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谢幕不受访不拍照 永远缺席的隐秘设计师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取自官网
他可说是时尚圈中“传说般的存在”,但在2009年却毫无预警地宣告告别时尚圈,让他的工作团队、粉丝和业界都深感震惊。
长达13年来,人们都无法获知他的任何消息。当你以为他会永远地消失在幕前时,最近却又毫无预警地复出了,但不再是以设计师的身分,而是首度以艺术家的身分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
这堪称传说般的存在,即使已经离开十数年仍常被人们提起,经典设计也常被借鉴和致敬的设计师,正是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
有趣的是他在时尚圈的19年内,真正看过他样貌的人屈指可数,照片更是十分的罕见,即使有也是年代久远的旧照片,而且也无法确认是否是他本人。也正因如此,曾有人怀疑“也许根本就没有马丁马吉拉”,“他”也许只是一个集团设计出来的“营销概念”,但曾跟他合作过的人都证实了他的存在。

马丁马吉拉很看重工作室的每一个人,所以原本要为《VOGUE》拍摄他的肖像,但他自己却缺席了,反成身穿白袍的工作团队代替他出席。
不曾站到秀台谢幕
那马丁马吉拉究竟有多隐秘,为何会让人怀疑他的存在呢?他跟绝大多数的设计师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从不自我营销,反而非常的看重“匿名性(Anonymity)”,所以他从处女秀到告别秀都不曾站到秀台前谢幕,甚至也不接受媒体的访问和拍照,仅在初出道时被访问过几次,但他曾解释说自己并没有讨厌媒体,只是觉得“解释自己的设计和理念”这件事没有意义,观众认为是什么就什么呗!
神奇包括2017年上映的纪录片《We Margiela》中,就有一张他的工作团队的大合照,但他仍是缺席了,只能在他的位置摆放一张空置的白色椅子;另有一张是52名时装设计师聚在一起的世纪大合照,当中就有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等重量级的设计师,那么多前辈在的场合总该出席了吧?结果还是没有,一样是空椅子。

这是马丁马吉拉最广为人传的一张照片,但也无法百分百肯定就是他。
露声讲述设计想法
马丁马吉拉如此神秘的行踪,反而更加剧人们对他的好奇。面对人们不停地询问“马丁马吉拉到底是谁?”,官方只拍了张工作团队身穿白袍的背影照,并说道“整个团队都是马丁马吉拉,他也许就是我们之中的某一个人,但他是谁并不重要,请关注我们的服装。”
这些年来,有很多的业内人士都想为他拍摄纪录片,但要成功邀请他参与拍摄是比登天还难;可在去年上映的《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却成了一个例外,虽然一样没露面,他却难得地露声讲述自己的故事、设计和想法,引起了一阵轰动。
废弃操场处女秀
这样的马丁马吉拉很任性是吗?不,他在品牌经营和服装设计上更任性,尤其是在1974年进入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据称他就总爱“改编”老师给的任务,甚至曾跟同学一起仿制保罗高缇耶的邀请函去看秀;而从1985年至1987年间,他更成功获得自己喜爱的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的助理一职。
1988年,离开让保罗高缇耶后的他,便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并在隔年办了第一场引起巨大争议和话题的时装秀。相信大部分的新晋设计师对自己的处女秀都很重视,从服装设计、秀场选址到场景布置等都得精心安排,但马丁马吉拉却是选址在巴黎郊外的一座废弃操场,而且还没有受邀嘉宾名单,现场座位都是现到先得的。
改变行业格局之秀
当天的秀场,可说是非常的随意和拥挤,不仅模特儿走秀走得很悠闲,周围还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北非儿童在奔跑打闹;而马丁马吉拉的服装设计也很“闹”,跟那时人们所认知的设计师作品是大相径庭,将粗糙、破损或类似半成品般的设计粗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这样的处女秀引起了人们的议论,虽然批评声浪不断,但也不乏赞美之人。
有者更以“改变行业格局之秀(Game-changing show)”来形容它,还记得后起之秀拉夫西蒙(Raf Simons)亦曾表示,他就是看了马丁马吉拉的秀才决心从工业设计转向时装设计的,他说:“我一直觉得时尚有点肤浅,但这场秀颠覆了我的想法。”

马丁马吉拉以人体模特身上的褐色胚布和制衣样纸打造的1997秋冬系列,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回响。
解构主义先锋
从首秀就能看出马丁马吉拉最爱的两大设计概念:
第一:解构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将服装拆解,对原有的结构进行“破坏”,重新定义每个拆解出来的部分的功能后再进行重组,而他至今仍是时尚圈内公认的解构主义先锋和鬼才。
第二:未经加工或亟待完善的缺陷美,所以人们才会看到粗糙、破埙或类似半完成品般的设计。
马丁马吉拉在1997年的秋冬作品更是将这两大概念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当时的他将包裹在人体模特儿身上的褐色胚布剥下,保留了“stockman”和“semi couture”等的原始字样,以提醒人们它最原始的功能,再结合制作服装的样纸做成穿在真人模特身上的成衣。

1990年,缺乏经费的马丁马吉拉重新利用了首季的Tabi靴,将它们涂白后让嘉宾们在靴子上签名,最后形成经典的涂鸦款。(图为近代的版本)
分趾鞋头深受喜爱
值得一提,他同年也受邀成为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的女装创意总监直到2003年。
其实除了解构主义外,马丁马吉拉也创造出了不少的经典,譬如在首秀中爆红的Tabi靴,特色就是鞋头处的分趾设计,设计灵感源自日本工匠穿的分趾布鞋,也就是在传统木屐内搭配分趾袜,于是他便灵机一动将之改造成高跟Tabi靴,之后还延伸出了芭蕾舞鞋、玛丽珍鞋和乐福鞋等的版本,至今仍深受时尚爱好者的喜爱。

在约翰加利亚诺领导之下的Maison Margiela最近还联合Reebok推出了不同版本的Tabi运动鞋款。
丑时尚和升级再造
但要一一细数马丁马吉拉的经典真的太难了,因为实在是太多了,然而在近代的时尚圈却经常能看见他的影子,不仅现任创意总监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经常会重新诠释他的经典设计,其他品牌和设计师也都会有意无意地“借鉴”,甚至有很多的“流行趋势”,其实就是那时候的马丁马吉拉正在做的事。譬如丑时尚(Ugly Fashion)和升级再造(Upcycling)等。
没错,那时候的他常会善用旧衣或旧材料,譬如扑克牌、陶瓷餐具和塑料袋等来制作服饰,但他的原意并不是为了要拯救地球,纯粹是没有足够的经费。也正因如此,他在2002年就将自己的同名品牌卖给Diesel的母公司,即OTB集团。
而“缺乏经费”这件事,不仅激发了马丁马吉拉的叛逆引起和无限创意,也让他在那极尽奢华的时尚圈中更加独树一帜。

Maison Martin Margiela早期的标签只有一块白布,与象征他自己的白色空椅子一样。
无聊的标签?
马丁马吉拉对匿名性的重视和任性也已贯彻到了自己的同名品牌中。
不管是在什么时期,“标识”对一个品牌来说都很重要,可是他却一直竭尽所能地去减弱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所以早期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是完全没有品牌标识或标签的,直到许多消费者反映后,他才勉为其难地缝了一块白色的标签上去,而且也只粗糙地在4个边角用白棉线固定,目的就是希望能让消费者快速地剪掉这无聊的标签。
没想到的是,这粗糙的4条棉线却成了品牌独有的特色,即使日后已经换成更为人熟识的0-23序列号标签,这四条棉线仍经常会出现在品牌的设计上。
而他也曾经针对“标签”一事向媒体说道:“也许在看见不带任何线索的白色标签时,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是哪个品牌或设计师的作品,但我从不在意这点。我创品牌的初衷就是希望在未洞悉设计师之前,大众能先用最真实的感受去赞颂衣服的设计。”

后期换成0-23的序列号标签,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产品线,譬如0代表的是女装高级订制系列,3代表香水系列,10代表男装成衣系列等以此类推。
悄无声息离开时尚圈
此外,在早期拍摄的品牌大片中,他还会将模特的双眼涂黑,甚至让秀台上的模特佩戴面罩或以其他方式遮蔽,因为他希望人们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衣服上。甚至在2008年,当他已决定要离开时尚圈时,他也做到了悄无声息的地步。
当时是连他的工作团队都不知道,并在一年后才被告知马丁马吉拉已离开,但他曾在纪录片中表示,这是OTB为弱化对品牌的影响所做的决定,他说:“无法对我的团队说再见,某程度上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我真的很感激他们。”
同时也在纪录片的结尾写下迟到了12年的感谢,“谢谢帮助我实现梦想的每一个人”。
为何离开时尚圈?到了2018年才正式曝光。当时的他说:“我无法再承受这日益增加的压力,更无法应对过度增长的商业需求。我很遗憾在社交媒体上的超载信息摧毁了我对时尚的快感,时尚已变得毫无惊喜和期待,而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爱马仕扩大皮革业版图
报道|洪诗迪
1. 开办皮具培训学校
对热爱皮革工艺的人士来说,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Hermes)将开办皮具培训学校,绝对是一个大好消息和机会。毕竟爱马仕是一个皮具起家的品牌,拥有百年来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卓越皮革工艺技术,而品牌开在法国伊泽尔省菲蒂利厄小镇的爱马仕手工艺学校,不仅获得法国教育部的批准,所有学徒都将获得法国国家皮革制造文凭(CAP Maroquinerie),甚至还有机会加入爱马仕旗下的19家皮具工坊工作。
而这所学校将对所有渴望提高技能及渴望成为工匠的人士开放,学校导师则将由爱马仕旗下的九十多名奢侈品牌的皮具工匠担任,所有学徒都将进行1年半的培训,最后再由导师做技能测试和评估。

加大产能应对市场
实际上,开办学校不只对热爱皮革工艺的人有利,对品牌本身也有很大的助益,尤其爱马仕皮具的市场需求,自2011年就不断地在增长,2021上半年的销售更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33%,旺盛的市场需求让爱马仕意识到,他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加大产能,而通过学校培训出更多的皮具工匠就是措施之一。
此外,爱马仕近年来也持续在投资法国本土的供应链,并在蒙特罗福约讷、古耶讷、卢维耶和阿登等城市都陆续建造了皮具工坊。
2. 开店卖边角料
2010年,爱马仕创立了Petit H理念实验室,目的是对研制过程中的废弃样品进行循环再造,以避免浪费和增加堆填区的负担。
今年,爱马仕决定将Petit H的理念再升级,直接在巴黎圣日耳曼的品牌旗舰店旁再开设一家店铺,以“回归再创造”的理念重新使用旗下部门的边角料来开发和制作新的服饰,譬如将印花方巾变成连衣裙或将旧的丝绸变成信箱等,简单来说就是升级再造(Upcycling)。

除此之外,他们每年更将举办四次主题创作活动,譬如说今年的第一个创作主题是陶器,顾客便能在店里欣赏到由爱马仕在法国南部的Ravel工坊制作的陶罐,陶罐上还饰有品牌经典凯莉包的提手;而爱马仕还会提供工作台、板凳和器材让手工爱好者门也能自行创作,有机会到巴黎圣日耳曼的话,这将会是一个挺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