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车坛动态】Smart #1接获1000张订单目标

报道|林盟荃

Smart #1电动车在大马市场获得热烈反应,Smart Malaysia发表文告指出,自11月21日推出迄今已接获1000张订单。

Smart Malaysia总执行长张强表示,Smart #1的成功不仅反映产品的卓越之处,也彰显该公司对用户提供无缝体验的承诺。

Smart Malaysia已在全马6州设立10家经销商,除了促进购车流程还确保高水平的售后服务,向客户提供专业的指导。

此外,也通过Hello Smart应用程式为车主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预订汽车、支付、充电和监控充电状态。

Smart #1用户可享受8年/20万公里的高压电池保修、8年/15万公里的高压电器件保修、4年无限里程车辆保修和2年无限里程备件保修,以及全年无休24小时道路服务援助。

其他独家福利包括价值2000令吉免费配件套装、总计60GB的5年互联网数据套餐,以及截至今年12月31日的限时优惠,即价值3200令吉的免费SmartCharge家用充电器,优惠有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

反应

 

汽车

身披马赛地外装 smart #1内装吉利技术

提起smart(小精灵),让人联想起当年娇小玲珑的小排量引擎迷你车。不过,今天的smart却已蜕变成由德国马赛地与中国吉利联合开发,前者设计外身,内装技术则由吉利负责提供的纯电车。有鉴于吉利汽车集团身为国产车宝腾的联营伙伴,后者自然也成为了smart开发大马市场的推动力,一家电动车公司Pro-Net(宝腾新能源科技)就此诞生了。

第一款纯电车smart #1于去年下旬正式在大马市场发行,共有3种版本smart #1在本地发售——单机的Pro版、单电机的Premium以及双电机的Brabus性能版,不含车险保费的上路价分别18万9000、21万9000和24万9000令吉。

smart #1 Pro采用49kWh LFP 电池,续航里程为315公里(WLTP);smart Premium的电能来自66kWh NMC电池,200kW峰值功率和343牛米扭矩的电机将动力输送给后轴,续航里程可达440公里(WLTP;至于性能版的smart #1 Brabus也是采用66kWh  NMC电池,总输出高达315kW和543牛米扭矩的双电机将动力供应给前后轴,续航里程为400公里(WLTP)。

在充电方面,smart #1支持 150kW 超级快充(10%-80% 需要 30min)、100kW 快充(10%-80% 需要 40min)及 7.2kW 慢充(10%-80% 需要 7.5h)。

圆润和简约车身

造型上,smart #1的前脸采用了圆润和简约的车身线条设计,“Y”字型的贯穿式 LED 矩阵大灯则为它带来了时下代表科技感的元素,亮灯的辨识度也很高。

它采用了圆角的梯形格栅设计,厂方称它为“流光粒子格栅”,可发挥主动进气功能,为电驱系统散热,同时也主动改变进风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风阻系数,厂方公布的风阻系数为 0.29 。

在车子的侧面,它同样展现圆润简洁主题,隐藏式的门柱设计则搭配不同的车身配色,营造出了悬浮车顶的感觉。 C 柱宽厚的下压式设计颇有马赛地的设计风格。

车尾部分同样保持简洁圆滑的设计语言,尾部的贯穿式尾灯跟前脸相呼应,灯内造型均为“Y”字造型元素,并且在边缘处设计了点阵式效果,点亮后辨识度非常高。尾部下方还装有砂质感的运动防撞杆。

车门把手是一般电车普遍采用的隐藏式设 计,门把下方会有灯光照明,通过灯光提示用户进行操作。

马赛地典型元素

在车身尺寸方面,smart #1长4270毫米,宽1822毫米,高1636毫米,轴距为 2750毫米。在外观上,它拥有短车身、长轴距的优势。

至于车轮的尺寸,它们是采用19寸合金轮辋配235/45 R19轮胎。

它的车头拥有一定空间的置物箱格,而车尾行李厢在第二排座椅 4/6 分放倒情况下可达 323到411 升的容积,放平后能加大到 986 升。 

在内饰方面,不难感受到马赛地的典型的元素,从中可看出后者给smart 所注入的精力,突显了smart #1的豪华的品质感。

23个高精度感知硬件

底盘方面,smart#1是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挂设置,“内在”方面是由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使用的浩瀚 SEA 架构。

新车拥有节能、舒适以及运动3种驾驶模式供选择,而转向舒适度也拥有3种力度选择。

至于辅助驾驶方面,smart #1搭载了最新 的Smart Pilo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车共有 23 个高精度感知硬件,可实现 23 项(包括 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包括全速域的 ACC 自适应巡航、 LCC 车道保持、ALCA 自动变道辅助、 BSD 盲区监测功能,可以全方位掌控车辆状况。

试驾体验
纯电车续航能力有挑战

在Pro-Net安排的一项集体试车活动中,笔者与本地一行媒体车评界代表参与了颇有一番体验的纯电车长途驾驶,对电车实用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主办单位为我们提供了Premium和Brabus两个种版本的smart #1,从位于雪州莎阿南的宝腾总部开往槟城,单程里数约500公里。

在来回近1000公里的驾驶过程,让我们体验到,相比驾驶内燃机或混动的车子,纯电车的续航能力的确会给驾驶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尤其在目前充电站的普及化有等待继续提升的情况下。

电机强势发力

smart #1的续航里程,不论是Premium或Brabus版,在那一场试驾中,几乎没有一部能够在不需中途充电的情况下开抵目的地。不过,必须一提的是,驾驶中途每辆车的存电量则因个别驾车者脚板控制“油门”的力度而有所差别。

如果不是因为续航能力的“焦虑”感,驾驶电车,尤其是smart #1的确是充满乐趣。电机强势的发力,敏捷顺畅和宁静的行驶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尤其是Brabus版的卓越性能更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