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不急于恳求承认统考了/杨善勇
投身华教,柯嘉逊博士开始任职独立大学有限公司学术顾问,积极接触国外大专院校,试图说服他们认可统考。《柯嘉逊博士回忆录》笔记,他先后联系了外国大学代表、英国文化协会、美国马来西亚基金会、澳洲、纽西兰、日本文化协会……
华教人士不曾放弃
尽管如此,承认统考,颇有难度。柯嘉逊说,1990年林晃升、沈慕羽和他到姑里府上开会。他追述,在野党的宣言他草稿的那两页,大家认为皆可接受,“唯一的争议仅在承认统考”。
困恼所在,一目了然,思之自明。唯华教同道,始终不曾放弃。1997年和2003年之间,时任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席郭全强和他的团队,一起走访中国和台湾的知名大学,为毕业生搭桥联系。
经历经年累月不懈的经营,时之今日,愿意接纳统考文凭的国家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统计,董总发布的名单显示,国外已有至少61家大专为统考毕业生亮了61盏绿灯。
长话短说,漫漫长长的争取过程,先辈所言卷帙浩繁,前人所行连篇累牍,钜细靡遗,可歌可泣。可惜,历经国阵、希盟、国盟、团结政府,窠臼依旧,桎梏不改,一切照旧。然则,心愿长在,一如既往。
没有想到,那位同时经营Rafflesia教育集团(Rafflesia Education Group)国际学校的陈友信,上任董总新任主席则重新定位“承认统考固然重要,但非华教的当务之急,不急于恳求”云云。
合法诉求降为“恳求”
什么时候,原属华社堂堂正正的合法诉求,如今降格为“恳求”了。何况,不论我们之前的态度是否不够诚恳,想要走完统考文凭的最后一里路,恐怕也不是通过“恳切地请求”即可完成。
那么,该怎么做呢?陈友信似乎没有主意,也没有主义,只有稍安勿躁,痴痴地等;等到政府总算感觉,要不承认独中,则是国家和政府的损失。然则,万一政府始终不曾因此感觉良好呢?
好了,身为董总一哥既然也持这样一种态度,政府磨蹭推搪,拖沓逶迤,也就理直气壮了。反正你不着急,我又何必赶紧?我们一起慢慢来,明天不会更好,那就再等一等后天吧!
1950年出生的柯嘉逊74岁了。他用了一生的光阴,力求华教的平等。回想往事,对照今日陈友信的立场,难怪柯嘉逊说:安华听到董总新主席的这种看法,一定喜出望外!
别再玩弄统考课题/陈福星
由希望联盟主导,或更确切地说,是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挂帅的团结政府,其任期已走到半路,来届大选可说是指日可待。
2022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首次出现没有任何政党联盟议席过半的局面,所谓的“团结政府”因此而生。
希盟曾在2018年大选中获胜并单独执政,22个月后却因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突然辞职,搞得整个政坛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到了第15届大选,许多国人,尤其是华裔选民,依旧相当“人道”,继续将选票投向希盟。
回过头想一想,当时华裔选民脑海中究竟作何打算?
是这样想的吗:希盟只执政了22个月,所以竞选承诺才未能兑现,我们应该再给她一个机会?
没错,22个月的任期,或许确实难以成就什么大事。但团结政府上台至今已超过28个月,希盟的竞选宣言为何仍是原地踏步?
在此,在下不打算一一赘述,仅想谈谈独中统考一事。
当年,民主行动党领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拍胸口表示只要希盟执政,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之事即可一蹴而就。
结果如何?承认统考这件事,和希盟其他竞选宣言一样,空雷不雨。接下来,说得更明白一点,来届大选,行动党还会、还要、还敢再提这回事吗?
早前,董总领导层约见马华领导人,承认统考当然是会谈的主要议程之一。但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想不明白,董总为何要见马华?
现如今,马华如猪八戒照镜,连自己到底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分不清;这个时候找马华谈华教,最多也只是图个“爽”字而已。
其实,国阵与马华在承认统考上曾确实有些许功劳;至少,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任时,政府于2011年局部承认了统考文凭。
当时的条件是:只要独中生在高中统考中考获三科优等,并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中考获国文优等、英文及格,即可申请进入师范学院,进而成为政府学校教师。这一点,是马华无可争议的贡献。
找马华有点莫名其妙
时至今日,董总愿意为统考资格继续奋斗,当然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董总作为华文教育机构的天职之一。然而,这个时候找上马华,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真要寻求政党助力,董总不是更应该去找在国会议席上呼风唤雨的行动党吗?为何偏偏找上只剩下两个国席的马华?
董总此举,是仍看得起马华?还是有意将“承认统考”的政治风险,在行动党与马华之间“平分”?
其实啊,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董总直接求见首相或教育部长。因为承认统考的最终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这两个职位手中。
至于行动党,如果连安排董总约见首相或教育部长都办不到,又怎能寄望他们在承认统考上有所作为?
来届大选,承认统考一事是否会再被摆上神台,目前尚属未知。但无论如何——尤其是行动党,请别再把华社当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