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5国中比例最高 大马成人偏爱电子烟

洪伟杰(左起)与克里斯亨富里一同出席于希尔顿酒店举办的媒体发布会。
(吉隆坡7日讯)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印尼及菲律宾等5个东盟国中,马来西亚成年人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电子烟或加热烟草产品)的比例最高,达12.2%。
调查指,菲律宾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的比例,为9.5%。至于新加坡,该国成年人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的比例,为5.4%,接近或已超出该国将近一半的传统烟民人数。
上述由Milieu Insight展开,题为《香烟与替代性尼古丁交付产品:东南亚的产品使用与消费行为研究》的问卷调查,是在去年9月8日至30日展开。受访者来自印尼、大马、菲律宾、新加坡以及越南的1万8000名法定年龄成年人。
上述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与消费趋势、口味偏好、购买渠道、双重用途、使用原因以及未来采用率有关的见解。
Milieu Insight创办人兼营运总监洪伟杰今日在媒体发布会上说:“我们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整体吸烟率偏低,但使用替代性尼古丁产品的比例,却比年长群体高。”
他说,此趋势在新加坡和越南,尤为明显。
他指出,在新加坡,年龄介于21至29岁人士,其使用替代性尼古丁产品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4%。而在越南,年龄介于25至34岁人士的使用比例,则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
在大马,在20至29岁的组别群体中,使用电子烟或加热烟草产品的比例最高,达14.8%,而18至19岁的组别群体中,传统烟民比例最低,达7.4%。
调查也发现,整个调查地区中,大部分的电子烟消费者都是在近两年,才开始使用这些替代性尼古丁产品。
调查显示,电子烟消费者趋向于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的主要因素,包括拥有多样性口味,尤其含有水果及薄荷味道的产品,最受消费者所青睐。
电子烟价格廉宜销量好
另外,电子烟和加热烟草产品,比尼古丁产品“更为便宜”,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消费者容易买到相关产品,也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替代性尼古丁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多个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如虾皮(Shopee)、Lazada、TikTok Shops,以及通讯应用程序如Telegram,获得相关产品。这些都在调查中被列为购买替代尼古丁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
该调查也预测替代性尼古丁产品的市场,将在未来,持续录得增长。
洪伟杰说:“有相当达比例的烟民表明在未来的6个月内,或有可能开始使用替代性尼古丁产品。”
欧盟理事会促适度涨香烟税
而欧盟-东盟商务理事会(EU-ABC)执行董事克里斯亨富里建议当局逐步调高香烟税,以抑制非法烟贸易。
他解释,若当局对某类产品突然实施大幅度调涨税收,不管是什么产品,依然想要该产品的人士,都会寻找其他方式来获得有关产品,而这往往会促使他们进入非法贸易渠道。
“对于企业来说,突如其来的冲击,对他们来说会难以应对。”
“你必须考虑到,这些是合法的企业,聘请数千名员工,进行投资,而且他们的营运也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人,无论是零售商还是商店。”
“如果是适度的,多年的增加税收,你知道它们会到来,那么你可以更好地为此做好规划,企业也可以更好地规划,零售商也可以做好准备。”
“消费者也知道,他们也许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做出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
他认为,适度且可预测的税收,譬如多年的税收计划,将是可行的。
他说,非法贸易的根源是税收,高额税收推高需求,进而导致增加供应的需要:“一般来说,大幅涨税会为消费者带来冲击,因此,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提升,而人们就会想办法供应。”
投资靠美国 贸易靠中国 东盟不采取报复性关税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强调与美国保持沟通。
报道:卢德仪
虽然美国暂缓东盟关税,双方仍有谈判空间,但东盟须尽快找出在中美之间的平衡之道。美国是东南亚的最大出口市场,但双边贸易额只有中国的一半。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战意在针对中国,却严重冲击东南亚。
白宫声称,要切断隐藏在该区域供应链中的所谓“商品转运路径”,使东盟成为被征收最高关税的地区之一。
4月10日,东盟就关税战紧急召开线上经济部长特别会议,最终达成共识:不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而是通过谈判缓解冲击,并加强区内与第三方市场合作。
东南亚的出口贸易高度依赖美国,美国也是东盟投资的最大来源地,双方全面爆发关税战恐怕会波及当地不少产业岗位。然而,倘若特朗普关税政策全面落地,势必会加速东盟向中国靠拢的趋势。
东盟与中国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约7兆人民币(约4.23兆令吉),是美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一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4月13日向新华社表示,东盟致力深化对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期待今年内签署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加强推动在数字经济、绿色产业、海洋经济、简化海关流程等领域合作。
东盟在回应美国关税战的联合声明中,将特朗普的政策称为“单边关税”,并表达严重关切,认为关税战“将影响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并冲击东盟与美国之间长期稳定的经贸关系”。
声明警惕,关税战将“加剧资本流动不稳定与汇率波动风险”,东盟成员国同意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必要时将采取稳定措施。
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涵盖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专家平台,以便持续研判形势,并协助制定应对策略。
各国表达希望与美国展开坦诚、建设性对话,和平解决分歧。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加强与中国合作。(欧新社)
东盟获短暂喘息空间
尽管特朗普随后宣布“暂缓实施90天”,但政策引发的经济震荡已对东盟造成深远影响。
所谓“暂缓”不过是给东盟留出短暂喘息空间,经济放缓的阴霾依然笼罩。此政策的影响早已超出贸易范畴,对区域经济稳定乃至国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以越南为例,去年其电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4%,其中大量销往美国。若面临重关税冲击,可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数百万电子产业从业人员的生计堪忧。
在危机之下,越南迅速成为首个与美方展开对等谈判的东盟国家。政府于4月10日发布声明称,副总理胡德福在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会晤,表示愿将美国产品关税降至零,并承诺增加采购美国产品,包括飞机与农产品。
菲律宾也表达了对美国实施零关税的意愿。当地媒体披露,政府已与美方接洽,准备派代表赴美磋商。
柬埔寨的情况更为严峻。其服装业占出口总额约70%,雇用数十万工人。去年相关产品出口额近140亿美元(约648亿令吉),其中服装出口接近98亿美元(约432亿令吉)。
柬支柱产业面临摧毁风险
面对重关税打击,柬埔寨支柱产业面临摧毁风险,并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潮。
美国对柬加税,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近年为了避免美国关税,大幅向当地转移生产线。
泰国则借“暂缓期”积极筹谋对策。首相佩通坦表示,美国延迟加征关税为制定谈判策略争取了宝贵时间。
财长比猜称,泰国谈判将聚焦于平衡对美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泰国政府同时计划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并推动旅游业增长,以对冲关税带来的影响。
作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马来西亚亦深受影响。
美国是其重要市场之一,占大马出口总额的13%。若关税政策持续不变,经济学家预测大马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由4.6%跌至3%。
新加坡总理对美关税失望
东盟中,新加坡与美国之间早有自由贸易协定。总理黄循财指出,新加坡从美国进口货物总量大于对美出口,因此“对等”关税理应不适用于新加坡。但美国仍对新加坡施加百分之十的最低关税,黄循财对此表达强烈失望:“我们是美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这种做法不应出现在友邦之间。”
截至2023年,美国占东盟总出口的约15%,仅次于东盟内部与中国市场。为了维持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东盟承诺在不诉诸对抗的前提下,通过建设性对话争取解决方案。
筹备美国—东盟峰会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东盟投资大会上重申,“我们将继续与特朗普总统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以维护区域稳定。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也表示,马来西亚已正式提议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所有成员国领导人皆已确认将赴美会晤。
不过,有评论认为,东盟的做法虽体现一致立场,但实际并未形成关税谈判的集团框架。由于东盟尚未与美国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其集体谈判力仍显薄弱。
分析指出,美国并不视东盟为单一谈判方,加上成员国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谈判或许更为现实。尤其对出口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而言,寻求个别解决方案可能更为迫切。相较之下,汶莱、寮国与缅甸等小经济体受波及程度有限。
因此,有观点认为,当前正是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深化区域经济整合的最佳契机。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机制,将有助提升东盟经济韧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4日展开对马来西亚、越南与柬埔寨的国事访问,时机选择与战略意涵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此行意在巩固与这三国的关系,并向其他东盟国家释放明确讯息:与中国合作,无需选边,也能获益。
东盟保持中立非易事
中美战略对抗加剧下,东盟国家对两国的态度愈加谨慎。虽普遍欢迎习近平到访,但在面对美国时,多表现为“理性克制”,希望通过和平对话避免冲突升级,如安华公开强调不会在中美间选边。
然而,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评论指出,安华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如履薄冰,一旦倾斜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保持中立亦非易事。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