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历史读去哪儿了?/方城
上几个星期,又有一位教师因为学生国语不行,再回呛学生,叫他“回中国”,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举凡对历史稍有理解的人都会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除了有些学生还懂得祖籍以外,其余的都视马来西亚为祖国了,哪有什么中国可以回啊?
国家独立以后,学校的课纲都挺重视历史这一门课,从开始的必修必考,到后来必须及格,无不彰显历史课的重要。
现在一名由国家培养出来的教师,竟然训斥学生“回中国”,他要不是出于种族歧视,就是根本没有读过历史,不是吗?
诚然,现今的确有许多中学生国文不太行,但这与“回不回中国”无关。说实在的,他们的华文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估计就算去了中国,也未必能被接纳。
这种“一科差,科科差”的后进生,比比皆是啊!学生的国文能力不强,大多与他们的学习意愿、家庭环境及背景有关,就算“回去中国”也于事无补。
为人师表应有教无类
说到底,教师如果思想狭隘,才会让本该纯洁无瑕的象牙塔不复往日风貌。
为人师表,若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无法实践有教无类的法则,那就枉为人师了!
我们看看那些就读华小的非华裔学生,教师对他们都是循循善诱,从没听说过因为难教而叫他们滚出学校之类。
华校举办中华文化活动时,还会特别设立“非华裔”组,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得奖,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学语文就会变得事半功倍。这种有教无类的精神,才是每一个为人师表者应当贯彻终生的。
倘若教师动辄驱逐学生回他们不可能回去的中国,只会让人觉得他情绪控制不当、骨子里歧视其他族群,不仅忘了自己学过的历史事实,还触碰了敏感课题。这绝不是教师该犯下的错!
总之,一旦为人师表,至少在校内时,必须谨言慎行;对于历史,更万万不可遗忘——毕竟教师是孩子们耳濡目染下的榜样!
历史学家:马共解散前 特工曾渗透校园职场

(吉隆坡2日讯)一名历史学家近日透露,马来亚共产党(MCP)在1989年解散前,曾通过地下特工渗透学校及职场,以招募新成员并获取资源。
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黄诗杰博士在研究中指出,自1948年马共被政府取缔后,该组织仍持续在地下活动,并依靠秘密网络延续生存。
“自20世纪30年代起,马共有多个地下成员及分支机构,渗透至工会、社团、学校及工作场所。这是他们延续组织的唯一方式。”
他强调,这些特工负责将资源和人员输送至马共位于泰国南部勿洞的总部。
黄诗杰与默里汉特合著了一本书《友谊村的述说·下山后的口述历史》,深入探讨了马共地下网络的运作方式。
他的研究发现,许多前马共游击队员曾活跃于吉隆坡等城市的华文中学学生运动,并借助补习班、慈善活动及文化组织作为掩护。
“地下特工通常是学生的同龄人,他们会密切观察,寻找具备潜质的新成员。”
黄博士还分享了一则个人经历,他的母亲曾被邀请参加一场“青年营”,但当组织者开始讨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时,她才察觉这是宣传活动。
“我的母亲当时感到害怕,便借故离开。当晚她就回家了,因为她担心警方会展开突击检查。”
“周末过后,她发现一名曾参与该‘青年营’的朋友不见了。后来,她得知那名朋友‘上山’(加入游击队运动)了。”
书中,前马共干部李新(音译)回忆,由于政府推行中文高中国有化政策,导致当时的中文学校反政府情绪高涨。
“马共在这些学校的影响力很大,许多最终‘上山’的成员,当时年仅十五、六岁。”
他的著作《友谊村的述说》由Gerakbudaya旗下的战略信息与研究发展中心 (SIRD) 出版,读者可在网上或实体书店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