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兴都庙回教堂收容灾民 团结部长:这才是真正的大马

一名回教徒男子在兴都庙一角祈祷。
(吉隆坡2日讯)国民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今日赞许兴都庙和回教堂开放门户,收容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爆炸事件灾民的善举,并指两个宗教场展现了真正的团结精神。
他今早在脸书上载3张斯里玛哈卡利亚曼(Sri Maha Kaliamman)兴都庙收容灾民的照片,其中一张显示一名回教徒男子在庙宇一角祈祷。
自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爆炸事件发生后,临近的布特拉高原回教堂和斯里玛哈卡利亚曼兴都庙,随即向受害者提供庇护。
艾伦向两个宗教场所表示感谢,并认为这一举措体现了团结、融和和人道主义精神,也即是构建大马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这件事提醒我们,团结不仅是口号,而是需通过行动来体现责任感和对彼此的关怀。”

居民在劫后余生后,暂时被安顿在兴都庙内。
他强调,宗教场所不仅是祈祷的地方,也是社区中心,能在社区面临困境时发挥重要作用。
他也说,回教堂和兴都庙的行动证明,多元宗教不是团结的障碍,而是团结国人的力量。
“在面对任何挑战时,我们身为大马人,应始终秉持互相关爱和支持的精神,无论宗教信仰或种族背景如何。
“这样的努力应该成为榜样,激励大家共同为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国家贡献力量。这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
相关新闻: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周边空气素质良好 监测数据暂未发现有毒气体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法迪拉:本周是关键期 暂不影响半岛电力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挖掘工程导致事故? 警方:将传召承包商助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黄思汉巡视灾区宣布 奇瑞捐50万及提供50车代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 波及399车辆235建筑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无残留气体 警方确认现场安全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银行公会促灾民 联系借贷银行商讨援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杨美盈办公室今发1000援金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附近三座油站获准恢复营运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殃及107师生人员 教育部发1000援金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20机构联手调查 消拯局查电工布线房屋安全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104人留医 政府医院67人私人医院37人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全部104伤者情况稳定 卫长:至今未有死亡案例
【独家/油站地下气管爆炸】保险业者:屋车若遭气爆波及 受害者可持火险车险索赔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雪州大臣:鉴定肇因 初步报告72小时内完成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安华:中央州政府国油负全责 屋尽毁获5000伤者获2500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居民仓皇逃生忘了宠物 救援人员找到多只受惊动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雪州大臣:305人获救 290公尺范围内住宅列禁区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公众现场拍摄引发塞车 交通局:恐引发二次意外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医院关闭部分非危急病区 受害者:家中3人情况危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下令相关机构援助受害者 安华将到现场视察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动用22各类消拯车 78消拯员深入现场灭火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国油证实输气管引发火患 临近3油站未波及暂关闭
赢了,但也输了/黄子诚医生
吉隆坡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搬迁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但也赶在开斋节结束前,因成功获得庙方愿意搬迁,得以平息。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主持了新回教堂的动土仪式,将其命名为昌明回教堂。
风波起源是发展商要求庙方将庙宇搬迁,理据为该地段在2014年就被吉隆坡市政厅卖给了发展商,而现在要进行地段发展,根据法律庙宇没有不搬迁的理由。但把时间推前6年,该庙宇是在2008年由吉隆坡市政厅选址将其从其他地方搬迁过来,原因也是原有地段要被用来进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是庙宇非法占地,而被要求再搬迁,也变得非常无奈。
应规范宗教场所用地
无可否认,该地段的确不属于庙方,因此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以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这起风波,在马来西亚,还有几个这样没有拥有自己土地的宗教场所呢?宪法阐明我国各个宗教需要获得尊重,就凭着这点,政府就有义务规范宗教场所用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地段名义转到宗教场所管理方名下,要不然就是由政府统一管理,但不可以贸然把地段卖掉,导致同样问题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风波并没有升级为更加激烈的宗教冲突。在多元宗教文化的大马,近年来有逐渐趋向极端化的现象。这场风波如果到最后双方还是僵持不下,很有可能成为点燃更大怒火的火苗。即便已经获得新地段搬迁,这样的安排,整体上还是冲击了兴都徒,或整体非回教徒的观感。除了认为吉隆坡市政厅处理不当,更是对团结政府的态度感到失望。
在这个敏感课题的处理上,团结政府虽然摆出诚意,也成功为庙方安排到临近现有地段的新地点兴建庙宇,但作为首相的拿督斯里安华,却高调出席回教堂动土仪式,更将其命名为昌明清真寺。这无疑是在兴都徒伤口上撒盐,也破坏自己作为全民首相,以及昌明政府的整体形象。对于观感大于一切的政治来说,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为安华在非回教徒群体带来任何加分。
涉及宗教的课题在马来西亚虽然敏感,但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包容,并且尊重其他宗教。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没有明文规定,大马人很自然地就会尊重其他宗教禁忌的原因。例如,在斋戒月期间,非回教徒就会选择避开回教徒的地点用餐。对于兴都同胞不吃牛肉的禁忌,在宴请他们做客时,主人家还是会提供其他选择。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奈何在庙宇搬迁上,整体处理方式却让人觉得不够具有包容性。
整起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圆满结束,庙方得到新地段,而回教堂也可以按照计划兴建,但这个方案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各方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案例将会成为未来类似风波的依据,让处理同样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毕竟,这回的平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双方都肯退一步的基础上,在其他案例上,这个变数会否保持不变,就很难说了。
所以,团结政府声称事件得到圆满结束,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但其实更深一层来看,各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赢了,但其实各方,尤其是团结政府及安华本身,其实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