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寓教于乐新搞作
“夹娃娃机”宣导反毒

(新加坡2日讯)新加坡肃毒局在狮城大厦放置“夹娃娃机”,宣导反毒意识,引发热议。
这台娃娃机是在本周一(30日)设置在大厦入口处,据悉将摆放至这个星期天(5日)。这个宣导方式新颖,有公众看到后拍照放上网,引发热议。
游戏结束显示信息
《新明日报》报道,公众必须先输入名字、电邮及联络方式,换取3次机会,每一次都有20秒的时间限制。游戏结束后,荧幕上会显示肃毒局的社群媒体以及反毒信息,比如“只要远离大麻,就是生命中的赢家”。
根据肃毒局面簿专页分享的贴文,所有礼物都是装在一个盒子内,奖品包括五彩缤纷的“大麻怪兽”娃娃、湿纸巾及抽奖券等。抽奖奖品则包括任天堂游戏机Switch和JBL与Under Armour的无线耳机,总值约3000元(约9120令吉)。
吸引年轻人注意
有些网民不了解夹娃娃机要如何推广反毒意识,有网民就指出,当局相信是要以这个新颖的方式引起民众的好奇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达贩毒讯息。
受访公众认为,“夹娃娃机”正夯,可以有效吸引年轻人注意。
梁女士(56岁,家庭主妇)说:“夹娃娃机深受年轻人欢迎,这个概念对吸引年轻人相信非常有效,有助于宣导。”
抽奖卡印肃毒局网页
佘小姐(20岁,信息科技公司职员)就说,她是刚好经过看到,好奇盒子里是什么,就试玩看看,试了3次成功夹到一个盒子。
“虽然夹娃娃机没提供很多反毒信息,不过抽奖卡上有肃毒局的社群媒体网页,有助于宣传。”
郭小姐(19岁,学生)也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引起了她的注意,但她较为关注的是必须输入个人资料,也认为夹娃娃机本身应该提供更多反毒信息。
建议心理及药物双重治疗 专家:毒瘾患者生活品质需保障

(示意图/canva)
(吉隆坡8日讯)1983年吸毒者法令(治疗及康复)修正案为吸毒者提供寻求治疗与康复的机会,有专家建议,随着该法案获通过,当局可采用同时进行心理社会治疗和药物治疗,来协助吸毒者康复。
毒瘾辅导员拿督阿都哈林博士提出,毒瘾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可能会反复发作,而康复期时中,患者的生活品质需要多方支持。
“那些由于心理功能失调而反复上瘾的人士,除了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外,不应被判处监禁或任何其他惩罚。”
持续护理应对毒瘾复发
阿都哈林发文告说,“持续护理管理保障个人生活品质,是为了应对毒瘾复发。”
他说,延续生活品质的护理方法,涵盖综合治疗过程及采用职业指导性质,以及更有条理的社会援助方案。
“监禁是国家反毒机构(AADK)在为不守法或长期旧病复发的个案提供空间和机会的最终手段。”
曾经担任国家反毒机构总监的阿都哈林表示,随着这项法案通过,他建议当局采用“心理社会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方法,来实施治疗和康复方式。
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在6月26日表示,将在本次会议上,在国会辩论的1983年吸毒者法令修正案,将成为政府应对国内吸毒群体的“新武器”。
他解释说,修改现有法案的目的是让已经醒觉的吸毒者,有机会自愿接受治疗和康复。
他表示,新法案修正案中实施的新方法,希望将吸毒者的个人视为患者,而不是作为一群被关押在监狱中的吸毒者。
医护人员难处理毒瘾病例
扎吉:仅精神科有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戒毒康复委员会(JKPD)吉打州主席扎吉表示,并非所有医务人员都接受过明确的药物成瘾治疗培训,而只有精神科医务人员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扎吉今日发文告说:“根据我作为医务人员的经验,也许确实存在那些接受特殊精神病学治疗成瘾的医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治愈毒瘾问题。”
他指出,毒瘾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不仅限于医学领域,也涉及精神科专业人士,因为并非所有医护人员都接受过处理药物滥用或成瘾案件的专业培训。
“只有精神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才真正具备治疗药物成瘾问题的专业知识。
“其他医疗官员需要培训,但我看不到卫生部在处理成瘾病例方面,表现出足够的决心。”
扎吉也认同,精神科领域的医务人员是一群研究成瘾医学问题的专家,但戒毒治疗和康复不仅仅只专注于医学领域。
他说,这是因为诊断吸毒成瘾问题的工作,并不是医护人员的主要职责,只属于附带工作。
相关治疗涵盖多方面
“毒品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涵盖多方面,如社会、治疗的社区和精神层面。只有在国家反毒机构才有这些元素,而卫生部只提供医疗方面的协助。”
此外,扎吉也说,修正案并没有排除卫生部在毒品或违禁成瘾和滥用问题上的角色。
“对我来说,这不是问题,因为治疗的权力确实在国家反毒机构手中。该机构负责所有管理工作,因为戒毒的康复治疗确实是在国家反毒机构管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