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世人期待世界化的中国/许庆琦

中国共产党将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第19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简称“六中全会”),其中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一百年结束、第二个一百年开始之际,审议建党以来的第三份历史决议,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但是承前启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必将是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引导中国走向富强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指导性文献。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第一份历史决议,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改变了中国的历史;1979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份历史决议,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而这一届,即中共19届六中全会,不但将决定未来几十年中国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方向,也必将深远影响21世纪的全球格局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冠病疫情拉近了中美经济的差距,后疫情的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但在美国眼中也显得更加刺眼。在美国看来,一个权威体制下急速崛起富强的中国,不但威胁了国际自由主义秩序,也对其全球霸权构成了迫在眉睫的挑战,因此必须动员盟友与伙伴,倾全力打压与围堵中国。

面对一个更为不友善的西方世界和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一个崛起富强起来的中国应如何与世界相处?

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理念,强调人类共同生存于地球村,同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文明没有优劣高低,世界因多元而美丽。

与美国的唯我独尊、一切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标准的西方排他全球治理理念不同,中国认为世界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需相互尊重,以构建一个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时候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中,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7年10月,“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写入宪法序言部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理念,也必然适用于国家治理。

人因不同的出生背景、教育与人生经验,必然对同一事物会持有不同看法,或有不一样的期盼。故此,人类社会需开放包容,容许和而不同,才能推动社会创新进步与健康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从国家治理实践做起!

拜登上台后,将病毒溯源政治化,操弄香港、新疆、西藏和台湾等课题,以民主价值观为外交核心,组成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

学术交流不可“双循环”

在西方主流媒体的配合与煽动下,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最新一项对 14 个发达国家的调查,澳洲、英国、德国、美国、韩国和加拿大等9个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达到了皮尤研究中心自十几年前开始就此议题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点。

为了应对美国的围堵,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以牙还牙、高调强势的反击,在国内则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发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现今的国内环境与国际背景下,北京当局也逐渐加强对中国国际学术交流的管制,看起来犹如实施 “学术交流双循环”。

其实,尽管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度太平洋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在斯坦福大学主办的一次活动上宣称:“被广泛称为接触的时期已经结束”,中国应该更扩大与开放对外的沟通与交流,极开展公共外交,结交更多的朋友为中国发声。

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是因为它的 “有容乃大”。中国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需拥抱世界,了解世界。

世人期待一个世界化的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化的世界!

 

 
 

 

反应

 

东盟+

越南人口红利流失 越共同意为党员生3孩开绿灯

(河内24日讯)越南共产党近期要求修改规定,不再对生育3个孩子以上的党员祭出处分。

越南生育率已连续3年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准。许多专家担心,越南将快速耗尽人口红利。

越南多年来鼓励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不同时期与地区皆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或罚则。其中,对越共党员的规定较明确且严谨,若生育超过2孩,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将遭警告等党内纪律处分,恐影响仕途发展。

越南《民智报》报道,越共政治局日前指示修改人口政策相关规定,不再对生育3孩以上的党员祭出处分,并于第一季内完成。对于已受纪律处分的党员则不予追溯撤销,这一决定获越共政治局一致同意。

越南的生育率日渐下滑,副卫生部长阮氏莲香先前表示,在2024年国内每位育龄女性仅生育1.91个孩子,写下有纪录以来新低,并连续3年低于维持稳定人口结构的2.1替代水准。

越共政治局前委员、胡志明市前市委书记阮善仁长期提倡取消针对党员生育3孩的处分,以提振生育率。他说,应及早修改规定,消除干部与党员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不再因忧心处分而不敢生育。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