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上的莲花


玉萍送的“walk with me”T恤。
文:心然
我其实与玉萍不熟,之前受邀出席过佛青办的一些论坛,现场曾见过玉萍。她个子高瘦,但总是一张笑脸,予人很亲切的感觉,但好像未曾好好交谈过。
日前从面簿知悉她去世的消息很惊讶,并从一些悼念的文字中,慢慢梳理出,原来自己与她也有一些直接与间接的因缘。
当年《登彼岸》策划过好几期有关死囚杨伟光的特辑,以探讨佛教对死刑的看法。原来玉萍当年也极度关心此议题,并曾呼吁民众参与系列的声援活动,这展现了她对边缘与弱势群体的悲悯。
当年有机会参与一行禅师来马带领的禅修活动,让我有机会亲睹一行禅师的“真面目”,与一行禅师一同经行、共餐,深刻感受到一行禅师的专注与温柔,而玉萍原来是促成此因缘的最大功臣。
再后来,出席观赏有关一行禅师的纪录片《与正念同行》分享会,玉萍是重要的负责人,由她穿针引线。前几天在衣橱看到“walk with me”的白色T恤,才猛然记起这是当年出席观赏会时,玉萍亲自送给我的,而这件衣服我常穿,也特喜欢。
病重去世 无比震撼
前两年在面簿成为玉萍的“面簿朋友”,因此会看到一些关于她的讯息,也知道外表瘦纤且年轻的她竟是运动健将——马拉松、越野脚车赛甚至铁人三项都行,并还是几个孩子的妈妈。因此获悉她突然病重并去世的消息,的确是无比的震撼。
连续几天,一静下来,她的样子与“无常”两字不时在脑海涌现。
3年前,一直相依为命的母亲走后,个人面对了蛮长的“身心不安”与“情绪挣扎”,导致在社交与工作上都面对一定程度的压力——工作上会易与主管擦抢走火,而朋友上关系变得紧绷,常不知觉将朋友当情绪垃圾桶。因此玉萍的“悄然告别”,让我体会到一些忧虑与惶恐,其实在面对“无常”到来时,没什么具体意义。
因此玉萍仿佛也成为我的无语良师,用“离开”来教会我有关生死的功课,更希望自己日后能以较优雅的姿态,在职场与人生舞台上退场。
我想,日后每当我穿起“walk with me”的T恤时,会忆起玉萍与一行禅师,心想此刻他们也正与我同行,而遍满虚空的佛菩萨也是。然后告诉自己,即使日后再经历灵魂的暗夜,或当下完全暗黑,眼目无法触及微光,但会深信“佛的光明”仍在,始终都在,永远都在。
祝愿经常“送你一朵莲花”的玉萍,此刻化身成极乐莲池的莲花,花开见佛,他日回来再度曾与她有缘或日后与她有缘的众生。
走笔时,刚好遇上国内的行动管控令再卷土重来,老百姓势必又要面对痛苦的身心考验,尤其是底层与边缘与弱势群体,更是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祈愿深陷疫情影响的众生以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在断垣颓壁中守望春天 ——重看《小城之春》杂想/心然


“中国电影节”主办单位蛮贴心,为《小城之春》设计了精美的纪念明信片。(摄影:刘衍应)
去年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在都门举办的“中国电影节”,所选的片子素质不错,其中有部影片特想观看,那就是被誉为开启中国诗化电影先河的《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其实在小荧幕看了数回,但每回重看依旧惊喜折服。
《小城之春》是1948年的电影,导演为费穆。故事讲述中国南方某小镇四人的感情故事……电影当年推出被冷落,在文革时期还遭受批判,但是“金子”终究会发亮,经岁月洗礼后,其艺术价值获肯定,曾被选为 “中国电影一百年最佳华语电影”之首。
《小城之春》表面讲述纠结情爱,但背景是国共内战时段,讲述人面对新与旧,在选择上的艰难与迷惘……戏中只有5个人物(另加一只鸡),但电影用画外音的独白来展现女主角周玉纹(韦伟饰演)的内心世界,而开始与结束是一样的场景,如此的镜头处理前卫极了,而整部戏仿是女主角记忆视角的个人回溯……

1948年的《小城之春》被誉为开启中国诗化电影先河的经典电影。(取自官网)
一生郁郁不得志
女主角周玉纹与受身心病困扰的丈夫戴礼言感情不融洽,夫家虽曾是大户人家,但经过战乱变破落,家里还有丈夫的妹妹戴秀以及老管家老黄。
玉纹每天在城外的断墙散步,那是她消除郁闷的出口。然后丈夫的好友章志忱来访,对方是她昔日相恋的情人,而正值少女怀春的戴秀也对远道而来的志忱产生爱意。于是一场复杂的四角关系,暗流汹涌……
导演费穆在1949年中国解放后南下香港,一直没返回上海。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死在香港,离世时才45岁。
影片有两首歌曲都是王洛宾的名曲:当戴秀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时,她对志忱的情愫瞬间开花……当四人在湖中划船,两兄妹齐哼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玉纹不时往后向志忱“留恋地张望”,她的心湖也被船桨撩动起阵阵涟漪……导演对人物性格的设置极其细腻,感情也非常饱满。(四人出游时,志忱还主动迅速牵了玉纹的手,那是蛮经典的一幕)。
韦伟在片中成功演绎出女主角复杂的内心情感,让人印象深刻。她也在中国内战时到香港发展,至老至死。
个人因电影观赏会因缘认识了温其辉老先生,在转职掌相命理的他,之前在香港左派电影担任过摄影师。

温其辉(左)曾在韦伟(右)主演的影片中任摄影师。(图由温其辉提供)
对韦伟评价很高
他与我分享当年曾与韦伟合作过。他对韦伟的评价很高,有教养且对人热诚相待。回马后,他与韦伟一直保持电话联系,后来因韦伟耳朵不灵光没法通话。他分享当年韦伟曾来电打趣地说:如果有天过来马来西亚,你替我看看掌相,看我晚年的运程如何?
去年韦伟以101岁高龄去世,温老先生感叹中国电影史上如此重要的人物,但海内外媒体的报道都很少。他也表示没机会见到费穆很遗憾,他非常欣赏其作品,不过费穆的女儿费明仪倒见过几次,她后来成为了香港著名的歌唱家。
以《蓝风筝》一片闻名的中国导演田壮壮于2002年重拍《小城之春》向费穆致敬,并找来中国作家钟阿城负责改编。或许其作品无法超越前作,但也拍出另一种风格。
《小城之春》最后还是给了4位主人翁一线希望。幕终,戴秀与老黄送志忱离开小城,玉纹与自杀不遂的丈夫重新修补感情,两人同站在城墙看景……四人仿佛守望到春天的到来,寻找到属于他们各自的新生——冬天去了,春天必然到来。

中国导演田壮壮为向费穆致敬,于2002年重拍《小城之春》。(取自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