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

过年何只插梅花?

文:黄子

五六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初的文艺小说,因为离二战还不远,举凡被战火摧毁的国家,废墟还在重建或待建,百废待举,人民还在贫困中挣扎求存,许多人早上醒来,米缸没米,必须张罗去借去赊。因此,一碰触过年的题材,总是年年难过年年过。

在早已停刊的《当代文艺》,读过一则短篇《插枝梅花便过年》,写一对流落香港的贫困夫妻过年,什么都没有,只能到花市买枝梅花在萧条的四壁,点缀春节气息。原来是郑板桥题画的诗句: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

过年过节往日百态

这反映的其实是自古以来,不分中外,过年过节,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境况。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等,世界级文豪的小说,写平民穷人,过圣诞节感人至深的是朋友、夫妻、邻舍之爱。

教会有位长辈,说她在兴化乡下,一年365天,天天吃番薯,餐餐吃番薯,只有大年初一,才吃一碗白米饭——没鱼没肉没菜。问她为什么不种?你种了,人家来偷,所以大家都不种!可怜之人,总有可恨之处,此言不虚。贫穷的理由千百条,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啊。怪不得主耶稣要说,“要知道,你们总是有穷人与你们在一起,但你们不总是有我”。

穷人办不起年货、裁不起新衣、蒸不起年糕,连春联也贴不起,没什么好忙的,山村野外,不缺梅树梅花,折一枝插在破屋陋室,也就是新年了。

我们年幼时,新村里最糟的情况是拖到除夕那天,才去杂货店把一年的旧帐还清,然后办年货。比郑板桥更早的徐渭、徐文长,民间传说,他可是历史上最会搞笑的人,自嘲“几间东歪西倒屋,一个北调南腔人”。

他的《除夕》诗: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
几声爆竹轰难醒,哪怕人来索酒钱。

他欠的不是养家活口的粮食,欠的是酒钱。如果他不是大才子、大文人,大家都会觉得这是酗酒“装疯”赖债,不负责任;人们只会觉得无耻,活该贫穷,不会同情只会不屑。

倒是更早的唐寅,唐伯虎,千万别让戏曲、电影塑造的形象所误导,现实生活中唐大才子可没那么风流倜傥,像个花花公子,一见美女就卖身为奴。有年除夕,他口占一绝:“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大年除夕,大才子有没有饭吃,不知道,总之,到了大年除夕,他简直就像不食人间烟火,开门7件事,全都不关他家事,穷也要开心。所以家家户户忙过年,他则可以清风明月属闲人,无鱼无肉,甚至是否开得了年夜饭也不知,但傲霜雪的绝色梅花,却是秀色可餐。

我们父辈祖辈再穷,在南马一带,童年过年有鱼有肉,福建人海参猪脚必备,还有共同的甜美记忆——隆栈出品黑瓶装的沙示水,那是新年的味道。

上帝的眼目眷顾

人类数千年来,数我们这一代人,碰上过年过节,才有鱼有肉,直到天天都有鱼有肉;一年到头,有穿不完的名牌,常换新车,还Everyone Can Fly地飞上天;而过年,不是插枝梅花就算了,今年,更要为被关了两年而加倍地报复性消费!

这一切不是偶然,是必然,是创造宇宙万物,决定国家兴亡,人类历史进程的上帝,决定让我们生在这年代,这地方。除了感恩,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上帝的眼目眷顾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反应

 

牧羊人

看短片谈人生,迎圣诞

文:何玲慧

看电影是大马人一般的休闲活动,记得小时候,家人都会安排一个月至少看一部电影,然后,在饭桌或日常的闲聊,说一下观后感。我那个年代还要排队预购戏票,随着科技发展,有了电视和和录影机后,我们开始留在家里看不同的戏。后来电脑的发展加上互联网,优管视频的出现,不同的手机App 出现,只要打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下载不同的影片。

于是,看电影这种休闲活动变得更个人化,在公共交通里,很多人都是低头族,阅读信息、电子书,也可能在追剧;个人的休闲活动,不像我们以前的年代可以和父母、朋友一起交流看电影了。

其实一起讨论电影的故事和情节,让我们可以交流不同的价值观,促进彼此的了解。电影也会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意义,激动情感,促使我们爱,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与人分享观赏

2010年以后,开始了有微电影及短片的制作,时间从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设有不同的主题故事情节,制作过程同样有演员、有台词、有音乐、字幕等,然后在网络上播放。这些短片若有经过好的设计和处理,都很有水准,合适与人分享观赏交流。

当我们想到圣诞节时,很容易联想到欢乐、平安、礼物、圣诞树、不同的灯饰、团聚、假期,旅游等等。其实圣诞是有更深层的意义,它带有一个力量,让人有机会彼此连结,在面对不同苦难和冲突的世界中,圣诞节诗歌所表达的盼望和平安,也让人期待平安。

今年的圣诞节,我想介绍一些短片让大家观赏,也可以和亲友交流圣诞节的意义。

第一部短片:《Christmas Truce·圣诞节的休战》

这原是一部电影,但其中有一部分的情节被剪接成短片,说到在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诞节,有士兵用风笛吹起了《平安夜》,随着风笛的音乐,在英德军队的战壕里,越来越多士兵加入合唱。后来彼此走出壕沟,跟敌对的阵营交换礼物如香烟、酒,甚至分享随身携带的家人照片。最后还有足球赛。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停战指令下,英德双方交战的军队自动放下武器,相互拥抱,共庆圣诞。

第二部短片:《Respite at the Christmas·圣诞节的歇息》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拍摄成的短片,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德国家庭住在亚尔丁森林区,为了避开战火。母亲Elizabeth和儿子Fritz 正准备圣诞节晚餐,等候爸爸回来。结果爸爸没回来,出人意外,来了一些不速之客。首先出现的是美国士兵,扶着受伤的队友要求留宿。当Fritz 正布置餐桌时,又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国家的德国陆军,他们与队友走散想留宿一晚。虽然母子非常惊慌,但母亲还是定下心来欢迎他们留宿及吃晚餐。不过她告诉这些德国军人,现在屋子里有其他的客人,是他们不欢迎的。

母亲很严肃地告诉德军,如果要在她家里做客,就要遵守她的家规,放下武器,于是他们把武器放在门口。其中一位德军也去检查受伤的美军伤口。所有人坐下准备吃饭时,母亲做谢饭祷告,美军德军也开始放松心情一起用餐,互道圣诞快乐。天亮时,德军美军准备离开上路,德军也指示美军,如何避开德军防线回到自己队伍。

第三部片:动画短片《When You Broken Inside·当你内心破碎时》

这是一部很适合家庭成员观赏的短片,故事情节说到一个小女生在画画时,给朋友嘲笑而有破碎的心。接着她经过一家礼品店,正要触摸这个礼盒时,受到店主的斥责,更加深脸上的伤痕。她回到家想找人安慰,但是发现家人也是伤痕累累。当她感到无助时,有一个人送给她一个礼物,就是爱的心。当这个爱的心进入她的内心时,她得到医治,也得到力量,拥抱遍体鳞伤的人,而他们也得到医治。

第四部片:《耶稣诞生的故事》

在圣诞节里,我们不能不观赏有关耶稣诞生的故事。如果要完整了解耶稣的生平故事,可以观赏以圣经《路加福音》为根据拍摄的《耶稣传》。这部影片已经被翻译成千多种的语言,它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上面的短片节录自《耶稣传》,主要说到耶稣的诞生是奇特的,祂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祂被预言要在伯利恒出生,祂有君王的身分,却不在皇宫出生,反而在马槽出生。当祂出生时,天使告诉在野地牧羊人会有一位救世主在马槽降生,牧羊人就按照指示找到了耶稣。

在今年的圣诞节,希望透过以上不同的短片,让你可以与人更多的连结,与人分享上帝的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