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大选倒计时/陈文坪
新加坡全国选区检讨委员会报告3月12日一出炉,不但引发狮城反对党人士的“强烈反应”,连执政党议员也“背受”压力,更成了民间一股热议,因为,这次选区检讨是过去20年来变动最大的一次。
今年是狮城的大选年,全国大选最迟须在11月举行。而选区划分一旦公布,意味着大选就在倒数中。依据过去的经验,大选将在未来3至6个月里举行。也就是说,大选在上半年举行的几率是超过50%的。
选区重新调整
这次检讨,不但执政党的选区重新调整,连反对党工人党的选区也被“割分”,这是过去所没有的。这也难怪反对党对这次的选区检讨“耿耿于怀”。如工人党的阿裕尼集选区一小部分被分割出去,减少了3000多个选民人数。
过去多年来,一些反对党活动、参与竞选的选区,在这次检讨中也被重新调整。新的选区划分,让反对党有点措手不及。如上一届竞争最激烈的选区,西海岸集选区,由执政党行动党与反对党前进党对垒,最终行动党候选人以51.68%对48.32%险胜。前进党候选人虽然落选,但因在全国大选中,是落选的反对党候选人得票率最高的,因此,前进党2位候选人成为非选区议员而进入国会。
西海岸集选区在这次的选区检讨中被重新划分,部分选区并入丹戎巴葛/拉丁马士区,而西海岸与裕廊西合组新的集选区,并吸纳原本属于裕廊集选区的达曼裕廊分区,组成“西海岸—裕廊西”集选区。
正是如此,过去多年一直在西海岸集选区活动的前进党,对该选区被重新划分“反应激烈”,因现在多了一个新的分区达曼裕廊,少了过去的杜佛、直落布兰雅、港湾、圣淘沙区域的居民(约占20%)。反对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选区划分不满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这次选区划分,笔者认为这次的调整比过去合理多了,理顺了先前的“东拼西凑”。意即选区检讨是按地理位置的地域性而划分,并按选区的选民人数作调整。如达曼裕廊分区是隔在西海岸与裕廊西之间,早前属于裕廊集选区,让西海岸集选区中间部分变成“空出一大片”地域。这次把达曼裕廊吸纳,让西海岸—裕廊西终于连成一片。
执政党多个选区也出现大变动,负责该区的议员也“背受”压力。如原是单选区的裕华区、武吉巴督区与裕廊集选区合组成“裕廊东—武吉巴督”集选区;麦波申单选区并入马林百列集选区,并组成新的“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
没绝对好坏处
平心而论,新的选区调整,无论对执政党或反对党,都没有绝对的好处与坏处。候选人同样须要在短时间内去接触新的选民(区),争取最大的支持。
随着选民人数的增加,新国来临大选,多了一个集选区,而国会议席也从目前93席增加到97席。5人集选区有10个、4人集选区有8个、1人单选区有15个。
这是黄循财接任总理后第一次领军大选。能否取得新一代选民的有力支持,以带领人民迈向另一个新阶段,关系到人民行动党的政策走向。今年适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是另一个一甲子的开年,接下来的大选成绩将是一个“指标性”的因素。
【柔新经济特区特辑】摆脱宿命·另辟蹊径 柔新经济特区翻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约20年前设立的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经济特区(Iskandar Malaysia),承载着马来西亚的雄心壮志,但不仅未能达至预期的成效,更在房地产泡沫中黯然失色。
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前车之鉴”,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般,笼罩着柔新经济特区的未来,忧其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甚至重蹈前者覆辙沦为资本炒作的牺牲品。
面对“历史会否重演?”的质疑,柔佛州投资、商贸、消费事务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李廷汉对此深表理解,但也强调两者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无需过于忧虑。

“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经验教训,为柔新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助其在未来发展中走出一条更稳健及更可持续的道路。”——李廷汉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进一步解释道,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侧重于快速发展房地产项目,柔新经济特区却是从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开始。
“目前柔新经济特区吸引的主要都是制造、物流和服务业,还没看见国外的房地产业者。而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人口增加和消费提升,以消费支撑经济的持续运转,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周期。”
目前柔佛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是5万令吉,政府的目标是在2030年翻倍至10万令吉,同时将柔佛的经济总量,从大约1600亿令吉增加至2600亿令吉。
他说:“若能达成目标,我们相信将能推动柔佛迈向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切实提高民众的购买力,但为避免人民在经济高速发展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我们也在致力探讨相关策略减轻人民负担。”

未来两年是关键
他坦言,最近确实收获了不少反馈,表示担忧柔新经济特区的发展,将造成成本上涨或是人力流失;事实上,这是柔佛长期面对的问题,不管有没有柔新经济特区,柔佛一直都受新加坡的汇率影响,是没办法避免的既定现实,但政府并不会坐视不管,要确保柔新经济特区能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
在他看来,至少在短期内可看见几项初步成果:
2025年,属招资关键年,大量投资入驻柔佛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2025至2026年,为基础建设的高峰期,建筑相关行业将十分活跃。
2027年,发展迎来转折点,因柔新捷运(RTS)将启动运行,高架智轨列车系统(E-ART)也将初步建成,各种水电设施等也将陆续完工。
累计逾300亿投资
针对招商引资的成果,李廷汉对2025年的表现充满信心。
因截至2月为止,已有142家企业表达投资意向,其中更有24家极有潜力能在数月内落地,投资额预计将能超过百亿令吉;加上已落地的近200个项目,投资额总计超过205亿令吉,两者合计将突破300亿令吉。而目前才4月,未来8个月的潜力不可估量。
据悉在这142家企业中,主要都来自制造、物流和数字经济领域。

官方三大推进方向
那除了招商引资外,其他部分又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据李廷汉透露,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但现阶段还无法给出具体细节,仅3大方向可分享:
第一、为增加投资者信心,让他们确信项目获政府有力支持与投资,目前正积极筹划一些,由政府主导投资的过百亿大型基建工程,譬如治水工程等。
第二、柔佛州务大臣早前宣布,将在3月底敲定交通疏导系统的相关审核工作,预计4至5月便可招标,以期尽快缓解柔佛的交通拥堵状况。
第三、大马与新加坡贸工部已就加强双边的经商便利度展开合作。
审批程序加速
当然,审批程序的速度与效率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此李廷汉表示,目前在柔新经济特区已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预计从正式登陆大马到取得相关执照,一般可在3个月的合理期限内处理好,因其中牵涉较多繁杂的程序,最挑战的是完工和合格证书(CCC),因有很多部门要去审核建筑安全性。

优先基建 稳固发展
目前可见政府主要都聚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不是政策规划,李廷汉解释道:“当前的全球政治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中美贸易摩擦,已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贸易冲突,过去我们常强调‘大马作为中立国家,是十分理想的投资目的地’的定位已不再适用。”
此外,东南亚各国也在积极推进改革,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单位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调整政策,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便成了现阶段唯一切实可行的选择。
尤其柔佛州的塞车情况十分严重,因此优先发展交通设施至关重要。
至于柔佛州的强项,包括数据中心、半导体、石化和化学,均是高资本、高耗电和高耗水的行业,因此一定要将眼光放远,针对2030年或2050年的水电供应做策划。

中小企借势崛起
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无可否认是为柔佛州,甚至是大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目前公布的优惠配套中,几乎都偏向吸引大型企业入驻,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小型企业,是否能在这场经济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并将如何受惠亦成了业界关注的议题。
李廷汉坦言,针对中小型企业确是没有直接的税务奖励,仅在发牌条件中明确列出,入驻企业须采用一定比例的本地原材料,并与本地的商家展开合作,目的就是要帮助中小型企业融入其供应链,最终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目标。
以过往的经验为例,英国家电制造商戴森(Dyson)入驻柔佛,可以说是技术转移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当时有不少本地的中小型企业,通过为戴森提供代工服务快速发展成大型企业,譬如说威铖集团和星光资源等。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还逐步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开创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当然,这仅仅是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电子制造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同样见证了大型企业落户柔佛州后所产生的显著带动效应,并充分证明了大型企业的入驻,不仅能有效促进本地中小型企业参与到制造业的价值链中,更能助力它们实现快速成长,进而推动柔佛州乃至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
拟推融资方案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参与,李廷汉亦透露,目前正积极与银行磋商,探讨为柔新经济特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关贷款的可能性,譬如以大型企业提供的工程合约为担保,帮助中小型企业获取更有利的贷款配套。
“据我们了解,已有数家银行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我们同时也在探讨政府在其中扮演协调角色的可能性。”
在新加坡,马来亚银行(Maybank Singapore)已率先宣布,将为在新柔经济特区投资的新加坡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的跨境服务,包括了资金转移和优惠贷款等;大华银行(UOB)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方案。
他坦言,在税务减免方面,目前尚未展开深入讨论,因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尤其税务减免会对国家收入产生影响,所以还需要再综合评估。

错过即失良机
总体来说,柔新经济特区能不能成功,需要各方积极配合与支持。
李廷汉强调,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我们错过了,这些投资者就会转向其他国家。
“当然,我们也需要增强公众对柔新经济特区的信心,让他们了解这不仅将惠及国家,亦与大众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但我们发现似乎有很多人仍然存有许多疑问。”
尤其近期一项民调结果显示,许多人对柔新经济特区略有耳闻,但对其具体内容却知之甚少,这表明他们仍需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充分了解特区的设立目标,以及它将如何推动柔佛州在未来5年,乃至10年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因此,政府不仅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共同传播柔新经济特区的价值,同时也会在年底协同新加坡举办一场大型论坛,从政府的角度向广大群众介绍柔新经济特区的具体动向,并从现在开始草拟一份详细的蓝图,全面阐述柔新经济特区的长期愿景、战略定位和目标等。
“我们需要具体地告诉投资者和大众,5至10年后的柔佛州,或柔新经济特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譬如10年内会有100家高影响价值的公司,到柔佛州设立据点、营运或生产中心,并会创造2万个高技术和高收入的就业岗位,甚至是其他的发展可能性。而不只是笼统地说,加强我国的竞争力,改变我国的经济面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