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酒风行 五粮液崛起

五粮液宣布任命联兴 F&B有限公司为其在马来西亚的官方经销商。左起五粮液代表熊绍东、联兴 F&B 有限公司代表拿督苏志伟与苏康文。

五粮液的经典包装。
图、文:品牌提供
喝白酒的流行正在全世界横行。不仅是有华人的地方在喝,连洋人也告诉在中国人的带领下,慢慢领略到“白酒”的美。
继茅台、泸州老窖、郎酒、西凤酒等纷纷在大马取得好成绩只后。今年9月,中国白酒品牌之一——五粮液也宣布任命(联兴 F&B有限公司)为其在马来西亚的官方经销商。
联兴 F&B 有限公司将利用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广泛分销网络,确保五粮液的优质产品能够覆盖到更多的消费者。
五粮液“和美全球行”是五粮液创新开展的跨国文化交流活动。

以五粮液浓香型白酒五谷颂为基酒的“五谷罗尼(Wugroni)”鸡尾酒,原创概念来自意大利经典调酒内格罗尼(NEGRONI)。一切成分保留只有在配方上以五粮液取代了琴酒。
活动首站于2023年7月在法国巴黎开启,先后走进纽西兰、智利、巴西、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未来,“和美全球行”还将深入意大利、奥地利、法国,向世界展现中国白酒的独特魅力和绚丽色彩,探索不同文明互鉴互赏的创新表达方式,这一站来到马来西亚。
大马站的品鉴晚宴上,五粮液经典10、五粮液紫气东来、第七代五粮液等主要产品精彩亮相,以五粮液浓香型白酒五谷颂为基酒的“五谷罗尼”鸡尾酒,尽显中西合璧风情。

晚会期间,嘉宾们品尝了五粮液的各种产品,包括与鸡尾酒、冰淇淋和咖啡搭配的独特体验。
古法工艺酿五谷
何谓五粮液?
虽然说近年来白酒掀起,可是普罗大众对于五粮液的了解还是有限。所以今日就来科普一下,何谓五粮液。
五粮/指的就是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以古法工艺配方酿造而成,是世界上率先采用五种粮食进行酿造的烈性酒。其多粮固态酿造历史传承逾千年,自盛唐时期的“重碧酒”即开始采用多粮酿造。

五粮液在古代因多种杂粮酿造也被唤“杂粮酒”,后来是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姚子雪曲名字虽雅,但不足以反映韵味,既然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因此得名。
中国历代的演变
北宋时期,宜宾大绅士姚君玉开设姚氏酒坊,在重碧酒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尝试,用高粱、大米、糯米、荞子和小米五种粮食加上当地的安乐泉水酿成了姚子雪曲。
明初,陈氏家族创立“温德丰”酒坊,融合姚子雪曲酿制精要,将原五粮配方中的小米替换为当时新从海外引进的玉米,最终形成了更趋完美的“陈氏秘方”;清末,邓子均继承“温德丰”酒坊后,将其改名为“利川永”。
1909年,邓子均携酒参加当地名流宴会,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姚子雪曲名字虽雅,但不足以反映韵味,既然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言毕,举座为之喝彩,邓子均欣然采纳,五粮液自此正式得名。
1952年,利川永、长发升、全恒昌、天锡福、张万和、钟三和、听月楼、刘鼎兴等8家宜宾最著名的古传老酒坊,组建成立联营社;1954年,邓子均献出陈氏秘方,并出任技术指导;1959年,更名为五粮液酒厂。

不一样的陈设和包装。
脱颖而出名列第一
1963年,五粮液首次参加中国全国评酒大会,会上,专家高度赞赏五粮液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因与900多年前黄庭坚对五粮液前身“姚子雪曲”的评价高度契合,而成酒业佳话。
最终五粮液在众多白酒品类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国家名酒”称号,与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茅台、西凤酒、汾酒、董酒一同被业界称为“老八大名酒”。
红酒就要配红肉? 餐酒搭配无绝对



文/图|雅虎 /红酒爱好者
爱喝葡萄酒的朋友都知道,红酒配海鲜是大忌!红酒中来自葡萄皮的单宁跟鲜味冲突打起来,会产生一种恶心的铁锈味,把一顿美好的晚餐“杀死”。所以“一般上”海鲜还是比较适合搭配白酒或起泡酒。呃,这是“一般上”,并不是绝对哦。今次决定来一场实验,要用红酒配海鲜。
由于马尔贝克(Malbec)这葡萄品种的果皮色泽较深,酿出来的酒颜色比一般红酒更深邃,因此也有人叫它“黑酒”。夹带着李子、黑醋栗、桑葚的香气,适中的酸度和单宁,让它成功虏获不少的心。
如果爱喝马尔贝克,阿根廷门多萨(Mendoza)生产的马尔贝克是绝对不容忽略的。不只是因为阿根廷生产了全世界约80%的马尔贝克而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这产区生产的马尔贝克品质确实很好。
虽然马尔贝克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葡萄品种,在不同海拔不同类型的土壤都能生长,但要成就一款优质的马尔贝克,就必须借助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地区,才能让它攒到足够高的酸度。
庆幸的是,门多萨就具备这种条件。当马尔贝克逐渐被法国人淘汰时,它在阿根廷找到了容身之地,并在这里重振旗鼓,让全世界的人对它的潜力刮目相看。


酒庄装瓶品质不差
坐落在门多萨的银谷酒庄(Bodega Argento)建于1970年。酒庄的历史虽然很短,但他们一直以来都以生产优质葡萄酒著称。
当初选择这瓶酒,除了试喝时觉得好喝,另一原因是因为酒标上“Estate Bottled”这行字,也就是“酒庄装瓶”的意思。这句话背后的涵义是指,葡萄必须产自自家的葡萄园,且酿酒装瓶的整个过程都必须由酒庄一手包办。一手包办的酒如果没做好,那岂不是丢自家酒庄的脸?所以通常一款酒的酒标印有这行字,品质都不会差。
椒盐墨鱼配红酒试验
一直很想挑战“海鲜不搭红酒”这个规则,于是做了一个可能会“翻车”的决定:用盐焗炸墨鱼配马尔贝克红酒。
开瓶后,浓烈的黑莓果和紫罗兰香气马上从瓶中绽开。虽然后来还有一些巧克力和香草味,但不管是从偏紫黑色的酒色或莓果香气,都说明了这是一瓶年轻的红酒。小啜一口,这瓶酒不管酸度、单宁或酒体都算中等,甜度略低,算是一款口感较大众化的葡萄酒吧。
为了让这瓶酒在最佳状态时和食物的搭配,提前两小时开瓶醒酒。两小时后,食物刚准备好,酒的香气和味道也到达了巅峰。
吃一口炸墨鱼,再喝一口葡萄酒感觉怎么样?这两者竟然……完全没有违和感!食物的咸味和酸味让酒里的香料味更突出,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令人不愉快的铁锈味。天啊!挑战成功了!
虽说是挑战,但也不是乱来的。会选择苏东是因为它的鲜味不像一些鱼、虾或贝壳类那么重,而且油炸这种料理方式减少了鲜味,跟红酒的冲突就降低了。再说,虽然马尔贝克的颜色很深,但它的单宁并没有像西哈(Syrah)那么重,大概是中等偏高吧,要成功搭配海鲜是有可能的。但这样的搭配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毕竟能用来配海鲜的红酒,都是一些单宁比较低的红酒。

打破喝酒“铁律”的迷思
“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这普遍餐酒搭配原则,是不能打破的铁律吗?肯定不是!
虽然现在的主流是比较推崇浓厚饱满的红酒,但轻盈易饮的红酒也并非一无是处。人们也会发现一些单宁低的清淡类型红酒,能够搭配海鲜或其他白肉,甚至延伸更多搭配可能。
况且,食物和酒是相配还是相斥,实际上还要看那瓶酒的单宁、酒体、味道等于食材的烹煮调味方式来决定。世界上有那么多款葡萄酒,我们很难用几个规则就把所有的搭配解释清楚。更何况,即使是专家也不可能吃遍世界上所有食物,所以有时我们还是可以找到规则以外的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