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豪:只能“勤工助学”
留华学子严禁打工

(吉隆坡6日讯)大马留华同学会提醒大马的中国留学生,他们仅限于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严禁在中国打工,否则属违法而需受到该国法律制裁。随着中国政府于7月1日起允许赴华留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该会担忧留学生误会是被允许“打工”,特此慎重提醒。
大马留华同学会副秘书长林家豪今日在该会举办的“2017年留学中国行前说明会”上说,所有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均严禁打工,否则属于违法。
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勤工助学”是指留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向学校提出勤工助学申请,接受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内或校外的岗位上进行勤工助学活动。
林家豪之后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说,留学生仍可私下进行自由工作(freelance)赚取外快,如做翻译等,这涉及的款额不大,因此不受法律约束。
校方安排校内工作
他解释,“勤工助学”不等同随意在校外打工,即使是校方安排在校内或校外工作,主要是在校内居多,工资也根据个别学校而定。
“中国政府早已设有让当地学生参与的勤工助学活动,直到7月1日才开放给符合资格的海外留学生参与。”
他说,据知,勤工助学名额有限,该会曾向相关单位索取更多资料及要求保留名额予大马留学生,但由于目前未开学及未实际操作,有关单位也无法答复。
林家豪说,若非家庭经济拮据,该会不鼓励我国留学生打工,但可在大学三、四年级或升读研究生期间,在教授或讲师推荐下担任研究助理,吸取更多经验及知识。
中国根据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职责,其教育部、外交部及公安部联合制定《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其中第30条指出,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详情可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或拨打03-9171 1196。
中企广招留华人才莫泽林:在籍生可趁良机实习
大马留华同学会会长莫泽林说,在我国驻足的中资企业超过2000家,包括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为、中国银行等,它们正在招聘曾留华的大马人才,在籍留华生可趁寒暑假回国实习,有助毕业后直接进入有关公司就职。
“这些企业正通过本会招募曾留华的本地人才,且每次推荐的人数都不够,留华毕业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也促请中企与中国大学合作设立定向培养计划,提供奖学金予留学生进行人才培训。
他提到,去年中国有44万名海外留学生,因此大马留学生在中国深造,不仅能够认识中国朋友,也将接触全球各地留学生,有助未来事业发展。
刘东源:大学生应真诚待人
中国驻马大使馆领事参赞刘东源指出,4年的大学时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历程,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初体验,因此需真诚对待朋友及同学,有助日后工作发展。
“留学生来到新求学环境,感到不适应时应冷静对待,想想不适应的是出国留学或大学阶段,以免衍生错误决定。”
出席者包括中国驻马大使馆秘书王连东、大马留华同学会名誉顾问郭南昌、署理会长潘永强博士等。
澳元跌至5年新低 大马留澳生进退两难
报道:陈万诚
(吉隆坡5日讯)澳元跌至5年新低,看似利好,却未必真正减轻大马留学生负担,因澳洲的实际生活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据悉留学生聚集区域的房租涨幅甚至超越本地通胀整体水平。
根据澳洲政府公布的2024年国际学生统计数据,大马以1万6364人位列澳洲国际留学生来源国第13名,在东南亚国家中排在中上游。
过去10年,澳洲因其地理接近、英语环境和优质高教体系,长期是大马家庭首选的海外升学目的地之一。
压缩开销 减少休闲
然而,在通胀压力未减、就业竞争加剧、签证政策趋紧的现实环境下,大马学生在澳洲的生活体验和财务状况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一方面,部分家庭借此“汇率窗口”加速换汇与汇款,试图压低教育总成本;另一方面,留学生们则被迫压缩生活开销、推迟租房升级或减少休闲消费,以应对持续上涨的基本支出。
“表面便宜”变成压力
澳元贬值,是澳洲社会整体经济结构的压力显现。出口放缓、消费疲软、央行政策陷入两难,留学生虽非政策制定者,却在承受其经济后果。
在未来数月,若澳元持续走弱,或将吸引更多家庭重新考虑赴澳升学计划,但若通胀与生活成本未能同步回落,这种“表面上更便宜”的澳洲留学梦,最终可能只是换了一个压力组合的版本。

澳洲通胀居高不下
令吉汇率升值难抵销开支
过去一年,澳元对令吉汇率下滑逾14%,从2024年7月高点的3.17跌至周六凌晨的2.67,为疫情以来的最低点。对于计划将孩子送往澳洲深造的家庭而言,这汇率水平似乎是“抄底”良机,即相同金额的令吉如今可换取更多澳元。
然而,正在澳洲生活的留学生与其家庭,却并未因此而轻松。
租金食材仍属“高压区”
这背后,最关键的是澳洲当前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
澳洲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澳洲年通胀率为4.1%,虽然较前期有所回落,但多个项目仍处于“高压区”——包括租金(同比上涨7.3%)、能源(电力上涨13.2%)、超市食材与生活用品均录得显著涨幅。部分城市如悉尼与墨尔本,留学生聚集区域的房租涨幅甚至超越本地通胀整体水平。
这意味着虽然令吉兑澳元升值,但澳洲生活成本依然很高。以一名在悉尼就读的大马留学生王先生为例,即使汇率下跌带来了换汇成本的“节省”,其日常支出却因租金与生活品价格上涨而被迅速抵销。
许多来自大马的澳洲留学生并非“现在”才开始支付澳洲学费。大量家属早在汇率高位时已换入澳元、缴交学费或预付生活费,如今汇率下行虽可降低新汇款成本,但整体留学预算并未因此显著下降,反而伴随着物价上涨与生活不确定性,心理负担变得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