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创业目标竟然是:品牌能在10年后消失!

斋藤明希新推的渔夫帽,不仅时尚又百搭实用呢!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取自官网
你也是常会丢弃或遗失雨伞的一分子吗?那你知道由金属和塑料等不同材质做成的雨伞是很难被分解,往往都只能以焚烧或掩埋的方式处理吗?更糟糕的是,全球每年有逾8亿雨伞被丢弃,数量极惊人。
这就是来自日本的斋藤明希创建PLASTICITY,并以“10年后将会消失的品牌”为终极目标的原因,因为他期望雨伞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能在期限内得到解决。
但目前她能做的就是将没有主人的雨伞都收回来,(据称日本每年会有近8000万被丢弃或遗失的雨伞),经清洁、裁剪和缝纫等步骤重新做成包包和帽子等时尚单品,给最终将被焚烧或掩埋的废料赋予新生命。
尽量延长雨伞寿命
很多人都不关心自己丢弃或遗失的雨伞将给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尤其是石化原料做成的伞布及提供防水功能的涂层,不管是焚烧或掩埋等的处理方式都会造成空气、土壤和水源污染。
此外,伞布内层的黑或银色塑胶材质,即使是标榜“可分解”也不易回收,估计也要数十年才能完全分解,而透明塑胶伞据称更不易分解,再加上制造成本低导致回收不敷成本让很多人都不愿回收。
虽然说斋藤明希能给废料赋予新生命,但那始终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最重要还是生产商和消费者都要尽可能地延长雨伞的使用寿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更多的废料。

保留了伞布的防水和防污特点的Glass Rain,即使沾染污渍也能轻松地擦掉,而且在雨天等恶劣的环境下也能自在使用。
熟练工匠细腻手工
目前斋藤明希使用的都是日本关东地区的商业设施和铁道公司收集到的废弃雨伞。而且要经分解、压缩和缝纫3道工序,尤其每把废弃雨伞的破损和污浊程度都不同,参差不齐的质量让处理程序变得困难,所以需要不同专业技术的工厂及熟练工匠的细腻手工才能做出高品质的成品。
第一道工序:因雨伞的制造商和结构都各不相同,所以琦玉的工厂将先把伞布和骨架分离及洗净,再将它们交给不同单位进一步处理。
第二道工序:栃木的工厂将对尺寸和厚度不同的伞布做质量检验和筛选,并在精密控制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依照毫米级别的精度进行压缩处理,形成酷似在玻璃窗上的雨滴的纹路,所以斋藤明希才给废弃伞布做出来的布料取名Glass Rain。
对此她解释道:“若直接使用伞布重新创作会给人一种廉价感,所以我想若加强原材料的强度,那它的纹理也许就会产生变化,因此我就尝试打火机烘烤和热缩等处理方式,在反复试验后才发现将数层塑料叠加及经烙铁熨烫后做成的独有面料。“
第三道工序:由东京都内的工厂做质量检验、裁剪和缝制,但因废料做的面料大小不一,所以很难要通过机器,而必须要由人工来完成裁剪。
此外,因厚度也不一致,所以更需要工匠的娴熟技术和细腻态度来完成缝制,譬如说在承重部位增加针脚密度来提升面料的强度。

Glass Rain不管是缝制的细腻度或承载力都较普通布料高,而且配色也非常多元和时尚哦!
获环保企业支持 与国际联名合作
实际上,这是斋藤明希在日本珠宝首饰设计学院的活动上发表的品牌,2020年获Mondo Design环保企业的支持才得以投入生产。而原本的斋藤明希是从英国利兹大学毕业后就到食品和日用品的香料生产公司工作,“在香料生产公司工作的时候,我才知道日用品的生产背景,并才开始会去关心日常买的物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之后她便转向日本珠宝首饰设计学院学习包包设计和制作,在入学之初,她因想要却苦寻不到合适的纯素皮革来制造物品,所以才产生将废弃物品作为原材料再利用的想法,“我知道塑料不环保,所以我一直都在避免使用它,但与其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倒入大海或挖坑掩埋,再利用会是更好的处理方案”,而在林林种种的废弃塑料制品中,她的目光就投向了遍布街头巷尾却鲜少被关注的废弃雨伞。
虽然是新创品牌,但斋藤明希已获得国际间的高度关注,以及两次的联名合作,包括意大利家居品牌和日本美妆品牌,她说:“10年后,当这废料不再有供应时,那就代表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可持续了。”

这些废料做成的包包都很好看对吧?
第一与伞/李忆莙

上学时从没考取过第一名。父母亲不介意,自己也觉得无所谓。因为不是全班最差的那个——不就是输给那两三个人罢了,自觉“可以”了。然而,如果是得过第一名的,后来第二名就“不可以”了。虽然仅仅输给一个人,但—个人也不能。你知道为什么“不可以”吗?
·第一
做了第一是不能做第二的:得过第一,你能不介意第二吗?这也就是说,你往后必须一直第一下去。否则会有很多只手指头指向你:为什么今年只得第二?还没来得及说出原由,已听到一声叹息:退步了。很痛心疾首的样子。这不仅是压力,更是一种惨伤。
反之,如果你一直都是在10名以外,忽然跳到5名以内,那就大大不一样了——进步了呀,可喜可贺!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这道理浅显不过;一个人太早达到巅峰,接着下来走的必然是下坡路——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盛到极点就会现露败象,这是逃不掉的定律,所谓物极必反。保持水平已是那么的难,何况是永处巅峰之上,有可能吗?
但是,做了第一,谁能坦然接受第二?因此第一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比第一所出的风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次被问到:“要如何将风光与繁华保持着?”我苦笑:“繁华风光,本质上都是有极限的;与其想尽办法保持,不如将之看作没有两样。然而人性浮躁,谁肯服输?自然就更难了。”
我虽然相信实力,却更相信定律,相信强求不得的法则—— 争是没有用的的。即使不在乎从高处摔下来的疼痛,也得想一想风光过后的空虚与荒凉。

·伞
不用雨伞好久了,总觉得下雨时这东西无补于事。充其量只能“遮一遮”,取不了什么作用。取不了作用,自然干不了大事。不过是聊胜于无。没有实际用处,干脆弃之 不用。
所以,如果是为了怕热,撑着伞也凉快不了多少;徜若是因为怕晒,这样“遮一遮”,反而很有种累赘感,还不若选个没有太阳的日子才出门。是啊,何需如此赘累。若是为了挡雨,更加于事无补。在雨中撑伞,从没试过衣服不湿的。只不过湿得没那么厉害罢了。终归还是被雨淋湿了。
仅风花雪月 没实际用途
所以,这伞呀,我认定是没实际用途的。若有,也只是聊胜于无。遇上像我这种凡事讲究实际的人,就变得没用武之地了。
倒觉伞的功用是浪漫的 ,属于风花雪月笵畴之内的。试想,烟雨濛濛,男女共撑一把伞,这伞的作用便是撮合。有意思的那一方,当然志不在伞,也不在雨,而是身边的那个人。还有借伞和还伞,都是借故亲近的借口。而世间的情,不论是对是错,总有一些是因一把伞而起。故这伞,可能是浪漫美满的根源,也可能是祸害的源头, 却绝不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