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福春:招牌加上中文字体 维护中华文化

白福春(左二起)颁赠纪念品给林福山,陪同者左是陈国发,右是黄添财。
(峇株巴辖26日讯)峇株巴辖福建会馆会长白福春呼吁商家,在招牌加上中文字体,以行动来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
他说,峇株巴辖市议会允许商家在招牌放上中文字体,有者却放弃应用中文字。
“大家必须正视这现象,本会鼓励商家珍惜现有的市议会条款,在招牌加上中文字体。”
他在该会庆祝成立91周年、青年团39周年、妇女组30周年、企业家协会1周年、庆贺会员荣膺勋衔、会员子女学成荣归暨孝亲敬老联欢晚宴上说,虽然中文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在一些场所及活动中,还拥有一定的自由权。
此外,该会永久名誉会长拿督斯里林家仪说,净选盟(Bersih)为团结政府执政表现,打出不及格的分数,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必须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副会长陈国发致谢词时说,福建乡亲团结一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出席者包括峇株巴辖福建会馆署理会长黄添财。

峇株巴辖福建会馆四机构理事,向来宾们敬酒。
林福山:敦马对中文招牌观点不够全面
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说,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对部分商场中文招牌的言论引发讨论,惟对方的观点有些不够全面。
“作为一位资深的国家领导人,也许其本意是想促进国家人民团结,但这样的言论可引起误解,与我国多元文化的实际情况不太吻合。
他表示,中文招牌的普遍存在,表明商家在努力服务他们的主要消费者,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这并不是对其他语言或文化的排斥,而是多元化经济活动的体现。
瓜拉芦骨前村长痛斥 “抹杀前人辛勤贡献”
(芦骨13日讯)瓜拉芦骨前村长苏亚华对“瓜拉芦骨马华会堂”中文招牌无故消失一事深感震惊与失望,认为此举抹杀了前人辛勤耕耘的贡献。
他发文告表示,该会堂于1996年建成,自己当时担任建设委员会主席。最初,已故州议员拿督姚再添协助向一家私人公司争取5万令吉拨款,随后建委会再向村民募款,筹得约5万令吉,共同促成会堂的建立。
他说:“在各界齐心协力下,我们将礼堂命名为‘DEWAN SERBAGUNA MAWAH KAMPUNG KUALA LUKUT NEGERI SEMBILAN’,并以中文命名为‘森美兰州瓜拉芦骨马华会堂’。”
他指出,会堂已有29年历史,但在政局更迭后,行动党籍的村长接管该会堂,并曾表示将重新粉刷。
捍卫保留原名
“既然要粉刷,我们本以为会堂将焕然一新,想不到一年多过去,不仅毫无改善,连原有的中文招牌都消失了。”
他痛斥此举是对前辈贡献的抹杀,强调“我们必须捍卫中文招牌,让文化得以延续,传承给下一代。”
他呼吁村长及县政府关注此事,尽快恢复会堂的中文招牌,以示尊重历史与先贤贡献。
他披露,礼堂动土仪式由姚再添主持,并由时任森州务大臣丹斯里莫哈末依沙主持开幕。建委会当年也详细记录了建设名单及捐款人名录,并将这些文件存放在会堂内。
另一方面,根据了解,当局有代表已在事件被揭露过后,联络马华波德申区会主席拿督斯理林振辉协商,也认同保留原有中文名的建议,因此会尽快协助将原有的中文招牌恢复。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