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的告别:家庭生死教育的预备与实践

生命的终结不仅是个人的告别,更是整个家庭共同经历的生命阶段。(取自Elements Envato)
文:黄秀丽
当爸爸确诊血管性失智症后,我和家人便将父母接到家中一起生活。这五年半的照顾历程,见证了爸爸从中期失智,逐渐发展到晚期失智的过程。从最初还能自理,到渐渐忘记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体功能一点点衰退,最终失去自理能力,成为长期卧床的病人。
这过程,就像一点一点地失去爸爸。看着他逐渐迈向生命的终点,哀伤,仿佛在他生病时便已开始。我们能做的,就是陪着妈妈一起了解病情,以祷告守望,并尽力给予最好的陪伴和照顾,减轻爸爸的不适。同时,我们也开始与妈妈及家人商讨,为爸爸的后事预做决定和安排,并帮助妈妈调整心境,预备面对最终的告别。
陪伴爸爸的最后一周
爸爸生命的最后一周是在医院度过的。他因肺部感染发烧入院,随后医院告知爸爸的病情恶化,进入临终阶段。院方安排家人前来探访,并询问爸爸的临终意愿——是否希望回家离世。经过商量,我和妈妈一致决定让爸爸留在医院,安静地走完最后一程。医院有氧气供应、医护人员的观察、全面医疗设备,还能提供缓解疼痛的药物,减轻爸爸的痛与不适。
陪伴的过程,我负责留在医院照顾爸爸,而两名妹妹则负责陪伴妈妈,安排探访时才带妈妈来医院看望爸爸。这样的安排既能确保有人全程陪伴爸爸,也能兼顾妈妈的身心需求。为了保持足够的精神和体力,我选择晚上回家休息,隔天清晨再前往医院继续陪伴。爸爸始终处于昏睡状态,也无法进食。我们能做的不多,只能为他抹身,希望能让他舒适一些。
爸爸多日高烧不退,氧气需求逐日增加,心跳则逐渐减弱。在医院的日子,妈妈和家人让我担任主要决策者。我联系了主持丧礼的牧师,安排好丧礼程序、诗歌等细节。在牧师朋友的引导下,我带领家人们在爸爸耳边道别,说出他们想表达的话语。尽管爸爸因失智和昏睡无法回应,我们依然尽力,做好所能做的每一件事。
陪伴的第七天清晨,医生来电通知爸爸已安详离世。当时,我正准备前往医院。通知家人后,妹妹们陪伴着妈妈,我和先生则前往医院处理相关手续。医院的流程迅速而井然有序,殡仪馆负责人也很快抵达医院太平间协助安排。
我们选择了比较不同的方式——只安排一天追思礼拜。主要考量是,避免家人过于疲累。整个过程,从医院的陪伴到丧礼、出殡、火化及骨灰撒海,都顺利完成,也符合爸爸失智前的意愿。在家人的陪伴里,妈妈算平稳地度过了哀伤期。而我,尽管内心伤痛和疲惫,却没有流泪。或许是因为这几年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尽心尽力,没有留下遗憾。
生死的预备与意义
生命终点的预备和丧礼的安排因家庭而异,没有固定模式;关键在于,选择最适合家人和病人的方式,让生死两相安,彼此得以释怀。生命的终结不仅是个人的告别,更是整个家庭共同经历的生命阶段。
在这段陪伴与预备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表达爱、珍惜每段关系,并在信仰的盼望中继续前行。作为基督徒,我们深信,生命的终点并非结束,将来,我们必能在天国与爸爸再相聚!
涉嫌在家刺死妻子 88岁失智翁被控谋杀
(新加坡6日讯)涉嫌在住家刺死74岁妻子,88岁失智翁今早被控谋杀。
这起谋杀案于昨天凌晨12时许被揭发,地点是新加坡武吉班让柏提路第137座组屋的一个单位。
88岁被告利达威(Ridawi Bin Morsudin)今早坐着轮椅,通过视讯被控一项谋杀罪。
根据控状显示,被告被指在前天(4日)傍晚6时40分至6月5日凌晨12时58分之间,在上述地址谋杀74岁女死者阿米娜(Aminah Binti Abdul)。
控方申请将他还押在樟宜医疗中心接受精神评估,看他是否明白自己犯下罪行的严重性,以及是否有病况。
法官批准申请,案展6月25日过堂。
警方昨天傍晚发文告披露,接获求助通知并抵达现场后,发现一名74岁老妇倒卧单位内,随后被医护人员宣告死亡。调查显示,被告与死者认识。
据悉,两人是夫妻关系。
根据刑事法典302(1)条文,谋杀罪名一旦成立,老翁可被判死刑。

警方大规模封锁单位并带走多样证物。(新明日报)
邻居:曾因迷路被警察带回家
老翁近年失智,曾因迷路需要警方带他回家。
邻居昨天和今天走访现场,邻居王先生(45岁)说,他去年12月看到警方护送老翁回来,当时对方还能用拐杖走路,但从今年开始就需以轮椅代步。"通常如果他出去迷路或失踪,旁边单位的女佣会报警。"
他透露,老翁过去会打理家外面的杂物,但得了失智症后就很少这么做,更多是待在家里。
"我不时会看到门外挂着外卖食物,可见孩子还是很关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