历史。
我走到桥的对面,迎来两面巨大的莫卧尔红砂风格的墙身。
离开宁罗,在餐厅吃一碗榴梿煎蕊,味道浓郁。大街没有什么人,如今的宁罗也和国内其他小村一样,面对人口外流凋零的窘境。
离开维多利亚桥已是夕阳西下,看见一群水牛奔跑,我脑海马上浮现旅台作家张贵兴的长篇小说《野猪渡河》,唯这是“群牛渡河”啊!

漂洋过海从巴西来到马来半岛的橡胶树,第一颗棵树苗如今已长成巍巍老树。
雾镜潭赏湖景
回到市区,到位于河边的马来餐馆吃饭。大葱丝黄瓜丝加上三分一青柠檬片的叻沙,味道酸辣适中;泰式炸鸡蛋让大伙惊艳,炸蛋也不会太油腻。餐馆内预先摆设的罗惹、烧烤河鱼等,等候老饕光顾。
离开江沙,沿着老路76路继续北上,这儿是通往霹雳最北镇宜力的联邦大道。我们拐进往拉班湖的州内公路,来到一个小小甘榜。1928至1930年间,英国殖民政府在霹雳北部兴建贞德罗水坝供水力发电之用,大水淹没这儿的低洼地区,形成这美丽的内陆湖泊。
历史人文气息浓厚
把车子停在湖边,下车看湖。拉班湖别称雾镜潭,十多年前带老爸进行半岛自驾游时曾经探访此湖,当年的湖景让人惊艳,如今湖景依旧,完全没有任何改变,唯老爸已离开多时,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湖的对岸远山苍绿层层重叠,天上白云朵朵,湖面光滑如镜,山与云的倒影特别清晰。近处的几艘捕鱼小船安静靠在湖边,绝美的一副图画。我心中默默祷告,老爸您放心,我们大伙都安好。
瓜拉江沙,充满历史与人文气息浓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