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经济低迷大手笔买楼 最坏时机即最好时机?

整理报道|洪诗迪

图片|取自官网/互联网

为何在奢侈品市场增长乏力,业界也普遍对奢侈品消费的未来发展预期不乐观之际,Prada集团还在表现欠佳的市场斥资买下一栋商业大楼?对此就有分析指出:“零售大环境越低迷,越是出手买楼的好时机”!

意大利奢侈品集团普拉达(Prada)早前宣布斥资4.25亿美元(约20亿令吉)收购纽约第五大道一栋12层商业大楼,其总面积为7.87万平方英尺,可出租面积有逾6.85万平方英尺,并有零售空间、办公场所和仓储设施,而普拉达的其中一家门店就坐落于此。

根据全球领先的商业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即高纬环球的报告显示,纽约第五大道是全球租金最贵的购物街区,普拉达此前需支付的年租金要逾2200万美元(约1亿令吉);而此门店是自1997年便开始租用,普拉达还曾就该建筑的翻新工程,与原主人打了场长达3年的官司,去年初才达成和解。

有趣的是,据彭博商业新闻台引述消息称,实际上普拉达在纽约第五大道收购的是两栋商业大楼,另一栋要价4.1亿美元(约18.6亿令吉),惟普拉达和建筑主人都不愿对此事作出评论。

续押注欠佳市场

可普拉达为何要在经济下行期,斥资在如此昂贵的地段且还是表现欠佳的市场买下商业大楼?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随核心商圈门店成为品牌资产的重要一环,收购大楼将能让普拉达更好地把握主动权;而普拉达也不是首次这样做了,早在2019年便曾通过收购创始家族的企业全权掌控米兰4家门店的经营与管理,其中也包括1913年开业并坐落在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街的首家旗舰店。

美国或长期增长

但据普拉达去年的业绩显示,在亚太、日本和欧洲都录得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美国的销售额却下跌了1.3%,此次买下纽约第五大道的商业大楼则被视为是要继续押注美国市场的信号。

虽说美国零售的销售额在去年11月意外回升,但业界对奢侈品消费的未来发展预期并不乐观,譬如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就认为,全球消费者在购物方面的开销将愈发谨慎,因此第四季度的奢侈品销售可能不会大幅增长;瑞银则是认为在美国依然会有长期增长机会,惟预计最快是在下半年才恢复增长。

减成本增竞争力

此外,在抢占黄金地段的竞争中,有分析指出:“当全球零售大环境越低迷时,其实越是奢侈品集团出手买楼的好时机”。

原因很简单:

●被疫情冲击的过去3年之中,不少品牌面临缩水和破产,导致各大时尚都市的核心商圈腾出了不少位子,而在没等到下一家品牌入驻前,许多业主为缓解资金周转难题便会主动寻求买家;

●奢侈品集团往往都会愿意趁机入手核心商圈大楼,目的是要避免租金和管理费用等成本的持续上涨,同时又能增加自身在房地产生意上的竞争力。

接二连三下手

普拉达也坦言,随着附近的住宅、酒店和零售空间的增加,董事会认为该物业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长期潜力巨大,因此才会选择出手;而他们的计划是要继续经营该物业的品牌门店,同时也会作为集团的办公室和储藏室的所在地。

无独有偶的是,继去年7月买下香榭丽舍大道的旗舰店大楼之后,LVMH集团不到半年便又在相关地段买下一栋楼,据称耗资约10亿英镑(约58.9亿令吉)。

买下罗马古老剧院 

说到置产,那就不得不提法国奢侈品牌迪奥(Dior)的创意总监玛利亚格拉齐亚裘莉(Maria Grazia Chiuri)了。

原因是她目前正在执行一个极富意义的私人项目,即早前在家乡罗马买下一座历史悠久的彗星剧院(Teatro della Cometa)后开始着手翻新,而修复工作有望在今年内完成。

虽然规模不算大,约有250个座位,但玛利亚格拉齐亚裘莉却认为:“这座历史悠久的马蹄形剧院是罗马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却不敌疫情冲击而停业。

她表示:“在罗马这座拥有丰富历史古迹的城市里,以及时下流媒体平台充斥着太多娱乐内容的背景下,此类表演空间极易被游客及在地人忽视”,而她始终认为戏剧表演非常重要,既是创造力也是公众聚集的平台。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99%无法还贷·零售业最多 日均7公司申请清盘

独家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22日讯)业者悲歌夜夜唱!去年至今年首5个月,大马日均有7家公司申请自愿清盘或强制清盘。

大马破产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单单是5月份,本地就有208家公司被强制清盘。

根据报告,去年至今年首5个月,共有3507家公司登记清盘。在被迫清盘的公司中,又以贸易、批发和零售行业最多(603宗),占总数近29%;其次是建筑业(470宗)占22%。

根据《南洋商报》了解,有超过99%的案例以无法偿还贷款为清盘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董事或投资者之间存争议和投资者特别决议的决定。

若按企业类别,申请清盘最多的公司是非土著企业(1287宗),接着是土著企业725宗,以及股权平等公司79宗。

值得关注的是,强制清盘的政府公司也有292家。

刘明:零售业内忧外患

年杪清盘数恐双位数

针对贸易、批发及零售业清盘案例高企,大马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坦言,我国零售商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他不排除到今年杪该行业清盘数据将加剧,甚至出现双位数。

他接受《南洋商报》询问时说,在后冠病时代,业者不仅面对成本飙升、内需消费能力也大减,再者是跨境电商大举进军的竞争,无形中已严重冲击该行业发展。

竞争激烈汰弱留强

“尽管我们了解零售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由于进入门槛相对偏低,以致在竞争激烈下,容易出现汰弱留强现象。”

他指出,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商贸行业这些的年的竞争不仅来自内部,同时还受到海外跨境电商,尤其倾向采用低价抛售手段的中国电商冲击下,也进一步吞噬了该行业的生存空间。

“目前零售贸易正呈现线上线下激烈搏斗的景象,政府有必要正视跨境电商不惜成本的运作现象,这已严重威胁本地业者的生存能力。”

魏献勤:工程拖延引发毁约

疫情后遗症拖累建筑业

大马建筑商总会(MBAM)总会长魏献勤认为,建筑业公司申请清盘数据高企的原因是疫情留下的后遗症,但目前建筑业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当局仍有必要关注这情况。

他说,最近建筑业行情确实有所改善,但若要解释清盘申请宗数变多现象,他相信是疫情导致工程拖延而引发毁约问题后,造成一些建筑商在无法偿还债务之下,只好申请清盘停业。

成本难掌控风险高

“不过,建筑行业还面对很多挑战,比如政府落实的柴油价格自由浮动机制,以及中东战争局势不明朗等,都让建筑材料价格及营运成本波动不定。

“此外,业者也需遵守各类管制,如需符合环境、社会与监管(ESG)理念,都无形在推高建筑业的营运成本。”

他解释,建筑项目一般耗长时间完成,然而建筑商却无法“控制”成本起落,以致他们被迫承受更高的经营风险。

“比如在签订一项发展项目的合约时,若将报价锁定在现有行情内,我们就得承受未来1、2年成本或飙高的风险;若把未来风险预算在内,则又会让自己失去竞争能力。”

建议共同承担风险

魏献勤表示,有鉴于此,该总会近期也建议交易双方采取合作协议,即彼此共同承担建材成本起落的风险,从而让发展项目可以顺利完成。

“根据该协议理念,建筑商和项目开发商可同意分担建材成本的起落,即在成本高企时,能担起飙涨的成本价;反之,在成本价下跌时,建筑商将回扣有关成本价予开发商。”

魏献勤说,有关建议不仅保障建筑商可顺利运作,同时也能确保项目定时完成,进而减少废置项目的概率,最终则是让购屋者能达致“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这是市场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的权宜之计,而合作协议可保障购屋者的权益,让他们不至于面对发展项目停滞,以致陷入家庭债务受困的瓶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