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吁列指南改善职场 倡议增心理健康假

(图取自freepik)
(吉隆坡26日讯)人力资源专家建议,1955年雇佣法令修正案应加入与病假条款类似的强制心理健康假期或压力假。
Quantum Inno Creat私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咨询董事经理迪尼斯锡卡强调,为应对职场中对员工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骚扰或不良环境,有需要制定明确的指南。
积极应对工作焦虑
针对建议把心理健康改革纳入目前的职场,他指雇主和员工都应积极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工作焦虑、抑郁和压力。
“如今的职场环境已不再如以往般,将健康问题忽视或‘掩盖’的时代。”
他针对大马职工总会主席莫哈末阿芬迪促政府把心理健康问题纳入1955年雇佣法令修正案中,在文告中赞同对方的看法。
“他们必须坚决且有效地处理过去被视为禁忌的健康问题。”
他说,在冠病疫情后,职场经历巨大的颠覆变化,因此这项建议来得正是时候。再者10月是庆祝“世界心理健康”活动的月份。
他指出,15岁及以上的大马年轻人中,有约100万人或4.6%面对抑郁的困境;甚至5岁至15岁的人口中,也有16.5%的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
他说,随着我国商业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人返回实体职场,对职场的需求变得更具挑战性。
“因此,1955年雇佣法令修正案有望通过正面和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职场日益复杂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迪尼斯锡卡也促请雇主采取更人性化的方式,对每位员工的身心状况更加敏感。
科技加剧心理创伤
他指出,旨在提升生活便利性的现代技术和应用程式,反而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了情绪和心理压力。
他说,现代科技和应用旨在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更方便,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加剧了情感和心理创伤。
“当大脑不断被推到超速运转,导致类似压力的症状时,这种症状就会蔓延到其他所有活动,当它变得难以忍受时,就会导致忧郁。”
人力资源AI化 优化管理提升决策质量

报道|陈艾薇
图|受访者提供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惊人速度改变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轨迹。
如今,人工智能更是迈入人力资源领域,它不仅能在招聘、人才管理等方面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还透过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员工培训上实现突破。
在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像Sora程序等令人惊叹的视频生成技术,无一不展示着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这些新技术将推动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而在企业界的教育与培训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则是放眼协助企业更有效率地提升员工绩效,并助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能培训。

东盟人力资源技术领先
人力资源领域专家、企业对企业营销服务供应商Marketing Sumo首席营销战略师陈志强指出,尽管各地区之间在文化、经济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人工智能的全球化应用趋势已显而易见。
“人工智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的人力资源领域正迅速崭露头角,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力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展,逐渐成为推动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陈志强日前在线上研讨会“教培进行时:如何打造企业的高绩效文化”上引用Tech Republic对约1500位业者与人力资源管理层展开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东盟地区在人力资源技术的应用上遥遥领先。
其中,高达88%受访者表示,已在某种形式上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日常管理和决策流程中。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人工智能在东盟地区的广泛应用,更凸显其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决策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教育与培训方面,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不仅能高效优化课程设计、改进学习方式,还能通过智能化分析和预测,提供精准的职业发展建议,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技能水平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引导深度互动
心理咨询与辅导企业The Positivity Institute创办人兼总执行长苏西格林(Suzy Green)指出,在当今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过载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她说,随着信息的迅速积累和传播,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讯洪流,这不仅增加个体筛选信息的难度,也使得许多重要的内容被埋没或忽视。
在这样权背景下,人力资源平台上同样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缺乏深度和有效的设计,不能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反思的机会。尤其是在职场和职业发展相关的资讯中,许多内容虽然覆盖面广,但却缺乏个性化和情境化的指导。
这使得用户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难以找到与自己需求和发展方向真正契合的解决方案。而这种信息的泛化和一刀切的推荐方式,虽然看似提供多样选择,却往往未能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特定情境,导致最终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这正是我们多年来在培训过程中一直面临的挑战——尽管信息量极为丰富,但真正有效的引导和深度互动却依然稀缺。”
解决方案导向
苏西格林对此表示,人工智能的引入在教育培训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能促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发生根本性的思维转变。
她认为,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摆脱传统的“问题导向”模式(Problem Focused),这种模式通常让人们过于专注于问题本身,进而限制解决方案的探索,而更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具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即“解决方案导向”或“目标导向”模式(Solution Focused/Goal Focused)。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能显提升人们面对挑战时的应对能力,还能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积极的思考和行动。
通过人工智能的引导和支持,学员能更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现目标的路径,而不是停留在问题本身的消极情绪中。
人与AI协同效应
苏西格林也强调,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有力的互补工具,与人类导师相辅相成,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这两者的结合,将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效果。人工智能教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为以往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教练服务的广大群体提供支持——尤其是非管理层或在制造工厂等岗位工作的人员。
“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能通过移动设备或互联网上的任何终端,随时与人工智能教练互动。这正是人工智能教练独特魅力所在,让更多人能受益于个性化的指导与成长机会。”
探索AI解决问题
陈志强则将人工智能教练形容为婴儿游泳池,作为一种引导工具,为寻求教育培训服务的人提供温和的引导与帮助。
他认为,寻求人工智能教练服务的方式,恰似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疾病时的态度——许多人在生病时并不急于看医生,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一系列“自救”手段,先自行应对和尝试解决问题。
这是因为传统的看病流程繁琐,往往让人感到望而却步——排队、测量体重、开药方等一系列环节令人却步。“虽然不热衷于去医院或诊所求诊,但我完全不介意去药店购买一些非处方药,甚至保健品。”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教练就像是消费者在正式购买任何服务之前的第一步,是一个探索与尝试的起点。它为用户提供一个低门槛、无需承诺的体验机会,让人们能在无需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下,先行了解和感受服务的潜力与价值。
客制化学习内容
陈志强认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因为许多人更倾向于先主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愿意通过自我探索来获得初步的理解与反馈,这种自主性不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降低对传统服务的依赖。
同时,人工智能在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应用,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支持。
它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数据分析,帮助用户理清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并为学习过程提供实时的反馈与建议。
这样,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有效地优化学习进程,还能根据个人需求定制学习内容,帮助学员在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虽然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教练的情感连接和直觉反应,但它能以数据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类似的引导体验,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反思性的问题,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并制定更个性化的计划。”

海量数据支持运作
人工智能正深刻地重塑着人力资源领域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创新与便利性有目共睹,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整体发展仍面临一定的瓶颈。这主要源于一些业者对这项新兴技术的偏见与抵触。
陈志强认为,许多高层领导对这项新兴技术存在抵触情绪,可能是由于他们未能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与深远意义。
他分享他曾在社交平台 Reddit 上看到一则帖子:“某个人力资源高层这么说道‘我不需要看简历,只要通过握手,我就能判断面试者是否为优秀人选。’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得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在招聘中的应用持怀疑态度,他们更愿意依赖自己的直觉,而非借助人工智能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决策。”
而业者对人工智能的偏见也源于他们在数字化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对新技术应用的信心缺乏。
需具数字敏感度
事实上,人工智能不管应用在哪个领域,本质上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需要海量数据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当涉及到利用人工智能为决策提供分析和洞察时,确实需要一定的数字敏感度和思维方式。
“我身边有不少人力资源部门的朋友曾笑言,如果对数字有兴趣,他们早就去当会计了。正是这种对数字的天然排斥,使得许多业者(对人工智能)感到抵触。”
因此,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公司面临一个难以抉择的困境——他们不确定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稳步前进。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很多公司不得不回溯过去,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基础架构,以确保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领导人需摒弃偏见
陈志强说,回顾人力资源技术多年来的发展周期,会发现它通常以年为单位进展。这意味着,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适应、试错和修正。
“然而,人工智能的变化速度却令人难以追赶,迅猛至极。以 ChatGPT 为例,回望一年前,我们对于其技术的掌握还只是初步阶段,甚至还没有图像生成技术,更别提视频和音频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变化的步伐几乎是瞬息万变的,让人应接不暇。”
颠覆传统重塑一切
有趣的是,人工智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瓶颈,实际上并非源于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领导者对这项新兴技术根深蒂固的偏见。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难以想象人工智能如何与现有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流程相融合,并带来深刻的变革。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广泛应用,最终将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即人工智能有能力颠覆传统、重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