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昌明大马,有礼真好/锺启章

本月3日揭晓的2004年度十大候选汉字,“免”字14年来首次上榜,随着马来西亚和中国互相实施豁免两国人民入境签证措施,双方旅游互访的人数剧增,对促进旅游经济立竿见影,“免”字自然就成为年度十大候选汉字。

我也没错过这个免签的机会,上个月中应中国友人的邀请,到荆楚大地走了一趟。抵达武汉后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尽管是旅游淡季,人潮依然是络绎不绝。走进博物馆的曾侯乙展馆,看到眼前的九鼎八簋,我马上就联想到“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钟鸣鼎食”几句成语。

礼成中土文明象征

由于我们只有4个人,导游小张可以仔细和深入讲解,他的九鼎八簋典故,让我对中华数千年的文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原来这九鼎八簋是周朝所遗传下来的礼制,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周武王灭商后,吸取了商代灭亡的历史教训,用礼乐制度来规范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鼎最早是一种烹煮肉和存贮肉的方形器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礼器,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簋主要用于放置饭食,是古代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的器皿。史书记载,古人在祭祀宴享之时,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君臣、贵贱得以清楚划分,充分体现出了商周时期严格的等极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虽然现在中国进入了法治社会,可是在任何地方,我们还可以看见礼制对生活的影响。

除了对内用礼制治国,对外也以礼相待,礼遂成为中土文明的象征,譬如礼尚往来,不强占他人的土地,师出要有名,先礼而后兵,即先与敌人沟通,倘若对方不予理会,才会动武,即使如此也从不开第一枪,以免失礼。

虽然周朝距今已经超过3086年,但是礼仪在今天的中国仍深受重视,外交活动都会严格按照礼节进行。打个比方,假设我是一国首长,受邀到中国展开国事访问,我的随行部长不懂国家礼节,在国宴上用手机自拍,以“当做江湖手段来宣传”,肯定是要被中国核心圈人笑话了。当时中方官员可能碍于我的面子,没有当面制止部长的行为,但难免要成为私聊谈天的笑话。当两国首长在对话时,我的随行部长如果插嘴说我的祖辈来自中土,这种不顾礼节率性而言的行为也是失礼之至。

其他可能引起诟病的不当行为还可能包括曝光国宴菜色等,中方官员会认为私人拍照什么其实是可以的,但是把它变成公开资讯,当做外交成绩来宣传是一种低层次外交礼仪。毕竟部长是代表国家,不是代表个人或个别政党,层次有别。这种举止跟中国的国格,差别太大了,也会被认为跟以前这个国家的官员水平相差太远了。

小拿破仑自作主张

一个国家的部长有时候难免需要独断独行,因为部门小拿破仑太多了,这些小拿破仑往往自作主张,制定一些不利国人的措施,身为部门首长不能受制于官员,需要有自己的一套办事作风。可是,国事访问,不管怎样还是需要咨询外交部的专业知识,以免贻笑大方。希望泱泱大国的中方能够理解我们这些外国人礼貌不足之处,毕竟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谨守礼仪严以自律

现今社会礼教不彰,不仅在神州大地之外,即令中国百姓本身亦面对同样的问题。马来亚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日前控诉,本身因身穿短裤进入学校图书馆而遭工作人员怒声呵斥,并扬言要将此事上告学院,导致他面临被开除的噩运。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政府部门都有本身一套严格的衣着礼仪规范,即使是赌场,都有本身的服装规格,更何况是神圣的大学殿堂。《礼记·乐记》有一句成语“反躬自省”,希望这位学生能克己反省,我们年轻的一代也要注意个人仪表、言行举止。

不论是中国或马来西亚,其实都是重视礼仪道德的国家。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让我们互相砥砺、互相学习。马来西亚明年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届时各国首长将陆续到访,谨守礼仪,严以自律,让外国领导感觉”昌明大马,有礼真好”,应是我们举办外交活动的座右铭。

 

 
 

 

反应

 

言论

学生应有的礼仪/黄燕娣博士

数十年来,独中学生人数持续增长,独中得以延续至今,不仅得益于一批坚持奋斗、出钱出力的董事和一批热爱华文教育的教师,学生的素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要让社会人士接受独中教育,认同独中的办学方针,不能只靠一群有钱的董事,专业严谨的教师团队、独中学生的品德和文化素养更是至关重要。学生整体良好的表现能够改变社会对独中的评价,提高独中在社会中的形象。

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礼义廉耻”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是落伍的文化,不适合新时代或潮流,那么独中还有什么能够拿出来与他人比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向政府申请承认独中呢?

独中在课程内容的自主性、严格的校规以及教师的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礼貌和品德,这是独中能够办好教育的根本。

受外界诱惑影响

随着时代变迁,学生接触外界诱惑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不良现象和影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显着。恭敬长辈、尊重贤达的传统美德逐渐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温馨的校园文化是积累和构建文明的基础,也是形成独中特色的重要保障。

要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礼仪教育。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

学生自身的修养和自觉性也是关键,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用礼仪约束言行

让我们把礼仪文化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我们的言行。不要以为礼仪是过时的,否则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新生代。

礼仪是我们立足社会、赢得尊重的重要保障。只有每个人都重视礼仪,才能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位学生都应将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让礼仪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视频推荐 :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