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吃”食物 别有一番凉菜风味
长午饭|廖朝骥(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
在马来西亚,尽管气候一年四季都如同夏天,我们却并不常见凉菜的身影。按道理来说,因为经常需要消暑,应当会有各式各样的凉拌菜、凉菜或冷食。
然而,我们好像把“凉”和“冰”视为同义词。
比如说,八宝冰、六味冰、红豆冰、煎堆、雪糕冰淇淋等都是我们的喜好。因此,凉食在我们心目中,似乎总是和甜味联系在一起。记得在喜宴酒席上,最后一道菜常常是罐头冰龙眼及海底椰,上桌后大家就知道可以散席了。
我们奉行热吃,少冷吃,明明热得冒汗,也要“烧烧吃”,喝不注意就会被烫破嘴皮的热粥。我家尤其如此,特别是梅桂姐,无论是中午吃剩还是晚上继续吃,都会翻炒或蒸热。这个习惯影响了我,即使是滚烫的食物也不会让我却步。人们看到我这样吃,经常会觉得像是在表演特技,偶尔也有朋友提醒说这样容易得食道癌。

凉拌菠菜香菇:热水煮沸,加一些盐及食用油,放入菠菜汆烫一会,拿出。金针菇及切片香菇一样,时间不要太久,用力挤干菠菜及金针菇与香菇,然后随心情,可以拌入麻油、文冬酱油、蒜米、辣椒、盐、味精搅拌均匀就是一道舒食。(吃辣者可以用辣油)
“鱼冻”的滋味
有些朋友至今家里还有不吃隔夜菜的习惯。我曾去一位长辈家做客,他们是大户人家做派,虽然子女都在海外生活,但每一餐依然不留剩菜。吃不完的话,主人家会立即打包让我们带走。又吃又拎,要不是拿汀坚持,我还是会脸上发热。
没吃完的蒸鱼,如果放进冰箱,鱼盘里会形成“鱼冻”,这是非常好的下酒菜,也可以单独享用,口感滑嫩而弹性十足,像吃咸味果冻。

吉隆坡四川江湖菜馆的川味拌猪蹄。
包子冷吃极好
关于“冷吃”,我是在读了舒国治的文章后才认识到。很多食物在上桌时是热呼呼的,但冷却后别有一番风味,例如包子。搭乘长途巴士或火车时,携带几个已热包子待它凉,作为旅途食物是极好的。这些包子面皮吸收了汤汁,肉馅不油腻,即使掰开也不漏汁,与一壶热茶相伴,看着窗外景色,一阵发呆,手干爽。
我们喜欢用咖啡沾油条吃,也会把油条泡在肉骨茶里。这两种吃法都是我所在城市对油条多样化吃法的贡献。受到南京人吃法的影响,油条凉了之后,蘸点酱油吃,单吃会有点油腻,但配上白粥则是绝配。
过去,我们很少吃生的蔬菜和瓜果,最常见的就是切片黄瓜,用作白切鸡、烧肉或烧鸭的配菜。黄瓜爽口,有助于中和食物的油腻感。
至于凉拌黄瓜,我是到了台北才品尝到了用醋、辣椒和糖拌制的版本。在台北,凉拌黄瓜、海带、萝卜、以及高丽菜(包菜)都是常见的凉菜。不论是面馆还是餐厅,这些凉菜都会预先拌好放在大盆里,供客人自由取用。

自创凉拌菜豆:去冰箱翻一翻,看有什么打包拿回来,但是没有用的鸡饭、烤鸭、寿司的辣椒酱、酱油、调味包,或是加上瓶瓶罐罐里的调味料,加上蒜末、姜末、辣椒切碎,甜辣咸自己随意。

学生中也有拌凉菜高手,这是学生商亮中自创的麻酱拌长豆。
自家凉菜配方
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凉拌蔬菜配方,这些都是触动游子心弦的家常味道。反观西餐中常见的凉拌沙拉,尽管有多种酱料“穿搭”,我还是觉得像是兔子在吃草。
后来,我尝试了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逐渐开始接受和欣赏凉食和生食。
大多数生吃海产,我都能接受。当我尝到宁波的生腌咸蟹,就爱上了那透明的蟹肉和柔滑的蟹黄。在汕头的街边摊位,看到各种生腌的小螃蟹、濑尿虾(皮皮虾)、毛蚶(血蚶)、草虾、生蚝,尽管知道明天可能会拉肚子,我都手口不停,破壳吮吸。
卤味可以算是凉菜的一种,但为何在马来西亚它并没有如其他地方那样流行,卖熟食卤味的小店并不多见呢?无论是有客人来访或是自己嘴馋,只需让店家切点猪头肉和猪耳,餐桌上就增添了两道凉菜。比如新山的粿条仔,其中的卤水猪下水非常适合带回家作为凉菜享用。
所以,莫家浩君,下次到加影来,别只聊粿条仔的掌故,记得给我切两条大肠、一条三层肉和一条粉肠,当场就吃。

南京江宁卤菜店里的糯米藕。
卤菜重要流派
我们通常吃的卤菜往往以红烧为底,慢慢焖煮而成,无论是炒糖色、加老抽还是辣油,这类卤菜的颜色多为深红或枣红。
然而,在福建和潮州地区的卤味中,因为大量使用老抽和晒油进行调色,出锅的鸭子或猪肘都是黑得闪亮。在我个人的美食记忆里,这种深色与卤味密不可分。
然后,也有像南京盐水鸭这样的“白卤”美食。
我在南京居住过的马来西亚朋友中,几乎没有多少人像当地人那样对盐水鸭情有独钟。在南京,这种盐水卤制已成为卤菜的一个重要流派。大街小巷里的卤味店铺五花八门,从盐水鹅到猪头肉、猪耳、鸭胗、猪蹄,再到猪尾巴和猪舌,应有尽有。
看着这些整齐排列的、颜色略显苍白的猪器官、鸭、鹅,真的就像是生物解剖课的实验结果。
每当准备吃它们时,心里总是有点儿负担。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茹毛饮血,吃生肉啊!

姜末黄瓜食谱
最近爱做的姜末黄瓜,做法很简单,姜末黄瓜材料如下:
·黄瓜(去皮去头尾去心)
·麻油少许
·2克盐
·4克味精
·15克醋
再放入切碎的姜,装盘上桌。
菊花脑/香椿/马兰头 南京人这样吃野菜

秘制麻油湘辣皮蛋、蒜薹炒肚条、雪菜小黄鱼、卤水老鹅、白灼对虾……几道菜就满了一个小饭桌。
长午饭|廖朝骥(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
我对南京是有偏爱的。作为旅客的我,第一次去南京,还是因为官方活动,吃了一桌淮扬菜的大宴。清炖狮子头、鸡汁干丝、文思豆腐还有鲜美的鳝鱼等各式名菜,满满一个大圆桌。宴请方是当时江苏省省长,那还是21世纪初,胡锦涛李克强年代,中国还流行铺张式的宴请。对淮扬菜为何叫作“功夫菜”,印象深刻。
后来,我常去南京因为岳家就在哪里。每一年的探亲旅程,都是名副其实的“坐”女婿。坐在饭桌上等着吃妈妈(岳母)煮的菜。可能是习惯使然,又或是出于个人对厨子的尊重,举凡做客,我都屁股黏在椅子上,从头吃到结束,宾主尽欢才走。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我会提早到,去厨房弄一弄,或是就在饭桌上边等边聊天。
因为有了南京女婿的身分,多了许多机会到南京人家里做客,吃了好一些家常菜,印象最深的就是岳母的红烧羊腿、白菜狮子头、干切牛肉、熏鱼、卤鸭翅,还有到了春夏天,家家户户都爱吃的野菜——菊花脑。一锅水滚开,扔一把菊花脑,赶快打个蛋,撒点盐,就是一锅菊花脑汤。

卤水老鹅。
淮扬菜川菜东北菜
前不久应邀去厦门大学、宿迁学院演讲,回南京一趟,特别要求周飞大厨在家做饭。周飞、张琳原来在南京江宁开了一家饭馆“新壶老酒”,以淮扬菜为主,搭配川菜、东北菜。饭馆靠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师生常过来用餐,生意很好。
他们10年前来过马来西亚两次,都扬言要来马经营餐馆,我建议他们就在咖啡店租个档口,卖卖酸菜鱼、肥肠鱼就好。当时中国餐厅还仅在富都路一带,属于中高级料理。如果可以在小贩档口吃上一碗热腾的酸菜鱼面或是肥肠鱼面,或许将兴起一阵风潮。然而,两人担心马来西亚人无法适应川辣就作罢。

自家晒的咸肉。
学烘培冲咖啡创业
我请周厨做几个菜,在家吃。两人大惊失色,因为他们俩最近才搬去一个单身公寓,空间局促。经不住我的百般纠缠,他们也从了。
几年不见周厨,大疫期间,他练出一身肌肉,目前在上着烘培专业证照课,张琳则上着咖啡师课。两人自从把“新壶老酒”收掉后,原来在扬州开火锅店,过后去拿了中国知名女性内衣品牌的代理,在江苏一带跑透透。周飞也教会了我,目测就能看出BCD杯,也让我对女性贴身衣物的用料材质长了知识。学烘培、咖啡是两人打算接下来到国外创业时所用。

香椿炒蛋。
4人热闹挤一居室
“为何不开中式餐馆啊?”
“开中餐馆,要准备的食材,调味品样数多,成本高,每天加工备餐复杂的一米,太累唻。如果请人嘛,工资又高,人又难找。阿Joe,你都不知道……”
“学蛋糕干嘛呢?”
“简单多了,客人买了就走,没那么多的后续服务,就不要请服务员啊什么的。也不可能点一杯咖啡,一坐就一天,亏死啰!”
我们提早到,先到后厨看周飞切菜配料。小饭桌就支在床一旁,我们4人颇有一家子就挤在一居室的热闹及尴尬。桌上已有卤水老鹅、自家晒的咸肉、白灼对虾。南京人爱野菜,我看到了马兰头、香椿头。厨房小,只能容下一人转身,我加入,就成双人瑜伽,背贴背。
周厨手法麻利,每烧一道菜,就马上将砧板、水槽弄干净,然后,再准备下一道菜。我看了,惭愧不已,我就是家家酒,做一顿,就让整个厨房仿佛打了一战,我在前面做,后面就有人看不过眼,忙着收拾。

蒜香马兰头。
边吃边上全程欢愉
小饭桌摆不了那么多盘子,边吃边上,听南京人说话“屌屌”声,全程欢愉。
秘制麻油湘辣皮蛋、蒜薹炒肚条、雪菜小黄鱼、蒜香马兰头、香椿炒蛋接续上桌。马兰头清爽,香椿风味独特,我无法形容。这道雪菜小黄鱼,我可是全程跟着学,又会了一道淮阳菜。
对了,我们还吃了这位肌肉男厨当天烘培课的作业:水果奶油蛋糕,味道不错,有点油腻。

周飞当天的作业——奶油水果蛋糕。

雪菜小黄鱼。
【雪菜小黄鱼】
材料A:
黄鱼2条(1000g)
材料B:
葱20g
生姜15g
蒜子40g
干辣椒适量
材料C:
开水(或啤酒)800ml
材料D:
醋5g
生抽50g
老抽10g
糖25g
盐1g
材料E:
雪菜200g(提前清水泡制2小时中途需更换清水去咸味)
材料F:
白酒1g
材料G:
鸡精(或味精)5g

雪菜小黄鱼材料。
制作方法:
1.将锅烧热,倒入适量油,油温八成热(约240°C),将黄鱼放入锅中煎炸至两面金黄,装入盘中备用。
2.将锅洗净,倒入适量油,油温三成热(约90°C),将B放入锅中炒出香味,加入C,放入黄鱼后加入D和E,大火煮开后中小火炖10至12分钟,加入F拌匀,关火加入G拌匀即可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