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特朗普回锅,谁遭殃?/蔡元评

枉口拔舌,耍弄噱头的特朗普回锅白宫是必然,并非意外,也不是反常现象;而是民众对美国传统民主政治,或称“建制派”厌烦和不信任。

选民以绝对优势的票数,一面倒投给特朗普,并不表示支持其所属的共和党;而是给他“舍我其谁”,除了我还有谁“敢于冲撞”的本色点赞。民众认为,国家的资源已被特定的阶层宰割,蓝领阶级被挤压;政治腐化,已到了非有人站出来暴喝不可的地步。特朗普虽污迹斑斑,但一股罕见的“山姆大叔霸气”,以及煽动性的言论,使选民相信,美国再伟大,必须此人掌舵!

千方百计打击中国

特朗普很清楚,联邦政府眼前最大的困难是入不敷出,财政拮据,资源分配不均。半个世纪来文风不动的官僚体系,正加速美国的衰退。

全胜后的特朗普,准备在4个关键项目出手。其一,提高所有进口产品关税,绝不放过中国,也锁定盟友。其二,要求盟国提高军事预算,或增加美国安保费。其三,结束俄乌战争,但支持“小美国”以色列。其四,驱逐1000万非法移民出境。

他痛批腐蚀美国财政的两大支出。其一,进口商品;2023年,美国进口3.82兆美元商品,出口3.05兆,逆差7700亿,全球第一,约等于生产总值全球排名第20的瑞士。中国是其逆差的元凶。其二,军费;拜登滥用军费接近1兆,而美军海外征战却毫无收获。

特朗普指拜登政府“尤其窝囊” ,面对俄乌战场,只敢牵引盟友进行代理人战争。而且,这场战争从2022年开始打没完,美国至今竟然提供乌克兰高达1750亿,形形色色的援助。

挑新鲜人重建政府

二次执政,特朗普决定实施比上一任期更加极端的税收政策:概括而言“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对外,所有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关税。针对中国,要重重的调高关税到60%,彻底的把其击垮,也以此减少贸易逆差。对内,将公司税率从35%降低到21%。

用人方面,特朗普挑体制外的人主持重要职务,准备以“新鲜人”整顿尸位素养的官僚体系。入选条件必须是“特朗普信徒”,忠诚、观念一致。

已知入选的阁员包括:无防务背景的众议员沃尔兹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无外交经验的参议员卢比奥担任国务卿,支持特朗普最力的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海格塞斯接管国防部。在清一色的“反中”内阁中,唯一“友中”的,是著名的企业家马斯克。特朗普高调任命马斯克领导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以为拆解政府官僚机构铺路,清除叠床架屋的法规和无谓的开支,戳力重组联邦机构。

中国备战G7失落

等待特朗普的,是工业技术全面化和军事科技全面化的中国。事实证明,“制裁”、“对抗”、“反中”,只会把中国推向更积极、更超越,更难应付的位阶,而且,在国际社会的角色与朋友圈也越来越扩大。

美国大选前,解放军以绝对优势的超高速洲际导弹、和高速集结的军事演习,向即将入主白宫的美军统帅“警示”! 9月,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公海海域,发射一颗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目标。射程达1.2万公里, 迅速引发各国高度关注。10月,东部战区集合陆、海、空、火箭军等兵力,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 ,以高速行军展现包围台岛的实力。

接着11月,珠海航展,中国先进兵器闪亮登场。焦点包括歼-20、歼-35A隐身战机、歼-15T舰载机、红旗-19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科幻式的无人隐身战机和隐身战舰。珠海通过举办大规模军备秀,向潜在对手展示了日益增长的科技能力,也同时向全球南方国家提示了一个停靠的“避风港”!

特朗普的脑袋只有“美国伟大”的一根筋。他就任后必然发动火热的中国攻势。可中国比他第一任期间更超越,更扎实,而且有备而来;预料北京政府将从容不迫,对特朗普2.0版的攻防心手相应。

难过的,被糟蹋的,是没有准备,常年依附在美国胯下的G7,包括韩国、乌克兰、菲律宾和台湾。

 

 
 

 

反应

 

名家专栏

特朗普赢不了关税战/黄锦荣

从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关税表,至4月11日晚间扩大对等关税豁免项目,美国贸易政策可说是经历了百年来最混乱的两周。

之所以混乱,因为关税决定显然是完全取决于特朗普所谓的直觉,政策仅是随后匆忙补上来合理化他的决定,事前没有经过国会辩论、两党协商,没有咨询利益相关者,更别说考虑到后果。

否则,不会出现如此荒谬的对等关税率,政策也不会没考虑美债及美元的反应,也不会执行后方才考虑到豁免项目。

即便是近来常被相提并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Hawley Tariff Act 1930),也耗时近乎两年,经历过无数次协商,才完成从共和党的俄勒冈州议员霍利在众议院正式提案到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签署生效的过程。

操作粗暴目的跑偏

此次关税的目的众多,但有两点似乎是普遍共识,那就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及围堵中国崛起。但特朗普恐怕赢不了关税战,不是因为国力问题,而是关税博弈的操作太粗暴,真实目的也跑偏了。

关税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进口征税,改变外国及本地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需求就会转向较为便宜的本地货,为本地供给创造条件,以美国20兆美元(约88.6兆令吉)的消费市场,难道还养活不了本土制造业。

问题是,特朗普要保护哪一个工业呢?给钢铝进口加征关税是在保护钢铝业,但是钢铝不是消费品而是其他工业的原材料,无论是继续采用进口钢铝,还是转向价格也跟着升高的本土钢铝,其他工业肯定失去成本优势,失去市场竞争力。

按美国的就业比例,每50位制造业工人,才有1人在钢铝厂就业,所以,保1人伤50人的关税战,那岂能重振美国制造业?

另外,从产品创新研究、设计、应用软件、原材料、零部件、组装到测试,消费品生产制造是一连串的活动,从来就不是单一事件。

失去价格竞争力

由于一连串的活动,需要不同的资源投入,而不同国家因为要素禀赋有别,所以要素价格也就不同,公司才会拆开这一连串活动,按照各国要素价格差异部署供应链,各自进行生产力最优的活动,并形成今日各国紧密联系的多赢局面。

即便如此,也从来没有人会以为从中国或越南出口的苹果手机不是美国产品。

但通过关税强迫供应链末端的组装工厂回流美国,生产美国制造的手机、家具、家电,不仅成本激增,让美国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产品价格飙涨减少老百姓实际收入,导致消费能力受损,进而冲击对服务的需求。

长远来看,伤害最大的莫过于把就业从生产力最优的高端制造业环节及服务业,强行挪移到生产力偏低的活动,这必然伤害美国整体生产力,那岂能让美国经济强大?纠众围堵自己

胡佛在1929年回应霍利在众议院的提案时,如是说:“关税与否,还视乎于相关产业是否出现明显萎缩,导致就业下降……而且绝不能不考量国家整体的利益,包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要是为了进口替代产业少数的就业机会而牺牲出口产业大量的就业,关税就非常不明智了。”

特朗普此番对等关税不明智之处,不仅在于毫无经济效益可言,也因为剑指全球,非中国而已,而变成纠众围堵自己,不是中国。

要知道的是,无论是2018/29年的关税,还是后任美国总统拜登的科技战,都是两党共识,不涉及国内政治斗争,对外也与欧盟及亚太友国连成一线,诉求对象是全球自由民主体制。

如今的关税战,却更像是国内政治斗争的衍生,把自由贸易视为左派觉醒文化的象征,必须如同对待美国境内联邦机构及大学那般重拳敲击,后者以减少财政赤字、降低国债为名,前者则以减少贸易赤字及重振制造业为理由,但诉求对象都一样,那就是“MAGA”支持者。

换句话说,关税成了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手段。若真如此,唯有美国经济面对衰退及高投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大败,关税博弈才会进入最后的残局,任何谈判都是枉然的。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