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特朗普2.0对大马的冲击/勤保伟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全球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不确定性。不同于特朗普1.0,这次的“升级版”不仅延续了其贸易保护主义,更在多个领域加大力度,颠覆全球贸易秩序。
除了推翻拜登政府的诸多行政命令,特朗普还进一步推动“美国优先”政策,甚至威胁对所有进口商品实施更高关税,加征钢铁、铝、汽车、半导体及医药品等多个领域的关税。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影响马来西亚的出口产业,同时也对大马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构成考验。
特朗普上台后迅速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提高至25%,并威胁未来可能扩大至汽车、半导体及医药品等行业。这不仅冲击了全球市场,也让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必须重新调整贸易策略。
供应链受限恐出口下滑
在特朗普1.0时代,马来西亚凭借其中立国身分,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关键受益者。许多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马来西亚,以避开美国对中国征收的高额关税,使大马成为东南亚的供应链枢纽。然而,特朗普2.0似乎已经察觉到这些“漏洞”,并计划堵住所有可能的贸易转运通道。这意味着,即使马来西亚不是美国直接制裁的对象,也可能因供应链受限而面临出口下滑的风险。
马来西亚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许多核心行业依赖国际市场,包括电子电气、石油化工、棕油和汽车零部件出口。然而,美国加征关税的决定可能对这些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马来西亚是全球半导体封装与测试的重要基地,许多国际公司在这里设立制造中心。若美国扩大关税至半导体行业,大马的电子产业链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全球半导体市场已有不少不确定性因素,但若美企减少对大马厂商的订单,转向其他受豁免的国家,如日本或韩国,本地企业的订单量可能受到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钢铁与铝产业影响尤为直接。虽然大马并非主要的钢铁出口国,但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马来西亚的建筑行业及相关制造业也将面对不确定性。同时,美国可能将目光投向马来西亚是否成为中国钢铝产品的“转运站”,进一步加强监管,使本地相关产业面对更严格的出口审查。
特朗普政府未直接提及对农产品征收额外关税,但若未来贸易战升级,美国可能调整对农产品的进口政策,影响马来西亚棕油出口。此外,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已在环保问题上对大马棕油施加限制,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延续或加码类似政策,仍是未知数。
灵活策略减少潜在冲击
面对特朗普2.0的贸易政策,马来西亚需要采取灵活应对策略,以减少潜在的冲击,并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随着美国贸易壁垒的提升,马来西亚应加速区域经济整合,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并加强与各大市场的贸易往来。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金砖国家政府间组织应增加经济合作机会,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迫使部分企业重新评估生产基地。马来西亚可利用其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受影响的企业迁入。例如,若美国加强对中国商品的限制,部分中国企业可能寻求在东南亚设立工厂,而大马可利用这一机会争取外资。
特朗普2.0的贸易战可能带来全球经济震荡,马来西亚也无法置身事外。然而,在挑战之中仍存在机遇。面对不确定性,大马必须调整策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
若能使产业升级、以及外交谈判等方面迅速行动,马来西亚仍有望在这场全球贸易博弈中保持竞争力,并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蛇年的到来象征着蜕变与适应,大马经济也必须如同蛇一般,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出路。
曼谷塌楼的警钟/勤保伟
上周缅甸发生7.7级强震,距离震央超过1000公里的曼谷一栋未完工的30层高楼竟在余震中倒塌夷为平地,让人不禁思考:如果某天大马遭遇类似地震波冲击,我们的建筑是否能够承受?人民在天灾面前的防备意识又有多高?
长期以来,大马被认为是“没有地震威胁的国家”,但近年来的研究却逐步揭示我国并非绝对安全。地震专家指出,我国至少有5个地区存在地震风险,其中,距离武吉丁宜活动断层仅50公里的吉隆坡被认为可能发生地震。此外,森美兰瓜拉庇劳、霹雳曼绒、天猛莪及登嘉楼肯逸也是潜在高风险区。
在东马,沙巴的兰瑙、拿笃及古达已被证实是地震高发区,而砂拉越的美里、民都鲁等地也可能遭遇高达7级的地震冲击。历史上,登嘉楼肯逸湖在1984年曾发生4.6级地震,2015年沙巴兰瑙更经历5.9级地震,导致神山岩石崩塌,造成伤亡。
虽然西马地震频率较低,但近年来印尼、缅甸及菲律宾等地发生的地震,都证明我国半岛并非完全“零地震”地带。马六甲海峡虽能部分吸收苏门答腊海域地震的冲击,但当震源靠近时,巴生谷等地仍可能放大震波,导致建筑受损。
抗震要求不严格
曼谷的倒塌事件让人忧虑大马高楼的抗震能力。目前,我国建筑法规主要针对风力而非地震。曼谷倒塌的建筑虽为新建工程,但由于地基松软、建筑材料质量存疑,再加上无梁楼板结构的脆弱性,最终无法承受地震冲击。
马来西亚的情况又如何?若遇到邻国长周期地震波袭击时可能会放大震动,加剧建筑受损风险。我国目前对高楼的抗震要求仍不严格,许多建筑没有按照欧洲规范8(Eurocode 8)等国际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如果未来发生大规模地震,不仅高楼,桥梁、高架公路及交通设施都可能面临风险。
相比印尼、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大马人民的地震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许多人认为大马不会发生大地震,因此忽视了地震应急训练的重要性。例如,日本的学校定期举行地震演习,确保民众在灾难发生时知道如何逃生。而在大马,即使是曾受地震波及的沙巴,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防震演练。
教育部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应教授地震避难知识,包括地震时如何躲避、如何撤离及如何寻找安全区域。此外,政府应设立全国性地震监测系统,例如推广手机地震预警应用,让民众在灾害发生前能及早准备。
大马政府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包括考虑修订建筑法规,强制所有高层建筑符合国际抗震标准,如欧洲规范8。针对填海区、高风险区的建筑,要求额外抗震加固措施。
增设地震监测站
加强旧建筑抗震能力,设立补贴或激励政策,鼓励旧建筑加固抗震结构,例如使用基础隔离装置及阻尼器以吸收地震能量。也可以进行全国建筑安全审计,针对高风险建筑进行升级改造。
有关单位也需提升基础设施抗震能力,重点检查桥梁、高架公路及交通枢纽,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冲击。在交通繁忙地区采用抗震轴承、柔性接头等现代抗震技术。
政府也该加强地震监测与应急系统。增设地震监测站,提升实时预警能力。也可以使用使用AI和大数据分析高风险区域。学校与商业大楼除了火灾演习也该定期进行地震演习,提高民众防灾意识。政府也该设立全国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确保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反应。
曼谷的倒塌事件给大马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地震风险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一旦地震波袭来,我们的建筑是否能承受?人民是否懂得自救?这些问题不该等到灾难发生时才去思考,而应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未雨绸缪,减少潜在生命与经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