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哪吒》效应与城市竞争/魏开星

中国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真是成仙成魔了!

推出市场不到20天,其票房已录得超过100亿人民币,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佳成绩;单一市场票房若参与好莱坞电影排名,可位居前三。

这是中国科技、文化软实力继Tik-Tok、DeepSeek、《黑神话:悟空》等等之后,又一次精彩地展示。它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中国动漫全行业众多“大哥”扶持“小弟”的义举,然而却与《哪吒》制作方所在的成都当地政府这些年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顶层设计、政策倾斜密不可分。

《哪吒》成功引发思考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成都平原出土的金沙遗址、三星堆文物震惊世界!四川的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年代久远,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久负盛名。据《哪吒》剧组考证,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原籍四川,是地道的四川人。可见,小说《封神榜》作者都不能忽视四川的道教传统。

加上成都生活悠闲、安逸及物价低廉,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地修成正果,实属偶然中的必然!类似南京看到杭州涌现科技企业“六小龙”(6家高新科技企业),媒体禁不住要发问:“杭州行,为何南京不行?”与成都素有“瑜亮情结”的重庆,民众与媒体是否也会有此一问?

世人关注杭州“六小龙”

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DeepSeek公司,农历新年期间推出低成本、高性能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受到热捧,震惊美国硅谷与华尔街;宇树科技公司人形机械人现身央视春晚“扭秧歌”,再次令世人关注杭州科企“六小龙”。

邻省江苏的官媒《新华日报》旗下新媒体《交汇点》,于2月7日起连发3篇文章,批评南京新兴产业落后杭州,质问南京为何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文章直接对比南京与杭州,检讨城市在发展、产业和氛围等多方面的不同;指出南京的高校、科研、人才、科技人口超过杭州,多年前就着重人工智能领域,“怎么最后还是杭州DeepSeek破圈(打破惯例)?”

文章称,杭州容错率较高,较能容忍一定的创投失败,年轻人敢闯敢做,故能成功。于是,媒体并呼吁南京迅速弥补自身短处,让城市氛围更宽容、更包容民营力量生长、更注重小企业,而非漠视与打压。

“AI第一城”早有谋划

据中国媒体分析,杭州爆发科技企业潮并非偶然。DeepSeek诞生在杭州,而不是上海、深圳或其他城市,是因为早在2021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要成为具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

2024年3月,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当地政府进一步表明,要努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取得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

虽然南京的媒体与官方一个敢问一个敢答,收获外界点赞;但是是否一个地方出了突出成绩就必然需要引发另一地或多地的反躬自省?

可借鉴更要保持特色

从相互学习、力争上游的城市发展来说,似乎应当获得赞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大可不必处处如此!因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各自的“市情”有别,位置、人口、自然禀赋、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使命等等各异;加上各地也有各自的规划与目的,不必因其他城市的成绩而否认自己的工作。否则,看到其他城市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绩就要模仿,结果岂不是东施效颦?

退一万步说,即使大家都学在一起了,那全国的城市就成了一个模式,这在现实世界中是难以想象的!

眼下,中国各地、各城之间的产业同质化程度很高,产能过剩,行业之间与行业内部“内卷”严重。若“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还能安心走自己的路、保持战略定力吗?

 

 
 

 

反应

 

灼见

【灼见】基建狂魔:天堑变通途/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圆满完成对东南亚三国的国事访问。此访是在特朗普疯狂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展开。

中国与越马柬三国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构建周边共同体,倡导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反对关税战、贸易战。中越、中马及中柬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其中均涉及到双边及多边的基建项目。如《中越联合声明》中指出,优先加快推进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

《中马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实施好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促进铁海联运、提升地区互联互通建设。

《中柬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发挥中柬铁路合作机制作用,共同制定柬铁路网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合作项目。

“基建狂魔”随处可见

中国的基建实力,不仅表现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及建造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跨境项目上;其国内基建也是推动几十年来经济增长、改变交通落后、环境闭塞的强大力量。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是根本改变中西部地区,实现数千万人脱离绝对贫困的根本保证。

中国“基建狂魔”一次比一次震撼世人,其形象也一次次被自己创造的纪录所刷新。这点在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彰显地淋漓尽致。百闻不如一见,笔者日前有幸参加香港资深媒体人参访团深入贵州多地,亲眼目睹在百万大山中的高铁、桥梁、隧道是如何将一个交通闭塞的省份,打造成“多彩公园省,湾区后花园”。

桥梁隧道成腾飞双翼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境内由超过125万座大大小小的山峰组成,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地貌的省份。在历史上,该省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就是这个被高山层层阻隔的省份,如今已建成高速公路8700多公里,从香港西九龙乘高铁只需5个小时即可抵达省会城市贵阳。一路向西,只见窗外一座座在喀斯特地貌中“长出来”的山头飞驰而过,满眼尽是青山绿水,脚下的路在桥梁、隧道中穿行。

贵州省的交通由“桥桥洞洞桥桥洞,洞洞桥桥洞洞桥”构成,其中全省有隧道2800多条,桥梁3万余座,世界级的高桥前100名有近一半在贵州。千姿百态的贵州桥梁,成为惊艳世界的靓丽名片。

笔者近距离观赏的平塘大桥,位于该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槽渡河大峡谷之上,是贵州南部的交通枢纽 。桥面到河面的最高桥墩达330多米,曾经创造了世界第一。该桥采少数民族特色服饰蓝白两色设计,桥墩造型优美,被称为“贵州的小蛮腰”。

平塘大桥的纪录很快要被另一座大桥所打破。今年6月30日,贵州的另一座跨越“地球裂缝”的世界最高桥梁——花江峡谷大桥将开通。此桥的建设引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惊叹!有网民用“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锐减至1分钟”来形容这座桥的威力。

花江峡谷大桥桥梁全长2890米,主桥为1420米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桥面距水面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625米,几乎等同于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

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

交通状况的脱胎换骨,天堑变通途,给昔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予冲出地理困境、勇闯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底气与勇气。该省将全省的文旅发展定位为“多彩花园省,湾区后花园”,是针对两地之间的地理、文化、经济、社会等维度的差异性,进行产业互补。相信等贵州的这块文旅招牌被不断擦亮时,贵州人将从青山绿水中收获“金山银山”!

这一座座大桥、一条条隧道编织着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托起风驰电掣的高铁。它们在被周围省份包裹着的内陆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村村通公里、高铁站点星罗棋布,将促进省内产业联动,带动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外销、推动青年返乡创业……这一切都将令到贵州走出山旮旯,走向大湾区,走向世界!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