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佛教禁赌吗?/廖国民

风声雨声:廖国民

近日因为吉打州政府议决不再更新州内的赌博营业执照,于是又在国内掀起赌博话题。

我又听到有人提出一个引人叹息的说辞:赌博是华人文化,政府不该禁止赌博。当然对我而言,我更关心的还是佛教是否禁赌?

明显的,佛教基本戒律中,五戒乃至八戒里都没有明文的“不赌博”戒律。然而有人认为第五戒可以引申包括不赌博,因为第五戒为“不服用任何麻醉意识而导致我们犯错的酒或麻醉品”。而在一行禅师的重新诠释中,他还把第五戒包含“不再摄取含有毒素的食品和其他东西”,也即是任何会麻醉意识的事物都是禁止的,这应该也包括赌博。当然这是指那些沉迷于赌博(即俗称烂赌)或染上赌瘾的人。另外,也有人主张在八戒中的“不歌舞倡伎”其实也包括了赌博,而且不只是上瘾的赌博,还包括一般娱乐的赌博,或我们喜欢美其名的所谓“小赌”。

佛陀在《善生经》里也提到赌博是“恶行”。佛陀说由恶行引发,会导致我们蒙受经济财物上的损失的有: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排在第二的博戏也即是今日所说的赌博。佛陀在同一部经中也进一步指出赌博会带来六种过失,即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

倾家荡产欠赌债

俗话说十赌九输,因为赌博损失钱财的事,我们时有所闻。甚至因此倾家荡产并欠下一大笔赌债,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赌博会导致我们财富日减无疑是很好的劝告。而且即使有时我们偶尔赢了一回,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因此满足,而是继续赌,甚至可能因此赌得更凶,直到最后我们把原本的本钱也输光。

赌博除了给我们带来财务上的损失,也会折损我们的信誉。一般上我们对于嗜赌的人都比较缺乏信任,他们自然也不太会得到他人的尊敬,甚至也必然会遭到他人的责备,特别是关心他们的人。于是他身边的亲友甚至家人都会对他敬而远之。更犹有甚者,嗜赌的人还会生起其他恶念,比如想用不当的方式或欺骗的手法在赌局赢钱。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因为赌博而犯下其他戒律。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我们也不难发现,赌博其实是在助长我们的贪嗔痴三毒。最明显的自然是贪念。赌博的人几乎都是因为贪财。当他赢钱的时候,贪念受到滋养,于是他们会继续赌。当他们输钱时,贪念会套着他们,诱惑他们继续赌,期望可以把输的钱赢回来,结果往往是越输越多。当他们一直输的时候,嗔心就会生起。最后他们可能会被自己的嗔恚心和贪念控制,让自己无明生起而犯下更严重的戒律,如杀、盗等等。

据以上所述,我们应该可以总结说,佛教没有明文在戒律中禁止赌博,也许我们可以因此辩称说佛教没有禁赌,但是其实我们也很清楚的看到,赌博绝对不是佛陀所赞许的行为。

因此我认为赌博是佛教徒都应该远离的行为。当然就像饮酒一样,必定会有人提出说只要不嗜赌,作为消遣的小赌应该是可以的。我也许无法说他们是错的,但是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有嗜赌的人,应该都是从小赌开始的吧?

 
 

 

反应

 

登彼岸

糊里糊涂的“佛教徒”

文/图:明吉法师

过去,本地的一些佛教团体为了厘清附佛外道和正信佛教的区别,而召开清流论坛讨论有关事宜,并在媒体上传播讯息。然而,令人感到讶异的是居然有一些“佛教徒”不以为然,认为佛教团体指责(有些人认为是骂)附佛外道是不理想的行为,他们认为只要把自己做好就好了,不须要理会附佛外道的事情。

其实,佛教是讲求“和合”的团体,我们都不希望谴责别人,破坏彼此的关系。然而,附佛外道冒用佛法的名誉,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歪曲佛理,令不知者受骗,这是为何正信的佛教团体要对大众作一个交代,表明立场,以免大家被蒙骗。至于,在传播正确的讯息后,收到资讯的人还是自愿投入附佛外道的行列,那是他们个人的选择,并非佛教团体可以主导的。

放任姑息的态度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因为自己的私欲,妄想利用自己的神通号召力,提出异于佛陀的主张,想要取代佛陀在僧团的地位。佛陀知道后,并没有像现代人所谓的“佛系”之类的“随缘”,或是某些所谓的“佛教徒”那样不予反对,反而是坚定地派遣他的左右手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去向护法居士说明提婆达多破和合僧的问题,一点也没有“随缘”,放任姑息的态度。

由此可见,这些为附佛外道说活的“佛教徒”其实对佛教是相当的无知的,他们挂着“佛教徒”的名誉,却不懂得辨别是非,让人感到可悲。希望这些糊里糊涂的人能真发心学习佛法,而不是停留在佛法的门外,成为了只懂烧香拜佛求平安的门外汉。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