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养心养德养身之道

文:颜爱心                                           

佛教所讲修持是出世之法,世俗所说修养是入世之道。

“修”就是指修身之举止行为,仪态礼节;“养”是指养心之端直正念、浩然正气。红尘中学佛的我们,要修行但若没有修养,如何进一步谈修持佛法,又怎能有所成就?如果没有良好的修养,也必定没有精进的修持,如果没有入世修养以为根基,则所有出世修持就尽若空中之楼阁;佛教徒要是有良好的修养,那无疑地,他在修持佛法上踏上了成功的一大步。

出世法说持戒律,入世法则说做人处事的修养,佛教的修养,是从学戒,乃至持戒而得;依佛教三无漏学,戒、定、慧而言,戒能生定,定能发慧,戒律为一切修学佛法的先导。

修养对于学佛的行者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的修养首先就是自律,也就是落实“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训练积极向善,约束向恶的功夫;以善养德,把自己的心性向着善、向着清净、向着光明去,不让自己和心性向那恶的、染的、黑暗去。

如此,养好德,养好心,养好身,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处事,保持心态和谐平衡,维持平和养性摄生。这样我们身安稳,心安定,也就身心康宁,也为养生之道,垫下扎实的基础。

精神养生不重视

中医理论体系,注重天人合一,注重养心养德,以此为养生根基;强调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最重要的是养德,这与佛教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反观现在推崇的养生,大部分以食疗养生多,对精神养生不够重视。

中医讲“内伤七情”或者“七情内伤”,即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是情志过度,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就会紊乱,此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七情学说,注重精神修养;养生家都说养生必须养性,也就是我们的性格品性脾气修养,还有德行情操,都要有深度与厚度,情商平稳和谐。这样养德修心性,可以避免若“心”病了,“身”受影响而也会病。

我们的一生,总有想做,做不到或做不完的事,总有事与愿违的时候,总有看不透的事,总有看不惯的事,总有一些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事在心里,从而烦恼忧愁,牢骚怨气满心满腹,影响心身健康。

淡然面对欲望

《黄帝内经》里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生活在这红尘中,不可能没有欲望,要学会调控人生欲望,培养感恩与知足的心态,愉悦淡然的面对适当欲望的满足与欠缺。

精神内守好,外在干扰是不会来,或不会影响我们的,这也是养德的基础之一。

德包含于涵养,心态的淡然程度,只有本着“德全而不危”心态,以养心养德,让我们拥有高尚人格情操,个性善良、为人正直坦荡,积极乐观,意志坚定,且时时保持一个正面平静,愉悦与感恩的心态,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这好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

自律,守护好心,管好身行,就会处处是美好,积德行善施恩泽。

所以,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从养德、养心开始,养好了德,品格会越来越高尚;养好了心,心里会越来越清净;德、心、都养好了,就是身心俱健的基石,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们就是一个身心健康安宁,幸福快乐的人!

 
 

 

反应

 

副刊

老板/主管的道德修养

很多老板都自私,口里满囗仁义道德,骨子里奸诈小气,只为自己的利益和个人的私欲来经营企业。做得上老板或主管这位子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才”,可能天生就有一个厉害的脑袋和脸蛋,再加上后天磨练回来的一口流利又圆滑的口才。远看山不是山,近看人不像人,人比任何动物都更可怕。

有些领导不懂感恩,不懂得承担责任。对于这种毫无责任感的人,在遇到困难时,第一选择就是逃避。找别人做挡箭牌,在犯错误时,总喜欢推脱责任,当你向他追究时,他会有各种理由说不是自己造成的。你会发现每次和他合作,如果出现差错,他就会说不是他造成的,错的都是别人。



这些老板的眼里只有利益和利润,所以我们要带眼识人,更要的是跟对老板。老板的品德和素质非常重要,才德兼备文武双全才能带领团队迈向成功的未来。

很多人认为华人只重做人不重做事,或者先把人做好再谈把工作做好。其实不是,我们应该透过好好做人来把工作做好,必须做人做事兼顾并重,这才是良好的管理。

做好人本身的价值不高,能把好事做出来,才有真正的贡献。有人才有事,有好人才能做好事。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而终点则是安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透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来教育他人。

拿督雷智雄

伦理管理密不可分

管理一方面讲求伦理道德,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因管理是外在伦理,而伦理却是内在管理,两者密不可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为什么没有立业这一个重要的项目?这并不是古圣先贤的疏忽,更不是往昔经济不繁荣、各行各业不发达的缘故,而是透露出一种非常要紧的信息。



管理既然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一切以修己为起点,那么修己就成为管理者的必具修养,不但不可等闲视之,而且不能够口头上说说,实际上不重视。没有修养和素质的领导必须换掉,企业才能迅速发展。

许多跨国企业的领导人,如果做得不好,一定被“换”掉;假若做得很好,很快就会被其他能者“挤”掉。这种现象通常会出现在一些国企或世界排名大企业中。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很多企业都会定时更换新的领导班子,以防贪汚和滥权的问题发生。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