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的风险,不见的惊心/杨善勇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起火爆炸之后,大马建筑业发展局(CIDB)第一时间发布文告说明,初步调查发现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起火爆炸当天,当地没有任何建筑工程施工。文告当时还说:社交媒体所指的双层店屋建筑工地,实际位于事故地点30公尺外。
唯翌日大马建筑业发展局随之撤回所发布的这段文字,转称静待调查事故所涉及诸多的部门。此言正确,毕竟内情错综复杂,既有远在规划申请的前因,相信也有天然气管设计的因素。
除此之外,也许另有管理层面的枝枝节节,需要逐一理清。
当中一个难以理解的是,天然气管位在布特拉和谐花园及甘榜瓜拉双溪峇鲁两个社区之旁。
按常理想,此处必有一定缓冲地段间隔,以策安全;何以这个结果如此紧紧靠近呢?
纵然这一道提问得到圆满的解答,距离天然气管位不及30公尺的地方,眼下何以得以批示准予建起18间双层店屋?这是否意味,30公尺乃是地方议会既定的缓冲地带?要是这样,经历这次事故,显然的是,30公尺的缓冲不足确切一切了。
细看视频,对照现场居民的追述,目前的措施,确实低估了爆炸的惊悚和威力。记者笔记,入目所见,犹如废墟;一瞬之间烧毁房屋87间,148间损坏,烧毁车子225辆,损及174辆。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统计,反映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患无穷。 何况,天然气管所穿过的,是半岛的大城小镇。地图所示,Y字型的管道,始自昔加末的中心点,然后各分东西输出,另外南向衍生,奔向新山。换句话说,每一个接口,既是方便百姓的生活,同时也潜在万万不可小觑的风险。
勿一味地挖呀挖
理解这点,想必我们应该同意,各个单位一旦临危受命处理深埋地底的水管、电线、煤气管、排泄系统,不能不慎重先搞清楚天然气管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在小小的社区里面,挖呀挖呀挖”。
不幸的是,参考这个国家的经验,挖呀挖呀挖确实司空见惯。任何地方,大小角落,不分昼夜,每个时辰,都有一再轮流的想挖就挖。因此所造成的水管破裂,确实罄竹难书,一言难尽;需要大家高抬贵手,加倍小心作业了。
亨利行:借鉴布特拉气高原爆事件 输气管位置或纳房产估价考量

(八打灵再也18日讯)产业顾问大马亨利行表示,考虑到布特拉高原地下天然气输送管爆炸事件,金融机构可能需要查明所要融资的房产附近是否有天然气管道。
大马亨利行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季刊中预测,潜在购屋者如今都会询问他们考虑购买的房产是否靠近天然气管道。
大马亨利行总执行长邓志明说,产业估价师在计算房地产的公开市场价值时,也会考虑天然气管道的位置。
“(他们)会对房产的价值进行必要的调整,就像那些靠近水灾易发区、高压线、墓地、陡坡、氧化塘/污水处理厂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房产一样。”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输送管于4月1日发生爆炸,造成81间房屋全毁,即结构超过40%损坏、81间半毁及57间受波及。根据报道,这些房屋损失可能高达6540万令吉。
大马产业及设施管理人协会(MIPFM)于上周表示,该爆炸现场及周边地区的物业价值可能会在短期内下降5%至20%。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大马产业及设施管理人协会主席依沙克指莎阿南地区于2021年杪遭受毁灭性水灾后,也出现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