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蛇年的市场蜕变/勤保伟
来临的星期三我们将正式迈入乙巳蛇年,结束充满活力与喧嚣的龙年。蛇的形象象征着智慧与蜕变,同时也暗藏危机与挑战。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延续、各行业进入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蛇年被视为一个注重深思熟虑和战略规划的年份。蜕变与适应将成为今年经济的主旋律,而企业和个人都需步步为营,在风险中寻找机会。
平静下暗藏危机
相比去年龙年的高调与剧烈变化,蛇年展现出更加内敛和稳健的特质。蛇作为一种低调但危险的生物,象征着细致与洞察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平静表面下可能隐藏的威胁。今年的经济走势可能缺乏外部资源的强力推动,但通过深入挖掘隐藏潜力和资源,依旧能够找到突破口。
蛇年鼓励重新审视目标与方向,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重新评估策略的机会。资源优化、风险规避和长远规划将是今年成功的关键。尤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那些能够灵活调整、快速应对变化的企业,将比一味追求扩张的同行更具竞争力。
随着2025年的正式开启,不同行业的表现出现明显分化。一些行业迎来复苏的契机,而另一些则需继续在调整中寻找生机。
蛇是依靠换皮来达到成长的动物,象征着蜕变,而大马经济的蜕变方向无疑与永续发展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随着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的投资,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此外,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增长机会。然而,全球芯片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美国AI芯片出口限制的影响,可能使相关行业面临挑战。
疫情后的旅游业复苏也在去年取得显著成效,而蛇年预计将继续巩固这一趋势。得益于全球旅行限制的放宽,以及蛇年更注重缓慢但稳定发展的特质,大马的旅游业和消费行业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
蛇年的经济环境并非一片坦途,隐藏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是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蛇年的特质虽然强调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尤其是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可能因外部冲击而出现突然波动。其次,信任问题将成为影响商业关系的重要因素。蛇的形象提醒我们提防潜在的欺骗与背叛,这一年对合作伙伴的选择需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蛇年的隐喻也指向了蜕变与重生的可能性。企业若能在此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寻找新的增长领域,将有机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例如,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在蛇年的重点在于提高劳动力的竞争力,而农业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投资也将迎来新机会。
需采取更审慎策略
在蛇年这个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年份,企业需采取更加审慎和长远的策略。在经济不确定性和潜在金融波动的背景下,企业需构建更为灵活的营运模式,并通过分散投资和优化供应链,降低潜在风险。通过拓展东盟市场或新兴经济体,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蛇年的步调虽然缓慢,但却提供了更长时间的战略调整窗口期。
无论是通过数字化转型还是技术升级,提高生产力和服务效率,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尤其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创新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蛇年注重内敛与沉思,企业也应关注内部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技能提升和团队凝聚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蛇年的到来为大马经济带来了蜕变的机会,同时也伴随着隐藏的风险。在这一年,企业需要通过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把握蜕变的契机,同时提防不可预见的挑战。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蛇年的关键词是智慧与耐心。只有那些能够在平静中洞悉机会,并在变化中保持稳健的参与者,才能在这充满隐喻与可能性的年份里迎来成功。
曼谷塌楼的警钟/勤保伟
上周缅甸发生7.7级强震,距离震央超过1000公里的曼谷一栋未完工的30层高楼竟在余震中倒塌夷为平地,让人不禁思考:如果某天大马遭遇类似地震波冲击,我们的建筑是否能够承受?人民在天灾面前的防备意识又有多高?
长期以来,大马被认为是“没有地震威胁的国家”,但近年来的研究却逐步揭示我国并非绝对安全。地震专家指出,我国至少有5个地区存在地震风险,其中,距离武吉丁宜活动断层仅50公里的吉隆坡被认为可能发生地震。此外,森美兰瓜拉庇劳、霹雳曼绒、天猛莪及登嘉楼肯逸也是潜在高风险区。
在东马,沙巴的兰瑙、拿笃及古达已被证实是地震高发区,而砂拉越的美里、民都鲁等地也可能遭遇高达7级的地震冲击。历史上,登嘉楼肯逸湖在1984年曾发生4.6级地震,2015年沙巴兰瑙更经历5.9级地震,导致神山岩石崩塌,造成伤亡。
虽然西马地震频率较低,但近年来印尼、缅甸及菲律宾等地发生的地震,都证明我国半岛并非完全“零地震”地带。马六甲海峡虽能部分吸收苏门答腊海域地震的冲击,但当震源靠近时,巴生谷等地仍可能放大震波,导致建筑受损。
抗震要求不严格
曼谷的倒塌事件让人忧虑大马高楼的抗震能力。目前,我国建筑法规主要针对风力而非地震。曼谷倒塌的建筑虽为新建工程,但由于地基松软、建筑材料质量存疑,再加上无梁楼板结构的脆弱性,最终无法承受地震冲击。
马来西亚的情况又如何?若遇到邻国长周期地震波袭击时可能会放大震动,加剧建筑受损风险。我国目前对高楼的抗震要求仍不严格,许多建筑没有按照欧洲规范8(Eurocode 8)等国际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如果未来发生大规模地震,不仅高楼,桥梁、高架公路及交通设施都可能面临风险。
相比印尼、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大马人民的地震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许多人认为大马不会发生大地震,因此忽视了地震应急训练的重要性。例如,日本的学校定期举行地震演习,确保民众在灾难发生时知道如何逃生。而在大马,即使是曾受地震波及的沙巴,也很少看到大规模的防震演练。
教育部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应教授地震避难知识,包括地震时如何躲避、如何撤离及如何寻找安全区域。此外,政府应设立全国性地震监测系统,例如推广手机地震预警应用,让民众在灾害发生前能及早准备。
大马政府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包括考虑修订建筑法规,强制所有高层建筑符合国际抗震标准,如欧洲规范8。针对填海区、高风险区的建筑,要求额外抗震加固措施。
增设地震监测站
加强旧建筑抗震能力,设立补贴或激励政策,鼓励旧建筑加固抗震结构,例如使用基础隔离装置及阻尼器以吸收地震能量。也可以进行全国建筑安全审计,针对高风险建筑进行升级改造。
有关单位也需提升基础设施抗震能力,重点检查桥梁、高架公路及交通枢纽,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冲击。在交通繁忙地区采用抗震轴承、柔性接头等现代抗震技术。
政府也该加强地震监测与应急系统。增设地震监测站,提升实时预警能力。也可以使用使用AI和大数据分析高风险区域。学校与商业大楼除了火灾演习也该定期进行地震演习,提高民众防灾意识。政府也该设立全国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确保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反应。
曼谷的倒塌事件给大马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地震风险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一旦地震波袭来,我们的建筑是否能承受?人民是否懂得自救?这些问题不该等到灾难发生时才去思考,而应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未雨绸缪,减少潜在生命与经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