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亚洲三国演义/蔡元评

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以及民间传说,创作了一部家喻户晓,穿透人心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人间的智慧、大义、权谋、七情六欲、原始人性,完完整整地在刘备、曹操、孙权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洒落一地。
日本当美国马前卒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千百年来,人类的本性,人间的权术,依然一幕又一幕地上演。时光来到21世纪,亚洲大地上,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争锋白热化,加上伸长手臂进来的美国敲锣打鼓,亚洲版的《三国演义》,比明朝的三国故事更诡谲,更难捉摸。
日本是印太地缘上,最害怕中国强大的族群。日本对中国崛起,充满了焦虑与恐慌。这里面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日本在维新变法前,各方面都师从中国。西方工业革命兴起时,日本觉悟,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把沉湎在鸦片烟的中国打趴,又在珍珠港一举击溃了美国海军,气势非凡。但弹指间,美国就以原子弹毁了日本的自大狂;中国接着高速崛起,彻底把其傲气再剥光。
日本人的国家定位摇晃,一方面不由自主被战败国框架罩着,一方面眼看卧榻之旁的中国远远地走在前面,他望尘莫及,也对当年屠杀中国人的罪恶感无法卸下。矛盾、迷惘,使日本人没法低下“心气”,任由中国主导印太事务。
政治短板,国力走下坡的日本,无奈地傍着美国,把头让白宫套着,出列为美国冲撞中国的马前卒!
印度争长短不示弱
印度人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外向,自来熟,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就可以拉近距离。加于英语朗朗上口,思考敏捷,印度菁英在西方世界出人头地的比比皆是;即使在盎克鲁萨克森的傲慢政治圈中,印度人也被推举为美国副总统,英国首相。
印度人口虽然全球第一,但却没有成为工业强国的土壤;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锁主农民。印度农民人口占70%,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耕地的佃农,只能靠租用富有地主的耕地过活。一旦政府推行工业化宣布征地建厂,立刻会遭到地主和农民两造的激烈反对,因为生计马上会受到影响。加于文化多样化、阶级鲜明、基础教育不普及、电力与交通薄弱,印度丰沛的人力并未成为发展的红利。
不管怎样,印度菁英在西方世界出人头地,已不是中国或日本人能望其项背。这些优势,促使印度人自我感觉良好,不甘示弱,立意要和中国一争长短。
把中国彻底改变的,是西方国家千夫所指,为之不屑,点称“独裁”的中国政治体制。可中国单一的政党、一种的政策,却创造了奇迹。5亿中国人因此脱贫,也同时创建了推动全球经济运转的完整工业系统!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中华民族的4个凸出性向:勤劳致富、国族观念、重视教育、迎难而上,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最根本基因。
中国人相信“勤劳致富”,为了赚钱,愿意不眠不休,加班加时,努力奋斗。“恭喜发财”是一句中国人彼此打气,勇往直前的金句!
“国族观念”是中国人对家庭、族群、扩大到对国家认同的强烈情感。为了“我的国、我的族、我的家”,中国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群体奋斗。“华人”这个称号,团结了海内外华夏后裔。中国大陆无论发生了多大的灾难,流离他乡的华人从不抛弃祖国情怀。
中国人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重视教育”是每一个中国家庭,不论贫富的首要目标和责任。中国学生高居全球往外留学人数的榜首。受过高教的子女,成为家长成就与荣誉的标杆。中国每年培育900万大专青年。知识、开放、科技,确立了社会的正能量。
“迎难而上”,勇于面对挑战,使中国挺进世界。面临挫折和强敌时不退缩、刚毅、化被动为主动、寻找机会再站起来,使中国在重重包围中,屹立不屈!
中国不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强国,许多国内的问题亟待解决。地缘上,须面对日本与印度的挑战,地缘外,须面对美国无休无止的拱火。
巩固自己,发挥优势;开放、国际共享、对等外交、是中国稳定地缘政治,挺进世界,展现大国担当的必须过道。
行动党新三国演义/许国伟
先说一个《资治通鉴》里的故事。
三国时期,荆州一战,刘备失去荆州和关羽,要举兵攻打孙权。孙权就派使者向魏国称臣。这时,魏国朝廷大臣都向皇帝曹丕致贺,而刘晔看穿了孙权的想法。
刘晔说,孙权是怕刘备攻打他时,我们同时出兵夹攻他。如果我们接受孙权称臣,他就会用我们的实力来威吓刘备。那么,刘晔给曹丕的建议是什么呢?
刘晔说,天下三分,魏国占了十分之八,而吴、蜀各占十分之一。刘备攻吴,我们应一起出兵打吴国,不出十天吴国必亡。吴国一亡,蜀国就无法独存,天下就可以一统。
但是,曹丕还是想接受孙权称臣。刘晔又说,现在刘备是在气头上要打吴国, 听到我们也要攻吴,他不但不会停手,反而会与我们联手灭吴。
司马家坐收渔利
只是,曹丕最终还是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接受孙权称臣。
胡三省读到这一段就感叹,如果曹丕接受了刘晔的建议, 吴国就岌岌可危,难逃亡国之祸。
这说明,握有最强实力的曹魏,在吴蜀相互攻伐时,确实有机会一举解决两个对手。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最终,魏、蜀、吴继续三国鼎立,不仅推迟了天下一统,还让司马家坐收渔利。

(取自dapmalaysia.org)
回看当下最受瞩目的行动党中央改选,我们似乎也能看到类似的三国局面。
尽管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强调,党內没有派系之争,也不存在‘三国演义’的局面。但陆兆福和倪可敏两人合作,已掌握最大的力量,林冠英和沈志强也各拥有一定实力。
所以,三分天下,“陆倪”占了十分之八,“林”和“沈”各占十分之一。巧合的是,‘林’与‘沈’之间积累已久的恩怨,使他们既有明争,也有暗斗。
随着“倒林送神”风声四起,林冠英能否入选中委再任全国主席,引发热议。
沈志强迅速崛起
另也有媒体报道,身为槟城州主席又有部长职的沈志强,也迅速崛起成为党內新兴势力,他的未來动向也备受关注。
在这样的局势下,‘陆倪’将如何抉择?“毕竟,他们的决策不仅影响‘林’与‘沈’的实力消长,更将左右行动党的未来权力格局。或许,行动党也在上演新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