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大马如何化关税为机/勤保伟
马来西亚股市过去一周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上演了“千股齐跌”与“千股齐涨”的剧烈震荡。这场看似混乱的贸易博弈中,我们该如何成为脱颖而出的“中间受益者”?
随着美国对中国施加高达145%的超高关税,并对其余国家设下90天谈判期的缓冲窗口,马来西亚身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有机会以中立、灵活与区域代表的身分,重塑自身在全球贸易链中的战略价值。
特朗普政府设下的关税墙,看似针对全球,实则借中美贸易冲突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在中国遭遇145%高关税打击之际,许多原本依赖中国产能的跨国企业正积极寻找替代生产基地。马来西亚在“中美贸易战第一回合”中早已受惠不少。
在第二轮更猛烈的关税攻势中,若策略得当,大马竞争力将进一步放大。尤其是目前我国对等关税税率为24%,在东盟中仅次于新加坡的10%和菲律宾的17%,远低于全球许多竞争对手。
站上区域谈判最前线
随着东盟预计本月底与特朗普政府展开谈判,而马来西亚担任轮值主席国,我国更站上了区域谈判的最前线。
东盟总值超3.6兆美元的经济体量,加上超过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是美国无法忽视的区域合作对象。马来西亚可借此机会发挥桥梁作用,在为东盟争取集体优惠的同时,也以双边方式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与投资保障。
若谈判策略得当,马来西亚甚至可推动“东盟关税协定”对接美方,为我国出口商争取进入美国市场的优先门票。
无论是电子、电器、家具、汽车零部件等主力出口产业,或是新兴的半导体与数据中心领域,一旦获得“免税待遇”,都将大幅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
特朗普此轮对全球征收10%基准关税,虽引发市场短期恐慌,但也促使更多企业重新审视成本与供应链布局。
在“再工业化”与“供应链多元化”的双重趋势下,马来西亚因具备电力稳定、土地可开发、劳动力成本合理等优势,已被视为具潜力的“东南亚替代方案”。
加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半导体、绿色能源与高端制造政策,如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与新工业大蓝图,方向恰与美方主推的高科技“脱钩中国”战略高度契合。
若马来西亚能趁90天窗口期,强化与英伟达、英特尔、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的投资关系,不仅可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人工智能(AI)与数据中心枢纽的地位,也能有效带动本地产业链升级与就业。
采灵活中立外交策略
当然,机会总伴随挑战。马来西亚若要成为真正受惠者,必须持续维持灵活中立的外交策略。在不惹怒中国这一最大贸易伙伴的同时,也需与美方深化合作。这当中需要极高的战略拿捏,既要避免被特朗普“惩罚性关税”列入目标,也得在谈判桌上拿出足够筹码,与美国平等对话。
这也意味着,除了强化对美关系外,大马亦须同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例如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加快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吸引日韩企业落户设厂,方能筑起足够的“经济缓冲带”。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再度颠覆全球,但对灵活应变的小国来说,危机亦是契机。马来西亚若能精准拿捏自身优势、巩固中立地位,并积极争取在美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不仅能化解关税冲击,更有望跃升为“新全球制造枢纽”。
在这个“反应快、谈得好、站得稳”的新时代,马来西亚的外交与经贸团队是时候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上场了。
【灼见】大马勿成中美代理人/勤保伟
在全球贸易体系被特朗普掀起的高墙所撕裂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个关键时刻,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其政治与经济意义,早已超越传统“国与国”的礼貌外交。
这场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不只是重申马中建交50周年的友谊,更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美国对中国产品关税高达245%背景下,向马来西亚伸出的“合作之手”。
把握黄金机遇开端
而对于马来西亚而言,这是一次把握“黄金机遇”的开端,不仅能加速成为区域中美夹缝中的桥梁国家,更有机会将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计划搭上这列“中国快车”。
31项涵盖外交、贸易、铁路、科技、教育、文化与生态的备忘录,不只是数字上的记录,更代表着两国关系的深度扩展与广度延伸。特别是当中涵盖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人流、资金流和信任流的畅通,释放后疫情时代被压抑的投资与旅游潜力。
贸易方面,马中“两国双园”合作框架被再次提升,显示出中国愿意通过实质投资项目将大马纳入其区域供应链重构计划当中。尤其是在美国封锁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之际,中国企业需要在海外寻找制造基地与技术合作伙伴,大马凭着政治稳定、语文多元、地理优势与良好中资基础,具备先发优势。
在此次访问中最受企业界瞩目的,莫过于马大与北大共建“人工智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的备忘录。这象征着大马不只是“中国制造”的落地平台,也开始涉足“中国智造”的核心领域。对本地科技公司而言,这是一次可望接触中国顶尖技术资源的跳板;对本地高校与科研单位而言,则是打开国际合作大门、参与高价值链的起点。
这对我国推动“国家半导体战略”(NSS)和加速数据中心生态发展,形成了关键协同作用。若善加整合,马来西亚未来或有望成为中国人工智能(AI)技术“出海”的前哨站,吸引更多华为、商汤、百度等大企业将研发中心与试点项目带来我国。
中国国家铁路局与我国交通部之间的合作备忘录,再次燃起马中在基础建设上的合作火苗。从东铁到区域运输联通,马中铁路合作不再只是工程项目,而是推动我国从道路国家走向轨道经济的关键一步。更完善的铁路系统,意味着港口、工业园、内陆城市之间的物流效率将大幅提高,也直接增强我国作为区域物流与再加工中心的地位。
在疫情后旅游业正逐步复苏之际,马来西亚与新华社加强旅游与媒体合作,将为我国旅游品牌打入中国庞大消费群体提供通道。而“熊猫外交”的延续,则是中方对马中关系亲密有加的文化象征。若能趁势将更多中国游客与文创产品引流至大马,也将带动零售、餐饮、酒店、航空等相关产业的复苏。
成区域合作主导者
当然,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强逼各国“二选一”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也必须保持战略平衡的智慧。既要在马中关系中扮演桥梁角色,也不能忽略美资与西方企业对我国制造业与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参与。换句话说,我国必须通过制度透明、法律保障与中立立场,让中国看见“信任”,也让西方看见“安全”。
在中美对峙逐渐成为长期趋势的当下,马来西亚必须清楚认知自己最大的优势,不是成为中或美的“代理人”,而是成为区域整合与合作的主导者。习近平此行,给马来西亚递上了一张合作邀约,而我们如何回应,就看接下来政策的效率、外交的灵活与产业的准备。
此时此刻,大马企业与政府最该做的,不是观望,而是迅速对接,把纸上的备忘录,变成真正落地的项目,把政治访问,转化为长期红利的开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