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高教部6措施助受灾大学生

(吉隆坡3日讯)高等教育部将通过6项援助措施,包括由学生自强基金会(YPS)发放2000令吉予每名在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大爆炸事件中受影响的高等院校学生。
该部发文告指出,其余援助措施将在评估后陆续公布。
该部说,共有4名高等院校学生在该事故中受影响,惟他们的情况稳定,其中两人被安置在布特拉高原救灾中心,其余两人已返回家乡,惟仍处于受创状态。
该部已通过马来西亚政府大学志愿者理事会(MASKUM)展开救援任务,包括捐助基本生活物资、社会心理支持、医疗援助及志愿者服务。
“政府大专院校新学期预计在4月7日开课,高教部允许受灾学生延迟报到,更多详情可直接联系相关高等教育机构。”
该部也将分发食品、衣物、个人卫生用品等基本物资予所有救灾中心的灾民,并为所有灾黎,特别是出现创伤、焦虑症状者安排心理咨询服务。
该部也通过政府大学医院联盟(KHUAM)提供流动诊所服务,为灾民提供紧急治疗、健康检查及急需的医疗支援。
此外,该部已动员志愿者配合当局,确保灾后恢复工作顺利进行,并随时准备为灾黎,尤其是受灾学生提供一切必要援助与支持。
大学保姆式教育 量产高学历巨婴

中国湖南一位名为马甹的大学生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痛批部分大学“保姆式管理”。
(长沙21日讯)近日,中国湖南一位名为马甹的大学生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痛批部分大学“保姆式管理”,引发网友广泛共鸣与争议。
他在视频中直言:“大学不是在培养成年人,而是在制造高学历巨婴。”
该言论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马甹表示,尽管自己已临近毕业,却依然被要求在办理某些流程时提供家长签字。
他指出,越来越多高校出于“规避责任”的考虑,频繁要求家长介入学生事务,甚至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通报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但自己的行为还要家长负责,这哪里是成人教育?”
他还批评部分高校将高中的管理模式照搬进大学,推行查寝、查课、早读、晚自习等严格制度,“把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完全不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他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缺乏独立判断与社会适应能力,毕业后只剩一纸文凭,很难找吃。
这一视频引发大量网友留言讨论。一位来自北京的网友感慨道:“从小每个人的天赋就被学校和家长扼杀了。”
广东网友momo则补充说:“不是被扼杀,而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更有网友将大学形容为“私有化监狱”,“每天都要踩赛博缝纫机”。
湖北的“生巧大魔王”吐槽:“本人带身分证即可结婚,却在学校连请假都要家长签字。”山东网友“tmf”则表示强烈不满:“辅导员总是一口一个‘孩子’,学生就永远长不大。”
针对“学习至上”的传统观念,马甹也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大学生最紧要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谋生能力”。
只有挣钱 才是长大
他鼓励年轻人及早尝试摆摊、家教、实习、自媒体等副业,“只要能带来实际经济价值,就是在真正融入社会。”
“你成绩再好,也不一定代表你能找到工作。”马甹说,“那些死守校园规章制度、强调学风建设的学校管理者,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职业KPI和工资收入在努力,但这与大学生的生存诉求并不一致。”
不过,争议也并非一边倒。有来自美国的网友指出:“如果大学不联合家长管得严一点,很多大学生都会因为打游戏、谈恋爱、缺课而荒废学业。”
山西网友则回应道:“不打游戏不谈恋爱也可能荒废,有些水课缺了也没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一名自称为大学青年教师的用户留言透露:“现在抓考勤抓早晚自习这些都是学校要求的,不是我们希望的。
我也希望学生能自由成长,但我不被允许。”
他坦言自己“无能为力,也准备离职了。不能育人,何来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