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海南鸡扒:大时代的产物

乡镇味觉|黄碧贤(烹饪老师)

我家与西餐的缘份,一切从一瓶深棕色的酱汁开始。

有天,住在村尾的“海南家”大姐到老爸的杂货店里来买米,老爸顺手送了一小瓶新入货的酱油给她,说:“你在鬼佬家的厨房打工,这瓶新牌子的酱油你拿去试试吧!”,大姐笑着说:“捞板,嗲嗲!”(老板谢谢)。

然后她就从手袋里掏出一支玻璃瓶,里头还剩半瓶深棕色的酱料,递给老爸说:“这酱你家拿去试试,海南鸡扒好吃的秘诀全在这瓶子里哟!”最后一句还特地压低声线,故作神秘状,然后扬长而去。

棕酱命名典故

在店里做功课的小弟一听到“海南鸡扒”,原本沉重的双眼马上发亮,伸手接过瓶子来揣研,标签上全是英文字母,小弟大声念出了印在上边大大的字“HP”,这是他刚学会的英文字母,我比小弟厉害,还认得下方的一串英文字“Sauce“。

没错,海南家大姐送的就是源自英国、已有百年历史的棕酱(Brown Sauce)。

说到这百年品牌的棕酱,其开创者还是老爸的同行,是由英国诺丁汉一家杂货店的店东研制而成的,而为什么是以“HP”为名呢?

原来是1903年店东开始贩卖自己秘制酱时,听闻英国国会(House of Parliament)的一家餐厅采用他家的酱汁做菜,于是就将其棕酱命名为“HP Sauce”。

独门秘方酱汁

当年这酱汁可是“泊来品”,非一般市面上能买得到的,是海南家大姐的“鬼佬头家”把用剩的半瓶送了给她。

这棕酱是西方国家常用的调味酱,呈深棕色浓稠状,味道酸酸甜甜,成分有麦芽醋、番茄、枣、水果、罗望子、糖等,号称不含人造色素、添味剂与防腐剂。

据说,早年同属英殖民地的香港和马来亚,所衍生出来的无论是港式酱油西餐,抑或东南亚的海南人独创的中式西餐,这瓶棕酱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海南鸡扒的酱汁,其独门秘方就是此酱中的水果味及醋味。

味蕾融会贯通

这些知识都是老妈揣着一盘“福建卤肉”,登门拜访海南家大姐请教她此酱用法后才得知的。从此,我们家老妈做出的海南鸡扒,绝对比得上“坡底”(槟城人称乔治市)的“海安茶室”及“乐台居”这两家经营了大半世纪的海南餐馆。

我家的海南鸡扒不属表皮酥脆的,而是炸过再浸泡在酱汁中形成“虎皮”——即软趴趴的鸡扒,表皮褶皱,口感松软,被酸酸甜甜的酱汁包裹,再铺上黄色的玉米粒,绿色的青豆,红色的番茄及萝卜粒,脆口的洋葱,所有的食材通过酱汁,各自传递味道至口腔,然后在味蕾上融会贯通,所以才说酱汁是西餐之灵魂。

中西美食对话

海南人比较晚移民到马来亚,所谓同乡同业,如福州人身背三把刀;出门要找兴化人,因他们专修脚车;客家人则做矿业。在各籍贯华人已占据各行各业的情况下,非常有语言天份的海南人,选择到殖民者官员家里打工,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下,海南人将英国人的饮食文化融会贯通,创造了海南咖啡、海南面包及海南鸡扒。

华人因宗教因素不吃牛,也不喜羊骚味,所以选了大众接受度高的鸡肉,加上独创的酱汁,海南鸡扒就诞生了,是一场美食上的中西对话。

当然有人戏谑此为假西餐,不伦不类,但无论是港式“瑞士鸡翅”或大马的“海南鸡扒”,都带着浓浓殖民气息,是大时代的产物,是最早期的Fusion菜系。

自此,小弟只要看到海南家大姐就会“卖口乖”地络几句海南话:“鲁滴翔蜡!”(你真漂亮),看到她结账离开时会说:“花花岛!”(慢慢走),就为了搏她再送瓶在小弟眼中那“神奇”的酱汁。

圣诞蓝带鸡卷

适逢圣诞,我们来做一道经典的法式西餐“蓝带鸡卷”(Chicken Cordon Bleu),听起来很有气派,但不难做,即把香浓的芝士及香肠包裹在鸡肉卷里,沾上面粉煎炸,外层酥脆,趁热切开时,里头的芝士会流出,滋味咸香浓郁,是鸡肉瓤馅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做法。

【西式炸鸡卷】

材料A:

1 块无骨鸡胸肉

1 条香肠

1 片瑞士奶酪

材料B:

1 粒鸡蛋

1/8茶匙盐           

1/2 茶匙糖

1汤匙玉粟粉

1/4 茶匙胡椒粉

材料C:

适量干面包屑和面粉

油炸用植物油

制作方法:

1.鸡肉切开成大片状,用叉子在表面扎些小孔,以便腌渍时更加入味。

2.将材料(B)混合加入鸡肉(保留一点备用),腌约15分钟。

3.将一片奶酪放在鸡肉中间,上面加一条香肠。

4.将鸡肉从长边开始卷起来,用牙签固定。

5.将鸡肉卷裹上面粉,浸入剩余的鸡蛋混合物中;均匀沾上面包屑。

6.锅中热油,将鸡肉卷煎 15-20分钟,频繁翻动直至呈金黄色取出。吃时切片,搭配喜欢的酱料、蔬菜沙拉等同食。

反应

 

美食

用一种粄 回忆一场雪

乡镇味觉|黄碧贤(烹饪老师)

最近一部大马电影在台湾金马奖获得9项提名,让我特别留意在心,片名就叫《五月雪》。

第一眼瞅到片名,就想起数年前在这专栏里,曾以“人间五月雪”为题,写的是客家人的粄,说的是那白色米团子,衬以一片绿色蕉叶,就像台湾苗粟一带5月开花的油桐树,彼时满山遍谷的铺上一层霭霭白雪,那是洒落一绿地的桐花,故苗粟客家人把他们喜爱的粄,形容为“人间五月雪”。

那是餐桌上的浪漫,但在戏院里播映的这部《五月雪》,诉说的却是一段尘封的往事,一个充满遗憾的历史,也唤起了我遗忘许久的一段回忆……

对飘雪的憧憬

我记得那一天老妈一早买了椰丝回来,说是要给老爸做他最喜欢的“甜粄”。

椰丝是向村口的友族买的,我唤他作Pakcik,是老爸杂货店的老顾客,每逢过年都会来店里吃年糕。他家后院一大片椰林,从摘到剥榨椰丝椰汁,一手包办。我最喜欢看他剥椰子的动作,在那锋利的刀刃前动作利索,游刃有余。

午后,老妈把一筐装着甜粄的竹篮交给我,吩咐我送去店里。天色灰蒙蒙下,我加快了脚步,但经过一处小山坡时,不禁停了下来,本来清明节过后开满山的小黄花凋谢了,眼前是一大片一颗颗白色的小绒球,起风时,小绒球随风漫天飘扬,我兴奋地跺着脚,嚷着:“飞吧!飞吧!”那是一个生于热带未曾看过雪景的孩子,对于飘雪的憧憬,及对自由的向往!

天边响起雷声

“轰!轰!”天边响起了雷声,我拎起篮子赶紧往店里飞奔,远远就看见两位大叔正匆匆忙忙把店门板一一栓上,是老爸与卖椰子的Pakcik,只听Pakcik神色慌张的对老爸说:“快回家吧,快回家,这几天都不要开店了!”

相对镇定的老爸一边把门锁上,一边说:“没事的,没事的!”当他转身一看到我,楞了一下后,马上抓起我手臂,几乎是用拎的丢我在脚车后座,我还想俯身去拾掉在地上的甜粄,老爸已经跨上铁马,一路往家里飞奔。

当时,天微微飘着雨,我一阵惊慌中只知道紧紧地环抱着老爸的大肚腩,且不断回头望向Pakcik,他一直站在店门口目送我们离去,直至他的身影在我视线逐渐中消失,我才回过神来,这才发觉我双手紧抱的身子,也在微微颤抖……

种子与希望

那天之后,家人与老师都三缄其口,我是在许多年以后,才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事。

以后的岁月里,偶尔吃到粄时,总会想起当天那一筐掉在地上的点心——Pakcik 那不知所措的眼神,和老爸的一路狂飙,还有那满山谷的蒲公英,迎风起舞,如果你侧耳聆听,它在风中轻语:“如果流离飘荡是我的宿命,我不认命,愿带着种子与希望,继续在这蕉风椰雨的土地上播种,开枝散叶,无所畏惧”。

今日,再做一道烟烟韧韧的“人间五月雪”,致敬那一部在国外引起很大迥响的《五月雪》。

“雪白米糍”食谱

椰糖椰丝馅材料:

椰糖125克

水70 克

盐1/4 茶匙

班兰叶2 叶

鲜嫩椰丝150克

玉米淀粉水(1 1/2 茶匙玉米淀粉 + 3 汤匙清水)

制作方法:

1.把椰糖、热水和香兰叶放入小锅中,以中火煮至椰糖完全溶化。

2.加入玉米淀粉水,拌匀再加入椰丝拌匀。用中火把椰糖椰丝炒至酱汁收干,备用。

糯米糍皮材料:

糯米粉200克

粘米粉20克

澄面20克

玉米油20克

温水350克

糖10克

制作方法:

3.把材料放入蒸碗里,搅打均匀至无颗粒状态。

4.盖上碗盖,入锅,隔水蒸熟。

5.在蒸时,另取一些糯米粉(不是皮料用的,约100克),放锅里用小火炒熟(可多炒些,放凉装瓶里,以后备用)。

6.蒸熟的粉团用大一点的勺子从碗里取出,放案板上,用勺头底部压在案板上来回推搓至光滑细腻有弹性。这样省去手揉。

7.搓好后的粉团非常光滑细腻,切分小块(约25g 1个), 取一块皮料包入馅料(约12g 1份)成圆团。

8.放在糕粉(熟糯米粉)里滚一滚,即可上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