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北京大学校友会 东马办招生宣讲活动

(诗巫24日讯)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于3月19日至21日,在东马举办一系列招生宣讲活动,分别走进诗巫公教中学、黄乃裳中学,并参与全国华中校长理事会研讨会,向东马学子介绍北大升学机会。   

此次活动由北大校友会会长赖贞瑝与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推动,并获得诗巫区国会议员林财耀、全国华中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公教中学校长郑文牍、黄乃裳中学校长卢友雄及校友会诗巫分会的支持。  

校友会文教委员何灿浩向师生介绍北京大学的历史底蕴、学术实力及招生政策,并表示北大不仅是中国的顶尖学府,更是一个全球化的学习舞台。

分享成长经历

医学委员丘桦真医生则分享自己在北大医学部的成长经历,强调北大不仅培养专业技能,更塑造“医者仁心”的精神。

诗巫分会委员陈雪玲则讲述她在北大的学习与社团生活,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来。  

除了招生宣讲,赖贞瑝也向两校领导介绍“博雅幼苗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从华小阶段开始培养具领导潜力的学生,打通“华小-独中-北大”的教育链条,为马来西亚培育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未来领袖。  

本次系列活动的最后,宣讲团成员在RH酒店与张聪会面,为东马招生宣讲之行画上圆满句点。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张聪:AI成假新闻网骗帮凶 传统媒体打假不退缩

(吉隆坡11日讯)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指出,人工智能(AI)是假新闻和网络骗案的“帮凶”, 虽然令媒体更艰难打假, 但传统媒体依旧会紧追不舍,沿途拆穿假象绝不退却。

“假新闻犹如燎原之火,难以扑灭,尤其在人工智能的推波助澜下,社会正走在风尖浪头上,一不小心大家都得付出惨痛代价。”

她强调,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创建的工具,是为祸或造福,也只看使用者的心态与目的。

张聪今日出席2025年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词时这样指出。

出席者包括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和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等人。

无法回避的挑战

张聪指出,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挑战,人类社会因人工智能崛起而变化。

“一些个人或企业可选择继续否认人工智能的冲击 ,但最终所有人都必须回归现实,面对一个颠覆传统的新世界。”

她说,从几年前令人惊艳的ChatGPT,至最近震撼全球的Deepseek,都充分展示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正式拉开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

“人工智能冲击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媒体在人工智能掀起的惊涛骇浪中,也面对各种挑战。”

真实性是新闻命脉

张聪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命脉,媒体人应维护真实和传达真相,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假新闻的泛滥打开缺口。

“有心人士或不法分子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各种不当操作,例如制造虚假消息,以影响舆论,或制造不安情绪。”

她坦言,如今假新闻的泛滥已形成巨大讯息灾难,使人们难分真假,无所适从;一些假新闻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动,造成严重后果。

“在一片乱象之中,传统媒体必须以专业的态度,为读者扫除迷雾,厘清事实。”

她说,传统媒体有公信力,受社会与读者信任,在假新闻横行时担起责任,为读者提供真相,但假新闻层出不穷,内容五花八门,数量不断暴涨,对媒体构成极大的挑战。

“《星洲日报》开辟《求真》专版,持续揭露假新闻,遏制虚假信息的扩散,公众有免于被假新闻欺骗和愚弄的权利。”

揭发骗局防范罪案

张聪说,在打击假新闻的过程中,媒体也不停揭发类似骗局,大力敲响警钟,警惕公众注意。我们希望通过积极揭穿这些网上的骗局,能协助防范罪案,维持社会安稳。

“诈骗案借新科技之力,在网上猖獗横行,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深伪技术设下圈套和诈骗,不少受害者面对几可乱真的影像而掉入陷阱,双手奉上血汗钱,损失惨重。”

善用AI提高传播效率

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充满挑战也蕴藏机遇,媒体无需站在人工智能的对立面,反之,应善用人工智能提高传播效率和扩展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受众。

“在新技术协助下,媒体可以更有效传播优质内容,散发积极正向信息,塑造健康价值观。”

受流量为王冲击

她说,在数字时代,“流量为王”的概念冲击传统媒体的原则与理念,有的媒体未能坚守立场,舍弃优质内容转而追逐流量,是弃守媒体阵地,背弃责任与使命。

她认同媒体也须在现实世界立足,创造盈利维持营运,但媒体不能盲目跟着流量跑,凌驾优质内容与媒体责任之上。

“媒体始终背负社会责任和原则,不能迷失于流量竞逐,丧失媒体人的尊严与专业。”

她说,人工智能将会持续发展带来更多创新与颠覆,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未知与挑战,人工智能的治理变得愈发重要,我们应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划一条红线,道德伦理安全应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基因。”

共绘智能蓝图

媒体智库引领变革

媒体和智库作为思想传播与价值塑造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拥抱技术革命浪潮,善用人工智能之利,巧用人工智能之智,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引领社会理性认识技术变革,推动构建兼具创新活力和安全底线的智能未来。

260代表出席

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发表《吉隆坡共识》,指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各国提供新的变革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中国一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由新华通讯社(新华社)联合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马新社)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160余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约260名代表出席。

论坛以“汇聚中国一东盟合作新动能”为主题,围绕3项议题广泛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媒体智库作用,推动中国和东盟进一步增进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

《吉隆坡共识》指出,中国和东盟在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共同繁菜、维护地区稳定、提高“全球南方”地位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和东盟媒体智库应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说好中国一东盟故事,展现中国一东盟合作辉煌成就,在百年变局中助力推动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

《吉隆坡共识》认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已成加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重要支柱。

中国和东盟媒体智库应当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呼吁不同文明广泛汇聚政府、企业、媒体、智库等多元主体智慧力量,共同促进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树立“全球南方”合作典范。

“我们认为,促进地区繁荣稳定是中国一东盟各国的共同愿望。中国和东盟媒体智库应当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唱响域内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强音,推动中国和东盟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为维护地区持久和平与发展繁荣发挥媒体智库独特作用。

“我们相信,本届论坛将促进中国一东盟媒体和智库凝聚广泛共识、深化交流合作,助力地区发展振兴和团结合作,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汇聚新动能。”

吕岩松:推动命运共同体

媒体智库是重要桥梁

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说,该社放眼与东盟媒体智库同仁一道,更好地筑信汇智,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汇聚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他说,媒体智库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人民相知相亲积极“鼓与呼”、贡献“智与策”的重要使命。

“我们在每个东盟国家都设有分社,并与当地媒体智库展开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与包括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马新社)、新加坡《联合早报》、泰国大众传播机构、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等在内的东盟媒体智库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世界媒体峰会、‘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平台上密切协作,共同报道中国-东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共同围绕全球与地区热点、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等加强交流研讨,助力双边合作提质升级。”

他今日出席马新社与新华社首度联办的2025年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会上致词时这么说。

吕岩松指出,早前发布的《RCEP与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中国—东盟合作新空间》智库报告,是新华社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生动展示了在RCEP有力推动下,在高质量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报告为中国与东盟开展进一步全方位合作,探索更符合各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推动区域包容、开放、互利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有鉴于此,他相信在中国与东盟的共同推进下,RCEP必将进一步提质升级,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前景广阔,将为地区发展和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带来更多正能量。

中交集团助力中国东盟共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陈重在致词时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中交集团愿与各方携手并进,深化环境、社会与监管(ESG)实践,共促文明交流互鉴,持续为马来西亚乃至东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中交智慧和力量,助力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繁荣发展。”

在建设民生工程,他说,中交集团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建设超过3000个基设项目,修建公路里程逾1万3000公里,大型桥梁200余座、重点港口150余座,新建或翻修机场30余座。

该集团在东盟国家的建设,包括大马东海岸铁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新加坡新柔捷运项目等。  

黄振威:着重内容创作

媒体共探AI产能收入

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威说,中国和东盟的媒体应该一起主办更多的节目,着重在内容创作,设立创新中心,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可以带来的产能和收入。

“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协助协调中国和东盟的文化交流,中国和东盟应该继续举行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在报道新闻上的运用。”

黄振威出席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期间举行的中国一东盟超大规模市场与互联互通研讨会时说,大马和中国的合作可以多方面,例如,在数字和人工智能领域,绿色能源、电动车、文化、传统、创新等。

“双方在互相尊敬,和谐的氛围下,举行文化、语言交流,保护文化的遗产和传承。”

他指出,中国的《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让世界觉醒,知道了中国文化,这些经典用科技的创新呈现出来。大马也有传奇人物,例如汉都亚、郑和等,可以探讨用科技呈现。

卢成全:加强双边合作

中国东盟共抗关税危机

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席丹斯里卢成全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中国和东盟有必要加强双边的合作,双边不同机构和利益相关者需要探讨更紧密的合作。

“例如,双边如何互相支持,加强互相了解、共识和合作,以加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机制,支持公开的区域主义,维护多变主义,共享未来。”

卢成全出席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期间举行的中国一东盟超大规模市场与互联互通研讨会时说,中国和东盟的合作迈入里程碑,经过转变、加强安全合作,一起面对挑战。中国是大马的最大贸易伙伴长达15年,东盟的最大贸易国长达4年。

他说,大马作为东盟主席国,主张区域整合、包容性、坚持对话和维持与伙伴的联系。在面对贸易战,每个东盟成员支持基于规则的贸易,主张多边的贸易合作,积极寻找新的方案,以在国际贸易上和中国达到更高的水平。

他说,世界供应链在转变,人工智能造成科技和工业在转型,中国和东盟更加要合作加强区域的整合,追求繁荣和进步,跟随正确的道路,建立有利的生态系统,合作光荣。

朱志斌:续共商共建共享

新华社研究院副院长朱志斌说,回顾10年来,中国与东盟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深化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

展望未来,他表示,中国-东盟合作不仅是区域发展的引擎,更是全球增长的希望。双方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邦纳加拉:中国东盟合作基础深厚

在全球局势不断变化的当下,各国纷纷重新检讨外交政策,寻求更符合现实的伙伴关系与战略调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是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

“一带一路”倡议亚太核心小组主任兼高级研究员邦纳加拉说,东亚区域,特别是东南亚与东北亚的经济融合不断加深,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中国是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东盟国家也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发展倡议,双方合作基础深厚,是实现共赢的天然伙伴。”

他今日在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为第二场全体大会演讲时指出,当前合作重点包括推动文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的和平发展、以及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胡逸山:推进5领域合作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博士说,中国—东盟合作可在5大领域重点推进。

首先,提高公众认知至关重要,媒体应加强宣传,让人民明白合作能带来减贫和繁荣。

“第二是教育领域的深化交流,东盟学生期待更多赴华奖学金,同时欢迎中国高校如厦门大学在区域设分校。第三,旅游业互联互通应加强,推动更多直航、邮轮路线及实现签证便利化。

“第四是青年创业合作,鼓励年轻人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交流创意、共同创业。最后,双方应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共同推动永续合作,兼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华为助媒体迈向“AI原生”

华为亚太区云解决方案部负责人谭世杰说,华为近期携手东盟及中国区域的媒体伙伴,发布多项人工智能驱动的媒体解决方案,推动内容创作、传播与营运全面升级,助力媒体行业从“人力驱动”迈向“人工智能原生”模式。

“当前全球媒体行业面临3大挑战,包括内容需求暴增与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内容创作流程的复杂性,以及传统制作方式难以应对信息爆炸下的竞争。因此,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提升媒体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动力。

“为此,我们推出涵盖文本与视频生成的智能媒体方案。系统可自动生成新闻稿、节目脚本与个性化内容,亦能实现‘一键生成’动画、动态海报与虚拟场景。借助人工智能剪辑、智能配音与虚拟主播技术,制作周期大幅缩短,从数小时压缩至数分钟。”

他强调,人工智能不是取代创意,而是赋能媒体工作者,开启智能媒体新篇章。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