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学者:两岸相当克制 台海开战几率不大

报道:吴思慧

(吉隆坡3日讯)国际关系学者认为,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虽然深深牵动中台两岸人民的神经线,但两岸紧张的情绪预料会在佩洛西今午离台后落幕,其中从两岸双方极为克制的态度看来,引发台海军事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

尤其中国目前面对“内忧外患”,一旦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很可能导致中方掉进另一个更大的一个漩涡,若引起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制裁,这样对中方反而得不偿失。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廖朝骥博士向《南洋商报》指出,对于佩洛西访台事件,以目前中国的应对反应来看,中方的态度属非常克制,动作仅止于此。

中方旨在宣告主权

“在中国外交部多次警告下,佩洛西依然执意访台,那么被挑战底线的中方势必要做出一些动作。但从军事演习和中方对台湾采取以下禁止出入口的阶段性‘制裁’来看,中方的举动相对而言是克制的,可说只是‘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抗议反应,旨在宣告国家主权,而台湾在接待佩洛西到访上也十分谨慎,从这可看出台海两岸在此事件上,双方都相当克制。”

他说,所谓的克制,就是中方仅止于一些外交辞令的升级和传召美国驻华大使,如果中方真的认为佩洛西访台是一个决裂性动作的话,那么相信中方会有更激烈的反击行动才是。

佩洛西制造时机

美国探中国底线

拥有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的廖朝骥分析,从过去零零星星的动作来看,中方的反应都在预期之内,而佩洛西旋风式抵台确实为美国制造了最好的时机,所谓最好时机,就是让美方在中美对峙下,一探中国的底线。

“在国际大环境里,俄乌战争是很重要例子,俄乌战争让西方世界‘统一’,进而采取一致性的行动制衡俄罗斯,这使到一些大国,尤其是面对两岸关系和领土问题的中国,有所警惕。”

俄乌战争是借鉴

他举例,从国际角度来看,俄乌战争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但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则是特殊军事行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大国若破坏了现有的国际秩序,不论是收复自己的领土或出兵,恐怕都会落得俄罗斯被联合制裁的下场。

“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制约了这次中国对佩洛西访台的反应,这可从中国外交部不断升级的外交辞令,无论是传召美国驻华大使,还是接下来的军演,各方面都可看出中国的动作仅止于此。”

20大在即 习近平求稳

廖朝骥认为,中国之所以很克制应对佩洛西访台,全因中国目前面对“内忧外患”。

他补充,中国即将在9月杪或10月初召开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共20大),这是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否连任的重大事件。

他说,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相信他在没有面对连任阻力下,连任应没有太大的阻碍,所以,相信习近平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去策划周边的战事纠纷来拉扰政治支持及提升政治支持度。

“而接下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将于9月在日本武道馆举行,届时日本如何安排台海的出席者,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中国也将举行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仪式,因此,对中方而言,外交考验还陆续有来。”

国内出现零星动荡

他说,中国目前正面对着一些内部的零星社会动荡事件,其中,河南省爆发金融丑闻引发抗议集会,有民众在与警方对峙时遭不明人士殴打,以及中国房地产业危机加剧,多个省市出现购房者集体拒付住房抵押贷款的现象,导致预售屋“烂尾楼”持续增加等事件。

“这些事件可看出中国的清零政策已对中产阶级,乃至于民生经济造成重大干扰。

“因此,外界有种说法,中方这次是否会借由佩洛西访台,而选择在台海之间制造军事摩擦或军事冲突,借此转移人民的注意力,让国内聚焦力转移至台海之间,以缓解国内社会动荡的问题。”

他指出,不过这个代价非常大,因为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就会非常容易触动人民的情绪,以及对外的团结一致的心情。

开战遭制裁得不偿失

至于外患,廖朝骥分析道,俄乌战争已对周边大国形成的重大压力,若中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再发生强行收复领土、或是对周边国家动武的话,那么西方国家就会以此采取联合制裁行动。

“尤其俄乌战争爆发后,中方一直是饱受西方施压,被要求与俄罗斯切割,但中国却没有那么做,这个张力一直牵动着北京。这次佩洛西访台,假设中国不够克制,很可能导致中方掉进另一个更大的漩涡,若引起西方世界对中国进行制裁,中方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在以上两点的考量之下,北京在思考佩洛西访台的事件上,算是合乎我们一贯的认知,即北京对台海之间外交危机升级的反应相当克制。”

禁台湾食品进口

亚太国家或迎商机

廖朝骥表示,台海政治局势或多或少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而中方对台的一波波制裁措施,将对东南亚国家带来一些商机。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既然对台湾食品采取禁止进口措施,那么就必须寻找替代来源来应付人民需求,那么,我国和周边国家就有机会获取相关供应合约。”

他说,短期内看起来,佩洛西访台事件很快就会落幕,惟佩洛西离台后,中方近日来对台湾实施的相关制裁是否会随之解除,尚需看中方如何考量,包括人民的需求。

他举例,之前中国冻结引进台湾水果,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上个月到访大马时指出,中国准备从我国进口更多棕油、热带水果和其他农产品。

由此可见,对贸易而言,中国在寻找替代农产品或食品等货源,会对东南亚国家带来一些商机。

双方各取所需

美再踩红线没好处

至于“武统”层面的可能性,廖朝骥认为,中美在此次的外交博弈中其实已取得了各自想要的东西,只要美方没有踩踏中方“红线”,相信佩洛西访台只会成为中美漫长的对峙过程中的小插曲。

他说,从中国在外交辞令上看来,中方不会放弃收复台湾,但实际上会不会发生台海危机,则要看此次美方的访台效应。

不贸然支持台独

“美国是玩外交的老手,这‘老司机’到台湾转一圈,就让两岸的股市跌到不清不楚,不过,美方断然不会在佩洛西访台之际贸然说支持台独,否则这变相是主动在对中国宣战,这对美国没好处。

“当然,就中国而言,他们不乐见台湾争取到更高的国际认可,能见度似乎也更高了一些,但所幸台湾当局此次在处理佩洛西访台上也相当克制与安分。”

战争不止腥风血雨

他说,世人常常有一种错误印象,以为“武统”是随时和轻易就能发生的事,但俄乌冲突让大家上了一堂课,让大家看见战争的复杂,不止腥风血雨,甚至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因此,除了贸易之外,现在的台海局势相信会告一段落,虽然中方外交部应该还会对佩洛西执意访台做出一些评估,但这是不是仅止于外交辞令上的升级,还得看白宫接下来的态度,若白宫依然对台独保持模糊的未定论,那么佩洛西之行对两岸台海政策的应该影响不大。”

 

 
 

 

反应

 

美食

吃剩人生:我的打包生活

我有打包的习惯——只要是和朋友聚餐,或者去吃酒席,我总会想着,怎么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

有时候我还会默默盯着隔壁几桌,最夸张的一次,我对酒席上的侍应生说:“其它桌吃不完的,我都打包。”他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我。毕竟,一般酒席结束后,剩菜剩饭是用几个大桶装起来的。

我曾听过一段播客,提到一位朋友在纽西兰以“不浪费主义”(Freeganism)为生活方式。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吃“剩食”。在现代社会里,外食时多少都会有剩饭剩菜,于是,Freegan 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不主动购买食物,而是靠别人剩下、打包回来的东西来维持一日三餐。

有几种打包,会让我特别开心。其一当然是酒席剩菜,这些菜往往能变成我一整个礼拜,甚至几个礼拜的便当。我现在午餐几乎都自己带。

另一种情境是吃中式餐厅,尤其是麻辣、香辣类的菜。

即便大家把泡椒鱼头、辣椒炒肉、麻辣猪手、酸菜鱼里的主料吃光,我也总是毫不羞耻地请店家把剩下的汤与配料打包。

其三是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大呼小叫让我们打包,不然他也很难处理。

因为我脑中已开始想象——用这些打包回去的菜,再变出其他菜。尤其川菜、湘菜,那些香料、配料本就丰富,用料讲究,价格也不便宜。

很多人吃完只把主菜夹光,剩下的辣椒、花椒、香料,简直暴殄天物。拿回去,还可以凉拌、热炒,甚至再焖一次,都行。

粒粒皆辛苦

我从小在乡镇长大,只要掉了的食物还能捡起来,稍微用水冲一冲,照吃不误。妈妈也是这样教我。

旁人却时常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常有压力,但更多时候是无所谓——肚子是我的,吃进去,有事我自己承担。

看中国家长喂养小小孩吃饭时,都会念那句:“粒粒皆辛苦。”以此来表达对碗中食物的珍惜。

可这又引发一个辩论:食物掉到地上五秒内还能不能吃?掉在饭桌上又如何?尤其像我手快的,刚掉桌上,我一定马上夹走。我明显感觉到同桌炯炯有神地盯着我那几秒的动作。

可惜、浪费

日本佛教文化中有一个词,“もったいない”(mottainai),意思是“可惜、浪费”,类似大乘佛教里说的“惜福”。日本人无论是补袜子、刮碗底,还是吃干净最后一粒米饭,都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日本小孩自小被教导:如果食物不吃完,会被“mottainai 怪物”抓走。

如今,在我们所处的社会裡,“卫生与否”早已成了一种道德标签。“你讲卫生!”这句话常带着审判般的口吻。回想童年,没洗手就抓东西吃,便会被骂作“肮脏鬼”;长大之后,像我这样多肉的人,又被视为“生活没有纪律”、“缺乏自制力”、“管不住嘴”。随之而来的Body Shame(身体羞耻),让我常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烦躁。

不讲究卫生又多肉,简直就像犯下了两项滔天大罪。

比细菌还要强烈

当然,从卫生角度来说,“分食”其实也并不理想。理想状况下,是每人吃自己面前的那份,彼此共享。

但我们也知道,在华人饮食文化中,分食是大家的日常——一家人围桌而坐、夹菜共享才叫吃饭。

如今虽然有了公筷母匙,也算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但卫生这事,往往更是心理问题:和家人分食没事,和陌生人分食就觉得脏;吃自己亲戚吃过的菜没事,吃陌生人剩下的就不行。这种心理差异,有时候比细菌本身还要强烈得多。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