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靠近断层带 大马离地震风险不远

缅甸发生强烈地震后,部分道路裂开。
(吉隆坡30日讯)缅甸周五发生8.2级强震,周边多国受波及,虽然大马未直接受灾,但专家警告,我国距离活跃的苏门答腊断层带和巽他俯冲带仅300至600公里,地震风险并不远。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地震学和地震工程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阿兹兰阿德南及建筑病理学家官友维今日发表联合发文告,促请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拨款进行防震减灾计划,并执行更严格的抗震建筑规范和地震后结构审计,而非等到悲剧发生才采取行动。
他们指出,苏门答腊断层带和巽他大逆断层过去曾引发过巨大地震,并举例2004年亚齐地震(9.1级)和2012年印度洋地震(8.6级),当时吉隆坡和槟城都有震感。
“巴生河流域和布城的软冲积土和填海土地可能会放大地震波。如果发生长周期地面运动(LPGM),我们所站立的地面可能会加剧破坏。”
因为国内的高层建筑物主要设计用于抵御风力,而非地震,因此他们促请有关当局对旧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采用基础隔离和阻尼器以吸收地震能量,以及为未来建筑采用欧洲规范8等抗震设计规范,并呼吁政府补贴防震和震后审计,以有备无患。
除了建筑物,我国的基本设施如桥梁、高架公路和交通系统也同样面对风险。
阿兹兰阿德南和官友维吁请政府采取行动,对交通繁忙区域进行抗震加固、采用柔性接头和抗震轴承,以及使用现代抗震规范加固柱。
他们也呼吁政府加强实时地震监测,例如MyShake应用程式,并定期举行地震演习,确保民众掌握紧急疏散和能迅速反应。
连续强震激活数条断层带
早在20年前,地质专家提出大马不再是“零地震国家”的论述,而随着2004年发生的9.3级印度洋大地震(震央在苏门答腊北部亚齐省)引发海啸,还有2007年印尼发生两次8.3级及8级地震,专家推论这些连续的强震激活了我国半岛的数条断层带,使我国出现了地震源。
大马工艺大学(UTM)地震学及地震工程研究组首研究员阿兹兰阿德南于2023年5月接受《大都会日报》访问时,大胆地推论我国不再处于“太平洋火环带”之外,而是在火环之中,使我国容易受到地震风险的影响。
其中距离彭亨州武吉丁宜活动断层区只有50公里的吉隆坡,可能面临6级地震的风险,而沙巴及砂拉越也有可能发生7级地震。
根据大马工艺大学(UTM)地震学及地震工程研究组的研究,大马有5个地区存在地震的风险:
1.吉隆坡:距离武吉丁宜活动断层线约50公里,或面临6级地震的风险。
2.森美兰州瓜拉庇劳:位于断层线周围,乃地震高风险地区。
3.霹雳州曼绒:位于断层线周围,存在地震风险。
4.霹雳州天猛莪:属于地震高风险区之一。
5.登嘉楼州肯逸:1984年,肯逸湖水坝曾发生4.6级地震,显示该地区存在地震活动的可能性。
非位于板块交界处风险较低
马来西亚地质学院(IGM)主席阿都拉昔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由于大马并非位于主要板块交界处,因此大幅降低了发生大地震的风险。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过去几十年间,国内部分地区仍发生过小规模地震。不过,整体而言,目前马来半岛的地震风险较低。”
“但要说完全没有风险也不正确,因为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因此民众仍需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担忧。”
“相对下,沙巴州的地震风险较高,因靠近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运动容易引发地震,同时,沙巴存在活跃断层,进一步增加地震风险。”
根据历史记录,我国曾经发生强烈地震,尤其沙巴于1923年、1958年、1976年和2015年,均发生过里氏介于6.0至6.3级的地震,在砂拉越于1994年曾发生最强烈5.3级地震。
马来西亚半岛也曾经发生数次地震,震中位于彭亨武吉丁宜、登嘉楼肯逸水坝、森美兰瓜拉庇劳,以及霹雳曼绒和天猛莪,地震级数介于1.6至4.6级,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5年、1987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

阿兹曼尤索夫
新建高楼均采抗震材料
马来西亚土著承包商协会(PKBM)主席拿督阿兹曼尤索夫指出,马来西亚在过去10年几乎所有新建高层建筑,均采用抗震材料和设计。
他说,政府通过马来西亚标准局制定了抗震建筑规范,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国家附录欧洲规范8:抗震结构设计--第1部分:一般规则、地震作用及建筑规则。
他解释说,欧洲规范8强调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使用弹簧隔震器,使住宅建筑、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的地基与地面运动相对分离,这灵活性有助于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建筑物在地震期间的倒塌风险。
保持警惕定期演习
同时,国家灾难管理机构(NADMA)总监拿督凯鲁沙里尔表示,马来西亚特别灾害援助和救援队(SMART)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定期在沙巴等高风险地区进行灾难应对演习。
“尽管马来西亚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范围外,但沙巴尤其是京那峇鲁山仍是地震风险最高地区,于是SMART团队经常在京那峇鲁山地区展开演习。”
他补充说,由于SMART在坍塌建筑物救援方面,拥有世界级专业知识能力,如今已获得联合国国际认可,并配备最先进的技术。
全国设80地震监测传感器
马来西亚气象局总监莫哈末希山博士表示,该局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运行80个地震监测传感器,以监测和探测马来西亚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
“目前,气象局还在全国海啸高风险地区,部署了83个海啸警报器。马来西亚海啸预警系统(SAATNM)能够在探测到地震8分钟内向公众发出警报。”

城市大桥拥防震技术
据本报整理报道,2024年头曾发生了两次骇人听闻的大地震,一个是日本的能登半岛的7.6级地震,另一场则是台湾花莲发生7.2级大地震。
想要更明确的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地震风险,那一些地区属于地震的高风险区,就需要了解峰值地面加速度(PGA,指地面在地震波作用下沉声的最大加速度,反映地震对建筑物及人体的破坏程度)这个概念。
所以说,“防震建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原来,雪隆和主要城市地区的高架天桥和槟城大桥,都有装置防震技术。所谓“防震/抗震建筑”(Earthquake Proof-Building)即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级和以上的地区,必须有抗震设计的建筑。
防震抗震建筑主要有3种结构——抗震结构、减震结构、隔震(避震)结构。
叶俊杰:避震防震不同设计
拉曼大学李光前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叶俊杰助理教授一开始就先厘清:“避震和防震是两种不同的结构设计,从建材、结构到保护方式都各具特点,根据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和所需功能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至关重要;有避震和防震设计的建筑,其安全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叶俊杰指出,国油双峰塔或可说是大马最早具有抗震设计的摩天大楼建筑,采用的正是隔震/减震技术,抗震韧性可达10级。
他说,雪隆和主要城市地区纵横交错的高架天桥和槟威大桥这些桥梁基建,其实都有装置天然橡胶轴防震技术(Elastomeric Bearing Pad)。
叶俊杰说:“板块一直是移动状态,每年会移动2公分,所以50年前的沙巴没有地震,但如今已靠近苏门答腊地震断层,而沙巴神山过去曾是活火山,不代表未来不会‘苏醒’。”
更新缅甸地震状况 OCK营运影响轻微

(取自OCK集团官网)
(吉隆坡2日讯)OCK集团(OCK,0172,主板电信和媒体股)指出,缅甸地震事故没有对该公司的通信塔造成严重破坏,当地员工也安全无恙。
该集团今天发布文告更新状况,并欣慰地确认所有缅甸员工均安全无恙。
“员工的安全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确保他们在这段困难时期的安全。”
文告指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缅甸北部,靠近曼德勒。值得注意的是,OCK集团缅甸约90%的通信塔站点位于郊区和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中心,这些地区受地震影响较小。
“因此,我们的网络和营运受到的影响被大幅降低。”
4座通信塔需拆除
我们的营运团队,已积极展开全面的基建检查。截至目前,已完成95%站点的检查,结果总体良好,仅有4座通信塔因地震受损需拆除。
更重要的是,所有已评估的地面通信塔均未发现严重损坏,不会影响功能或网络运行性能。
“接下来几天,我们进一步检查,确保所有站点都经过彻底评估。然而,我们预计此次地震不会对OCK缅甸的运营或业务表现造成重大长期影响。
该集团凭借在区域市场的广泛布局,及多元化的通信塔资产组合,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并对在缅甸维持服务连续性充满信心。
“我们向缅甸人民致以最深切的慰问。对于受到此次灾害影响的人们,我们与缅甸人民同在,共同度过这一困难时期,并支持灾后恢复工作。”
中午休市,OCK集团报37.5仙,起0.5仙或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