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脚踏两船可成赢家/勤保伟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激进的经济政策再次震撼全球。他不仅大幅加征进口商品关税,还以“对等关税”原则威胁全球贸易体系,意图彻底改变国际经济格局。

近期,有报道指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建议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放缓对加沙局势的立场,以避免遭到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报复,尤其是对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加征关税的风险。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马来西亚经济是否能承受可能到来的关税冲击?同时,又该如何在不选边站的情况下,在全球地缘政治混乱中站稳脚步?

美国是马来西亚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大马许多关键领域行业的重要出口市场。根据最新贸易数据,美国去年从大马进口525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长13.7%,而美方向大马出口277亿美元,增幅高达44%。这一贸易顺差使马来西亚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潜在目标之一。

外资重新评估在马部署

若特朗普决定对大马商品加征关税,以下几个行业可能会首当其冲:

(一)半导体与电子电气:马来西亚是全球主要的芯片封装与测试中心,多家美国科技龙头都是马来西亚半导体公司的客户。若特朗普对半导体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将增加大马产品的入口成本,影响订单流向。更严重的是,部分美企可能会减少对大马的订单,并将供应链转向不受限制国家。

(二)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产业:过去几年,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纷纷在大马设立及投资数据中心,以推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业务。

美国此前在拜登下台前实施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已使大马数据中心行业承受压力,若再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投资者重新评估在大马的部署。

面对特朗普2.0可能施加的经济压力,大马需要迅速采取策略,以减少潜在冲击。美国与大马的政治关系,特别是马来西亚对巴勒斯坦的支持立场,可能影响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尽管大马坚持支持巴勒斯坦的原则立场,但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须更加谨慎,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报复。

若特朗普的贸易战不断升级,全球经济波动将对大马带来更大风险。尤其中美竞争加剧,可能迫使大马在地缘政治上需要做出更复杂的抉择。

马来西亚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该协定覆盖东盟十国及中日韩澳纽等经济体,为大马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此外,马来西亚已一只脚加入的金砖国家(BRICS),正加强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国家的合作。

新兴市场替代出口市场

这些新兴市场可作为替代出口市场,减少对美经济依赖。虽然以上协议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一些选项,但美国毕竟是个经济大国,失去美国市场将对大马经济的冲击非同小可。

大马最重要的是维持中立国地位,平衡大国关系,马来西亚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在国际关系上保持灵活性。

面对特朗普可能的贸易施压,马来西亚应谨慎处理外交关系,避免因地缘政治议题而损害贸易利益。同时,在加强与中国及金砖国家的关系时,也需确保不会让美方误解大马的外交立场,以维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特朗普2.0的贸易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而马来西亚也无法置身事外。面对潜在的关税冲击,大马需要加速市场多元化,同时保持中立,以及不以各大势力为敌,争取豁免待遇,并提高本地产业竞争力,以确保经济的韧性与长期增长。

尽管短期内可能受到影响,但若能采取正确策略,马来西亚仍有能力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找到立足点,脚踏两船成为最终赢家。

 

 
 

 

反应

 

灼见

【灼见】大马勿成中美代理人/勤保伟

在全球贸易体系被特朗普掀起的高墙所撕裂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个关键时刻,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其政治与经济意义,早已超越传统“国与国”的礼貌外交。

这场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不只是重申马中建交50周年的友谊,更是中国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美国对中国产品关税高达245%背景下,向马来西亚伸出的“合作之手”。

把握黄金机遇开端

而对于马来西亚而言,这是一次把握“黄金机遇”的开端,不仅能加速成为区域中美夹缝中的桥梁国家,更有机会将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计划搭上这列“中国快车”。

31项涵盖外交、贸易、铁路、科技、教育、文化与生态的备忘录,不只是数字上的记录,更代表着两国关系的深度扩展与广度延伸。特别是当中涵盖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人流、资金流和信任流的畅通,释放后疫情时代被压抑的投资与旅游潜力。

贸易方面,马中“两国双园”合作框架被再次提升,显示出中国愿意通过实质投资项目将大马纳入其区域供应链重构计划当中。尤其是在美国封锁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之际,中国企业需要在海外寻找制造基地与技术合作伙伴,大马凭着政治稳定、语文多元、地理优势与良好中资基础,具备先发优势。

在此次访问中最受企业界瞩目的,莫过于马大与北大共建“人工智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的备忘录。这象征着大马不只是“中国制造”的落地平台,也开始涉足“中国智造”的核心领域。对本地科技公司而言,这是一次可望接触中国顶尖技术资源的跳板;对本地高校与科研单位而言,则是打开国际合作大门、参与高价值链的起点。

这对我国推动“国家半导体战略”(NSS)和加速数据中心生态发展,形成了关键协同作用。若善加整合,马来西亚未来或有望成为中国人工智能(AI)技术“出海”的前哨站,吸引更多华为、商汤、百度等大企业将研发中心与试点项目带来我国。

中国国家铁路局与我国交通部之间的合作备忘录,再次燃起马中在基础建设上的合作火苗。从东铁到区域运输联通,马中铁路合作不再只是工程项目,而是推动我国从道路国家走向轨道经济的关键一步。更完善的铁路系统,意味着港口、工业园、内陆城市之间的物流效率将大幅提高,也直接增强我国作为区域物流与再加工中心的地位。

在疫情后旅游业正逐步复苏之际,马来西亚与新华社加强旅游与媒体合作,将为我国旅游品牌打入中国庞大消费群体提供通道。而“熊猫外交”的延续,则是中方对马中关系亲密有加的文化象征。若能趁势将更多中国游客与文创产品引流至大马,也将带动零售、餐饮、酒店、航空等相关产业的复苏。

成区域合作主导者

当然,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强逼各国“二选一”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也必须保持战略平衡的智慧。既要在马中关系中扮演桥梁角色,也不能忽略美资与西方企业对我国制造业与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参与。换句话说,我国必须通过制度透明、法律保障与中立立场,让中国看见“信任”,也让西方看见“安全”。

在中美对峙逐渐成为长期趋势的当下,马来西亚必须清楚认知自己最大的优势,不是成为中或美的“代理人”,而是成为区域整合与合作的主导者。习近平此行,给马来西亚递上了一张合作邀约,而我们如何回应,就看接下来政策的效率、外交的灵活与产业的准备。

此时此刻,大马企业与政府最该做的,不是观望,而是迅速对接,把纸上的备忘录,变成真正落地的项目,把政治访问,转化为长期红利的开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