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这个设计师无“光”不欢!

报道|洪诗迪    图片|官网/互联网

绝大多数的人对日本服装设计师的印象,仍停留在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或已故的高田贤三和三宅一生等人身上。实际上,在时尚圈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认识的日本设计师,正如早前在巴黎时装周上,运用灯光给一件件服装染上美丽的色彩,让观众惊艳不已的森永邦彦(Kunihiko Morinaga)。

其实森永邦彦已不是新人,他在时尚圈中已经有将近20年的资历,可惜名气却没有其他更为人们熟知的日本设计师高。

在这场秀之前,他也曾因参加深受业界关注的青年设计师大奖(LVMH Prize),而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是他是8位入围者中的唯一亚洲脸孔,而且以他的资历来说也略显“超龄”,但当时受疫情影响,主办方一直无法选出大奖获胜者,最终的决定是由入围的设计师们平分奖金。

撇开当时引起的小骚动,森永邦彦可说是一直都处在不高不低的状态,在国内有听过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他在创作上有非常独特的想法,以他品牌名称ANREALAGE为例,它其实是由3个英文词汇组成,包括A Real(真实)、Unreal(虚幻)和Age(时代)。

因此你会发现,除视觉冲击外,他的设计几乎都会带出一个事物的两种面向,引导我们去思考真实和虚拟之间的暧昧场域。

冲击视觉效果

正如早前举办的秋冬秀,可见踏上秀台的模特儿身穿的都是全白的衣物,在经过灯光的扫描之后,全白的衣物就瞬间染上了美丽的色彩,而背后的原理就在他采用的“颜料”上;没错,这些衣物,原本就有色彩,只是要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才会自动显现,据称是他与三井化学公司合作开发的技术。

但他要展现的并不只有那冲击的视觉效果,以及服装科技和未来时尚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森永邦彦的创作灵感是源自德国哲学与生物学家提出的环境(Umwelt)观点,即人类和生物都是生长在同一个世界里,可是它们却看见了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

于是,他便巧妙利用人类的可见光,以及昆虫可见(人类看不见)的紫外线光,打造出一场从人类角度的不可见到可见,以及从昆虫角度的可见到不可见的魔幻时装秀;而他所要传递的信息是,要亲自体验并定义生活中的各色环境,因为“眼见不一定为凭”。

然而,相信熟识他的都知道,这已经不是他首度采用类似的设计概念了。

【森永邦彦简介】

●    198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社会科学系。但他在大学时期便在前辈神田惠介的影响下,开始对服装设计产生兴趣,于是也进入了凡达设计研究所学习服装设计。

●    2003年,他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Anrealage。

●    2005年,他首度在日本时装周展示自己的第一个时装系列,同时也获得了纽约Gen Art的前卫时装设计大奖。

●    2011年,他又获得每日时尚大奖(Mainichi Fashion Grand Prix)的最佳新人设计师奖。

●    2014年,他才首度踏上巴黎时装周。

光影春夏秋冬

2014年,森永邦彦首度踏上巴黎时装周。

他的首场秀是2015年的春夏系列,取名“影(Shadow)”,当时的模特儿穿的都是黑色套装,当圆形的光照照射在模特儿身上时,他们的衣物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包括格纹、波点和千鸟格纹等;后来的秋冬系列,取名“光(Light)”,则是注重在光在黑暗中的展现,让模特儿身上的衣物呈现出仿如自带聚光灯般的冲击视觉效果。

而这就是森永邦彦想要带出的一体两面的概念,以光和影之间矛盾的共生关系,传递出世间万物因有光才有清晰的轮廓和边界,反之黑暗中的虚幻影子亦是事物存在的证明。

从深色到无色

2019年的春夏系列,他开始对颜色展开更深入的剖析,可见模特儿身上的衣物从一开始的深色,走到最后竟慢慢褪成了透明的“无色状态”;在森永邦彦看来,颜色是流动性的,当它被褪去时就像浑浊被清除,或是当我们所看见的东西消失之后,所看不到的东西就会显现一般,引人深思。

也许是有专业背景的加持,不仅科技感成了Anrealage的一大品牌特色,森永邦彦更擅用自己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及对光学的深入瞭解,打造出一场场让人看得目不转睛的时装秀。

不成文的规定

此外,品牌的另一迷人之处,还在于森永邦彦不只想要做出没人做过的作品,更要打破服装设计众多“不成文的规定”,就好比他2009年的春夏系列,在我们的认知中,服装都是以人体为基础设计,但他却是以球体、金字塔和立方体等三维形状为基础,当设计出来的衣物穿在人体上时,它们又会随人体形状变成新的呈现方式。

2019年的秋冬系列,他又将纽扣、拉链、腰带和衣领等,一般常用来辅助设计的服装配件放大,纷纷都变成了整体造型中的“主角”;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人们意识到,我们其实可以打破服装的传统廓形,换个角度去思考它们的无限可能性。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2020年以积木为灵感的系列,森永邦彦以圆柱体、长方体和三棱柱等来组合成衣物,因每个部分都没有缝制,所以你可以自由拆卸和组合成自己喜欢的效果,以充满童趣感的积木,带出“Build and Break,Break and Rebuild”的解构概念。

 

 
 

 

反应

 

旅游

南洋殖民风设计 绿蓝白黄视觉大冲击

由著名建筑师大卫·纳撒尼尔(David Nathaniel)设计的The Edison Hotel,建于1906年。这幢英式大宅的建筑风格,奢华庄严的外观设计突显了当年官邸主人的气势。

The Edison Hotel曾经是一栋四代同堂生活的豪华官邸,然而不幸的是,后代因为好赌把家产挥霍殆尽,最终连这栋豪宅也赔上。后来英殖民时期鸦片盛行,它便成了烟馆,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成为行政大楼,到70年代末沦为风月场所,其后变成了廉价旅馆。

其辉煌的建筑背景遗产,造就了酒店奇特的设计!走进里头,可以看见选用大量的木质雕刻、印花瓷砖,而精致独特的室内设计更呈现出经典与现代的交错,还有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南洋风。

色彩分明强烈

入住登记的柜台,设于酒店正中间,柜台背后是上楼的楼梯。作为接待区的大厅,颜色运用为绿、蓝、白和黄色为主要色调,色彩分明,对比强烈;柜台后的背景墙则以各种花卉为设计的图案,这也是马来西亚传统喜爱用花卉图案装饰的传承,全部花卉以深宝石蓝所呈现,不禁令人联想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青花瓷。

墙背后则是室内庭院……一个明亮通风的空间,位于整栋建筑的正中间。整栋大楼有座天井,所以室内庭院并未安装冷气,只是到了炎热下午难免会感觉稍微有点热。

保留旧时模样

美丽的开放空间,以纯白色墙壁为主,鲜亮玉饰,还有由木材、金属、瓷砖和玻璃等材料建造而成的设计图样。

酒店曾被改造和修复,但依然保留了建筑物的大部分历史和特征,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和优雅,而这些都是现代化酒店找不到的细节。

在早晨或者傍晚可以坐在室内庭院的沙发上放松一下,欣赏那些柱梁雕花的装饰,这也取材自当地的传统工艺。

木地板铺垫

客房沿建筑的中轴线两旁对称分布,极其大胆的全部采用冷色系,与公共区域呼应,没有繁杂的装饰,空间感极强,细看用料和工艺,着实花费不少功夫。槟城地处热带,冷色系正好为热带的高温添一抹清凉。

整栋酒店只有35间客房,分类为3种不同的房型。房间内也都和大厅一样分明的蓝、绿、白和黄色搭配冷色系设计,让全年活力热闹的乔治市多了一份稳重气质。

由于整栋楼地面都是由木地板铺垫,所以只要有人路过时就会发出轻微的木地板声,住在楼下房间听见从楼上传出的这些杂音,最为明显!

另外,浴室的淋浴区是没有任何淋浴屏隔开的,加上酒店花洒的水力挺猛的所以淋浴时水会溅出,难免会弄得一地潮湿,因此地面也会比较滑。

传递岁月温度

酒店弥漫着浓浓的英殖民气息和南洋风味,身处这里仿佛踏上时空旅行,穿梭时空回到上个世纪英式独栋的别墅里。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让人犹如置身于老槟城的感觉,室内的一砖一木都保留了英殖民南洋的风格和气质,难得一见!

试想象,在一间经过精美修复英殖民地的百年豪宅中过夜,它融合了中,英、东南亚等元素,它代表旧时代的美感,传递着岁月的温度与情怀,它散发出一股南洋风,一个视觉感官剧烈冲击的年代所呈现出来的设计,多让人难忘。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