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去年无选举歧视案仍激增 大选年最多种族宗教纷争

(八打灵再也21讯)《2024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显示,虽然今年比去年增加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事件案件,但统计过去10年的报告,发现大选年才是发生最多这类事件的年份。

有关的大选年,即2008年(76宗)和2022年(82宗)。报告说,每逢选举,种族和宗教问题都会被政治化,成为争取选票的工具;同样的情况在2018年也发生过,可以看到这两个选举年,有关事件数量急剧上升。

去年录73案

不过,随着去年有关种族和宗教歧视案件的宗数与上述的大选年相近,显示这类言论和行为已不再只出现为了选票而煽动,政治依然在操弄这些议题,用来抨击政府的各项努力。

报告显示,去年共录得73宗种族和宗教歧视案件。

2020年则是最少发生种族和宗教歧视案件的一年,这时期也是疫情期间,这一年仅有21宗涉及种族和宗教歧视案;种族主义事件有所减少,但仇外心理在社交媒体上激增。

马来西亚社区传播中心(Komas)今日公布《2024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适逢今年是该中心第10年连续每年发布有关报告,因此同时发布过去10年的统计和分析。

出席者包括国民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马来西亚社区传播中心总监杰拉佐瑟、金融和营运经理法丽贝尔、计划协调员阿菲娜、育嘉和乌米。

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该中心共录得516宗种族和宗教歧视事件;不断改变的社会和文化情况,致使该中心今年新增国会,及生意或工作上的种族和宗教歧视类别。

议员言论助长分裂与歧视

今年的报告逐一列出自去年2月27日12月3日,在国会议会厅内发生的种族或宗教歧视的国会议员言论,其中包括伊斯兰党马兰国会议员拿督斯里依斯迈阿都慕达立指“华人新村是共产党为破坏国家而设立”。

此外,还有巫统淡边国会议员莫哈末依山指“马来西亚不存在歧视,回教徒只是根据宪法保护自己的权利”。

报告说,在国会的核心议题围绕着种族优越性、马来人统治或马来人至上的概念,这种言论强调种族分裂,助长歧视,也使多数群体比少数群体具有先天优越的信念更为根深蒂固。

炒作种族优越论

“种族优越论被巧妙地融入政治话语中,将国家描绘成土著的合法领地,而非土著则被描绘成‘幸运’地被接纳进入大马,几位议员强调了这一观点, 他们声称马来西亚国籍是由土著多数派授予非土著和非马来人的。”

报告指出,巴西马国会议员指“马来社会为了国家稳定而对非土著宽容”,这种“赠予国籍”的概念被描述为马来人的一种慷慨和耐心,暗示非马来人和非土著应该对他们的加入心存感激。

“这种言论强化马来人和土著被定位为仁慈恩人的等级制度和族群优越感,潜在的种族优越感间接导致大马忽视丰富的多元文化特征。”

报告说,伊党淡马鲁国会议员莎拉米雅担忧肉骨茶被归类为大马美食遗产,认为大马回教徒占多数,只有清真食品才可代表这 个国家;但她的声明忽视了塑造大马特征的多元烹饪传统、文化和宗教。

“同样的,马兰国会议员反对将华人新村提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理由是该村与共产主义有着历史渊源,不过,大马已独立 67 年,将大马公民的家园华人新村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会加剧对华人社区的偏见,这种言论不仅扭曲历史,还会加剧种族分裂和破坏国家多元文化结构。”

原属商业错误行为

KK“真主袜”案被煽动

《2024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把73宗种族和宗教歧视案件归纳为8类,即政治、商业或工作场所、偏见和挑衅、政策、教育领域、仇外心理、煽动和国会。

基于去年的煽动案件有增加的迹象,这次报告区别煽动为独立类别,与过去的“偏见与挑衅言论”分开。

报告说,KK连锁超市“真主袜”事件明显一开始就与种族或宗教无关 ,原是商业错误,但最后在公众被触发的反应下,被煽动成种族和宗教歧视事件;正确的做法是对供应商采取行动。

根据报告,相比2023年的15宗政治上的种族和宗教歧视,去年仅6宗,有下降的迹象;虽然如此,政治人物还有借助其他媒介,利用经济和法规问题间接制造社会分裂。

缺尊重致种族偏见

报告说,种族偏见是指基于种族的负面判断,而挑衅则是指故意发表或采取某些行动,激起他人的负面反应。

例如,某名厨将某服装与大宝森节节的神圣仪式进行比较,是在贬低这一神圣仪式,不仅缺乏对兴都教信仰的尊重,还加剧社会对宗教习俗的轻视。

“大马许多政策仍以种族为基础,不过,当前的团结政府正努力‘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转型,从最近的财政预算来看,种族因素的提及减少了;这一积极举措还体现在政府推动的智能国家计划,并提议批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但这引发某些组织,如马来西亚回教徒协会传播虚假信息,声称该公约威胁马来统治阶级、佛教及回教的地位。”

在教育领域方面的歧视现象主要涉及公众人物与政治人物;虽然去年仅记录了 2 起仇外案例,但实际上,仇外情绪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令媒体已不再频繁报道此类事件。

同时,报告也记录了 30 项促进团结、打击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的努力;分为两类,即 机构或掌权或有影响力人士的声明、承诺、努力或行动,及大马人民在打击种族主义方面的努力。

未签消除歧视公约

杰拉佐瑟指出,大马至今未正式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是全球12个未签署的国家之一。

“东盟国家中,还有文莱是未签署这个公约的,如再没有签署,不利于大马打击种族主义。”

团结部长:盼除歧视护公正

国家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则指出,今天庆祝的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是全球努力维护社会公正原则的重要日子。

他说,这一天不仅仅是为纪念反对歧视的斗争,更象征着国际社会坚定不移的承诺,以消除种族主义事件、种族歧视,以及可破坏社会和谐的偏见。

他在2024年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报告发布会的演词中说:“作为一个拥有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国家,大马始终重视团结与相互尊重的价值观。这种多元化是确保国家持续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资产。”

他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团结,团结部已推出国家团结政策,以作为打造和谐与包容社会的主要指南,并推出两项新方针,也就是“多元和谐”及“建设进步的民族国家”。

“2022年国家团结指数(IPNas)调查录得的数值为0.629,表明国家团结处于中等且受控的水平。

“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挑战分别是种族、宗教、社会阶层、教育、语言、代际差距、性别、政治、联邦主义、媒体及城乡差距。”

此外,艾伦达干也呼吁全体大马人民共同拒绝偏见、负面刻板印象,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或宗教不公,因为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不应存在于我国社会。

“我要强调,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不应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因为它只会破坏我们长久来所建立的团结基础。

“值此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让我们立下决心,以共同建设更团结、包容与和谐的昌明大马。让我们携手确保子孙后代继承一个远离一切形式歧视的国家。”

企业拥“自己族群优先”思维

报告指出,许多大马企业仍持有“优先支持自己族群”的观念,更通过社交平台宣扬 “Buy BMF”(优先购买回教徒产品)运动。

报告指Darsa炸鸡店管理层甚至错误地使用“C 类”(Type C)来特别指华人群体等新型种族暗语。

“这类词汇已在社交媒体演变更多‘Type’,如“M 类”(马来人)、“I 类”(印度人)、‘B 类’(土著)和广泛用于社交媒体,引发公众讨论,影响就业、晋升和招聘机会。”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

【新加坡大选】4月23日提名

(新加坡15日讯)新加坡2025年全国大选提名日是4月23日(星期三)。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总理公署今(15日)下午发出文告说,总统尚达曼已在总理黄循财的建议下,于星期二解散国会。

黄循财也建议提名日定在4月23日,总尚达曼已同意。

投票日期将在稍后由选举官宣布。

按过去大选时间表推算,竞选期最少是9天外加1天冷静日,所以2025年全国大选投票日最早可能落在5月3日(星期六)。

相关新闻:

新加坡解散国会 投票日或落在5月3日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