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从FV事件看国投决策/勤保伟

近日,本地时尚电商品牌FashionValet(FV)遭遇巨额亏损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标榜“朴实端庄”时尚的土著创业公司,FashionValet当年曾因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高增长潜力,获得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和国民投资机构(PNB)投资共计4700万令吉。然而,随着公司经营不善,最终这两家投资机构仅以310万令吉贱价出售股权给另一家本地土著公司。

如今,随着反贪会的介入调查,公众开始反思国家投资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的谨慎性和投资方向是否合理。

FashionValet是以迎合回教徒消费者为目标市场,定位在端庄朴实的时尚领域。作为一名网红企业家,其创始人成功吸引大量粉丝和潜在客户,加上马来西亚回教徒市场的庞大潜力,使得FashionValet在创立初期获得了国库控股和国民投资机构的青睐。

风险超出预期

投资机构在2018年投资这家公司时,基于的是其创新商业模式和当时电商行业的高速增长趋势,认为FashionValet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本土品牌代表,并推动国家的创业氛围。然而,创业公司的风险往往超出预期。FashionValet的经营业绩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亏损不断扩大,最后卖股亏了4390万令吉。

国家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应以国家长远利益为核心,平衡收益与风险。时下的观点主要围绕两大争议点:其一是投资过程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大马反贪污委员会于本月5到8日一连4天,在2009年大马反贪会法令第18条文下展开调查,传召公司两名创始人录取口供,协助调查欺诈和滥权指控,这我们就交由有关当局调查。

其二是投资决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失误或轻率之嫌。作为风险投资,FashionValet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存在不确定性。机构选择支持FashionValet的原因在于其2018年的增长数据和未来预期,当时FashionValet拥有400多个品牌和1万5000种商品,年收入增长预计在60%左右。FashionValet的增长轨迹似乎充满希望,然而从财务角度来看,风险信号也是存在的。

FashionValet在2012年亏损16万令吉,2017年亏损1070万令吉,到2018年已达到2019万令吉。因此,尽管FashionValet在行业和市场占有率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其财务状况的波动性让人质疑,这是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

引入审查机制

风险投资本来就如其名字般,具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完全不投,而且这也可能无心插柳却孵化出一家世界级的独角兽公司。但国家投资机构在支持本土企业时,也应引入更多外部审查机制,确保资金流向能够经过严格的审核。

同时,除了直接的股权投资,国家投资机构还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成立风险基金或投资平台等多元化方式,支持不同阶段的本土企业发展,降低直接股权投资的单一风险。

此外,对于财务状况持续不稳定的公司,国家投资机构应考虑引入阶段性审查机制,设定业绩达标要求,以此来保护国家投资利益。

FashionValet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单一的支持方式和缺乏持续审查的投资方法,往往容易让投资机构陷入不必要的投资风险之中。

虽然国民投资机构和国库控股的年度投资回报,在2023年分别达到130亿令吉和59亿令吉。相比之下,4700万令吉的投资亏损在整体财务中影响有限,但作为代表国家利益的机构,国库控股和国民投资机构需要在风险与回报之间保持审慎的平衡。

未来,国家投资机构在支持本土企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更加谨慎,也应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让每一笔投资都真正能够为国家和民众带来价值。FashionValet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使用国家资源必须慎之又慎,以确保经济长远发展的稳定与健康。

 
 

 

反应

 

灼见

【灼见】防范水灾勿沦口号/勤保伟

日前,柔佛新山连续几天遭遇暴雨侵袭,累计雨量高达150毫米,远超正常水平。加上涨潮影响,低洼地区遭遇严重水灾,导致上万居民受灾,财产损失惨重。街道被洪水淹没,交通几乎瘫痪,商店、工厂、住宅被水浸泡,许多企业因货物、设备受损而被迫停业。

这一场水灾不仅是天灾,更暴露了马来西亚长期以来面对的基础设施不足、城市规划问题以及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不足。水灾带来的损失不只是短期的财物损害,还涉及经济、商业、粮食供应、社会发展等各个层面。

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马来西亚因水灾造成的损失高达9亿3340万令吉,比2023年的7亿5540万令吉增加23.56%。其中,住宅损失最为严重,高达3亿7220万令吉,按年增长121%。其次是公共资产与基础设施损失3亿零340万令吉,农业损失1亿8520万令吉,商业场所损失5410万令吉。

游客锐减影响生意

在柔佛州,由于新山是新加坡游客的重要消费市场,水灾导致游客锐减,许多商家生意下滑,洗车行业、餐饮业及零售业都受到影响。原本周末应是消费高峰期,但新加坡游客减少,使市区的消费水平大跌,进一步加重经济冲击。

在水灾期间,多个主要公路被洪水淹没,导致车辆受困,交通严重瘫痪。许多商家因运输受阻,货物无法及时送达,供应链受损,增加物流成本。此外,大量汽车因水灾损坏,2024年的水灾汽车损失达1730万令吉,尽管较前年有所减少,但仍然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日常运作。

农业领域的损失同样严重。2024年因水灾导致的农业损害高达1亿8520万令吉,比前年增长53.56%。农田被淹,作物被毁,家禽、牲畜受灾,使得食品供应短缺,进而推高食品价格。这不仅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频繁的水灾也可能削弱投资者信心,影响房地产市场,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若无法有效解决水灾问题,未来位于水灾黑区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下跌,企业投资意愿降低,阻碍城市的发展。水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还影响了成千上万人民的生活。家庭财产被毁,居民被迫撤离,以及造成许多的不便。

面对频繁发生的水灾,政府与社会各界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未来的损害。城市扩张速度远超基础设施的发展,许多地区排水系统不足,导致一旦降雨量过大,就容易发生积水。政府必须加大拨款,改善排水系统,加强河道疏浚,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以降低洪水的破坏性。

引入“海绵城市”概念

许多水灾问题的根源在于无序开发。大量森林被砍伐,导致雨水无法自然吸收,城市化导致地表硬化,雨水难以渗透,形成严重积水问题。政府应加强土地规划,避免在低洼地区大规模开发,并在城市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概念,例如增加绿地、公园和蓄水设施,以缓解水灾影响。

科技可以在减少水灾损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降雨模式,提高洪水预测精度;在城市关键区域安装智能水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洪水情况;发展智能水泵系统,自动调节排水,以减少水灾发生的可能性。在预计到可能发生水灾时,提前通知民众,把贵重物品移至高处,甚至提早逃到安全的地方。

在马来西亚,水灾问题不是新鲜事,而是长期存在的挑战。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将变得更加频繁,因此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以减少水灾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损害。

政府必须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防灾措施。唯有采取全面、系统的策略,才能真正降低水灾的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