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卫生官”指谎报接种报告 女讲师痛失130万

(新山8日讯)政府大学女讲师接“卫生局官员”电话指她谎报疫苗接种报告后坠入“澳门骗局”,遭骗走约130万令吉。 

这名女讲师被“卫生局官员”告知她谎报疫苗接种报告后,电话转至东马一名“警官”接听,对方直指女讲师涉及洗黑钱和毒品案,女讲师为求脱身误陷“澳门骗局”,痛失约130万令吉。 

柔佛州总警长拿督卡马鲁查曼在今午的记者会上表示,41岁的女事主来自依斯干达公主城,她是在去年10月接获一通自称来自卫生部的来电,进而一步步上当。 

“假官员指女事主涉嫌谎报疫苗接种报告,将电话转接至一名自称来自沙巴警察总部的‘古姓警长’,这名警长又指女事主涉及洗黑钱和毒品案,女事主否认涉案,对方便指示女事主开设新的银行户头、呈报银行户头密码和电话号码,并将存款汇款至该银行户头作为‘安全存款’,直至调查结束。” 

他说,女事主依据指示,在去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期间,分阶段转账了130万令吉,直到今年1月初,女事主检查银行户头,赫然发现130万令吉的存款已被转至数个不明户头,才惊觉上当。 

“女事主已于本月7日报警,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欺骗)调查此案,一旦罪成,可被判监禁10年,以及鞭笞和罚款。” 

另外,卡马鲁查曼也透露,有另一名49岁男子也误坠诈骗案,损失8万5000令吉。 

他说,这名男事主是接获一通声称来自销售公司的来电,对方称只要投资800令吉就可赚到2100令吉,男子不疑有诈,一连投资8万5000令吉,结果分毫未得。 

为此,卡马鲁查曼不免感叹,警方已一再提醒公众提防诈骗,可惜还是有人继续受骗。 

“警方与电话识别软件Whoscall合作,共享诈骗案‘老千资料库’,公众受促下载,一同识别老千电话号码。” 

他也劝请民众一旦接到可疑来电,应马上挂断电话,勿让老千有机会操纵情绪,进而坠入骗局。



反应

 

财经新闻

拨电话10次仅2接通 诈骗猖獗商企难联系客户

(吉隆坡12日讯)澳门诈骗案的激增和公众对诈骗伎俩认知的提高,冲击了依赖与与客户电话沟通的行业。

由于电话沟通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法公司的员工在打电话时会被质疑,有些人甚至在被指控为骗子后遭到辱骂。

一位银行职员表示,许多客户(主要是贷款拖欠者)滥用TrueCaller等应用程式,这些应用程式可以识别来电,并将银行贷款催收人员标记为“骗子”。

“在我们拨出的10通电话中,只有两通被接听,因为我们的号码被标记为诈骗电话。没有核实,我们就无法对话。”

他强调使用手机号码联系客户的必要性。

失联即启动追债程序

虽然欠款人者可能会通过躲避银行收款员来获得喘息的机会,但这也促使银行启动债务追讨流程。这些程序包括在1967年租购法令规定的法定通知到期后,向客户提出民事诉讼并获得收回令。

“当我们联系不上他们、无法跟进或协商付款时,我们将启动收回程序。”

该银行职员补充说,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于2月份发布了一项指令,要求电信公司阻止包含链接和私人详细信息请求以及电话号码的消息。这是为了防止公众上当受骗。

“除其他几项法律外,这使得我们接触客户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案例1:

核实身分时 客户不愿提供信息

伊克万(28岁)是一家网约车公司的客户服务代表,他说,除了责骂和指责之外,很多客户完全不接他的电话。

他说,如果通过应用程式内的电话,就问题不大。但是,由于他们的服务是24小时运作的,而应用内的电话只能使用到晚上10点,所以之后就必须使用办公室号码给客户打电话了。

“当我们打电话给他们时,我们会先自我介绍,然后会询问一些问题进行核实,一般是电话号码和地址。

“这时客户就不愿意分享这些信息,反而说我们是骗子。有些人则会要求我们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入行3年的伊克万说,现在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让客户相信他们是真正的客户服务代表。

“老客户通常需要我们多说服他们一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合作。”

案例2:

新人一个月就辞职 难忍被辱骂“骗子”

一名前电话推销员(18岁)表示,她在任职一个月后就辞职,因为无法忍受被称为骗子的压力。

“我在一家注册信贷公司工作,我的工作是打电话给那些可能需要经济援助的人提供贷款。 

但每当我给他们打电话时,他们就会指责我是骗子,是“长舌妇”。有些人甚至会在电话里对我大喊大叫。

“但每当我打电话给他们时,他们就会指责我是骗子或“大耳窿”。有些人甚至会在电话里对我大喊大叫。通常,我会笑着向他们解释我的工作。这是我的前辈教我的。”

她说,电话诈骗案激增使工作变得困难,因为她必须花很多时间说服电话客户相信她。

“大多数人都会接听电话。但当我介绍自己和公司时,他们就会挂断电话。在10个人当中,我敢说只有两个人会在电话上多听一会儿。”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