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Corp专才计划
加紧培育年轻人才
马来西亚人才机构(TalentCorp)将在今年通过专才孕育计划(NEXT)、MyAPECYouthConnect计划、MyASEAN实习计划和奖学金得主招才留才计划(STAR),加紧培育大马的年轻人才,并在鉴定我国本科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后,建立马来西亚人才数据中心。除了专才孕育计划,该机构将继续改良MyAPECYouthConnect计划,以鼓励年轻人到设于亚太区的公司据点工作4至12个月。
另一个推动年轻人才流动的计划是人才机构落实的MyASEAN实习计划。在此计划下,大马本科生有机会到东盟各公司实习。MyASEAN实习计划也是该机构让本科生认识职场和业界需求的努力之一。 详情浏览www.talentcorp.com.my。

重视工作和学历不匹配/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人才机构主席黄书琪披露,马来西亚一些高等学历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学毕业生转买汉堡包、应聘为送货及送餐员、电召车司机和便利店工人,比比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个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
她进一步披露,在2024年,国内制造了逾574万名专业文凭和学士学位毕业生,但是市场上符合他们的学历资格的工作名额还不到一半。
所以,“下配”各种不对称的工作,乃情非得已。发生这样的情形,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往往不懂选择或者选择错误,所报读的技能与现实就业机会脱节,因此导致技能错配现象高达36%,即使我国的失业率只有3.2%。
黄书琪呼吁大马人民提升本身的技能,掌握多元技能组合,以在职场成为“适者生存”的一分子。
“向钱看”想一步登天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生这种工作和学历不匹配的情形,有多种原因。其中,由于国家教育的方向可能出了问题,渐渐演变成学生不喜欢技术性或数理学问,转而追求比较容易毕业的商业或营销的学位。
此外,“向钱看”的心态也让学生们妄想一步登天,不想在技术或计算上的知识多花功夫。毕竟,外表西装笔挺比蓝领的技术人员好看得多。这变成有强大需求的技工职业少人问津,但是营销工作却僧多粥少。
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好逸恶劳,不满意起薪低却要做更多工来吸取经验。他们情愿转向上述的零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每天的收入够应付日常开销便足够矣。
上述的工作上手容易,起初的收入也还不错,但是可能没什么前景,做了几年才发现收入不会增加,白白浪费了几年学习向上的光阴。
好工作不仅看学历
当然,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之下,一份好工作往往不只是看学历而已,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公司要的不只是学历高而已,还讲究其对未来的展望和魄力,如何体现出来。
所以,平时只会死读书,或者在学业上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学生,在面试官的“火眼金睛”之下,往往现出真身,落荒而逃。
我国曾说未来要栽培多位工程师,但是学生不是工厂制成品,学生毕业不是盖个印章就了事。如果教出来的学生在职场的能力有所不足,那么,工作和学历不匹配的现象,恐怕不止持续,还会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