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科技手段预防地陷/黄德伟

最近的地陷事故,包括发生在印度回教堂路的悲剧,及吉隆坡国际机场的大红花大厦入口处,突显了对地下系统管理的必要。

建筑业常用的建筑信息建模(BIM)系统,虽然多用于建筑设计,但政府和有关单位也可以利用其三维模型,去模拟和了解城市地下的管道、排水系统和其他关键基础建设的情况。

为了让这些三维模型来模拟现实的状况更有效,BIM系统可以与其他工具结合使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探测雷达。这些技术有助于准确绘制地下基建的地图,甚至包括老旧的基础建设。

朝正确方向迈出一步

因此,工程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阿末马斯兰宣布,所有价值1000万令吉及以上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建设项目,必须采用BIM,这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然而,创建静态的三维模型还不足够,这就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的作用所在。数字孪生技术,就像是基础设施的实时虚拟副本,通过遍布地下系统的传感器,实时监控及更新数据。例如,当管道开始漏水或变弱,传感器会检测到异状,数字孪生则会即时提醒工程师,防止情况恶化,这样我们可以及早解决问题,降低地陷发生的风险。

AI分析预测未来状况

此外,人工智能(AI)也可以分析这些数据,预测未来的问题及状况,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人工智能还可以识别老旧失效的管道或地面的状况,提早预防地陷或类似的重大事件发生。

地理信息系统也是一项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关于基础设施周围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特定地区的土壤状况、水流或地面的交通量。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BIM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科技结合,相关部门就可以有效地锁定高风险区域,并进行维护工作。

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最新的建筑技术,无疑是确保大马在城市规划及建筑的发展和安全的未来一大方向。令人鼓舞的是,政府也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及其他数字工具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基础建设。

通过集体努力和对安全的持续承诺,这些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对城市的管理,预防地陷的发生,提高公共安全和基建的耐用和抗灾能力。

(作者为拉曼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

 

 
 

 

反应

 

要闻

郑立慷吁全球合作 科技用在正确地方

(吉隆坡11日讯)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邀请各国一起合作,把科技力量用在正确的地方。

他日前受邀出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办的2025年全球科学外交部长级对话时,如此指出。

他今早在脸书分享,他上个月前往法国巴黎,出席这场汇聚全球部长与专家的会议,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何进行科学外交。

“我分享了大马在科研与创新方面的努力——包括研发(R&D)投资、企业激励措施,也介绍了我们在人工智能、低碳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进展。更重要的是,我向各国发出邀请:让我们一起合作,把科技的力量用在正确的地方。

“科技无国界,合作无止境。未来,大马将继续在UNESCO的框架下,和世界各国携手推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数据共享等计划。”

郑立慷强调,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坚持开放与合作,才是我们通往更好未来的唯一途径。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